“全球公民社会”的生成及文化意义——兼论“世界公民人格”与全球“公共价值”意识的内蕴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_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人们所面对并生活于其中的当代社会,是一个业已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现代"全球公民社会",它是对近代以来以"现代性"为理念支撑的"原子式社会"的反思、重构与超越,旨在实现人类实践经验与精神文化观念的全面共享。"全球公民社会"秉持"世界公民"的生存理念观,着眼于"世界公民人格"的养成与全球"公共价值"意识的化育,表现为一种普世但非同质的价值理想,同时更是一种必要的制度安排和实践规范———宪章、规则、目标、机制等。全球公民社会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根据,它自身禀赋着多方面独特的功能性特质:一是谋求多极主体实践行为的统一性,建构全球性的协同与合作伦理;二是化解全球自由市场无限扩张与民族国家有限生存之冲突,探寻两者间必要张力生成的可能性空间;三是致力于全球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谋求全球公共秩序与集体行动的实践逻辑。
其他文献
甪直特色小镇产业生态圈是以模具产业为核心的区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通过对甪直模具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的分析,从"生产要素""科技要素""服务要素""劳动要素""
现代物流(logistics)是由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萌发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新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
本文以市民社会—政府国家理论为基本研究视界展开对中国公共行政范式转变的探讨。通过简要梳理治理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认为,西方政府治理运动的实质在于对政府与市民社会关系、
在晚唐后期文坛上,罗隐既是重要的诗人,又是杰出的小品文作家,其诗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很可观。但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其关注比较有限,且多限于对其讽刺诗及《谗书》的单一探讨,缺少
本文提出了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评价水质污染的问题,并通过实例对评价方法进行了讨论。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具备一般论著的共同特征——科学性、创新性、条理性和规范性。所谓科学性,表现为论点正确,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反映客观规律;有清晰合理的框架及缜密的
会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业并购风潮愈演愈烈,银行规模越来越大,超大银行纷纷诞生。规模扩张对银行这个特殊的金融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各国学者对银行规模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进行
美国《1999年金融现代化法案》的通过,充分肯定和支持了混业经营模式在现实期的发展,通过对各国经济的考察,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体制发展的大势所趋,其表现之一即是金融控股
医学图象处理作为图象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受到了计算机图象处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医学图象处理与识别的方法研究也随着计算机图象处理的发展成为当代医学图象领域的前
针对110kV输变电工程施工管理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为电网布置盲目,投资预算管理手段不够完善,工程前期调查工作不够详细。这就要求相应的施工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