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概述了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现状,对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今后发展大宗淡水鱼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大宗淡水鱼类;现状;问题;对策;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03-02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a Large Amount of Freshwater Fish in Jilin Province
ZU Xiu-jie LI Gai-juan LI Xiu-ying LIU Yan-hui
(Jili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angchun Jilin 130033)
Abstract In this paper,development statuses of a large amount of freshwater fishes in Jilin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synthetically. The main problems of a large amount of freshwater fishes industry were also analyzed,and th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uture development in a large amount of freshwater fishes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 large amount of freshwater fishes;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Jilin Province
近年来,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形成了以池塘、水库、泡塘、网箱、稻田等为主的多种养殖模式,养殖品种95%以上为青、草、鲢、鳙、鲤鱼、鲫、鲂等大宗品种。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于2008年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通过几年调研和实地考察,对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的产业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现阐述如下,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1 吉林省渔业资源现状
吉林省河流众多,长度>10 km、>100 km的河流分别有987、33条;鸭绿江、松花江、绥芬河等18条大河的流域面积逾5 000 km2,较大的湖泊有松花湖、查干湖、长白山天池、月亮湖、波罗泡、大布苏泡。丰富的淡水资源为吉林省发展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省水域滩涂面积逾66.67万hm2,其中可养鱼面积逾33.33万hm2,此外稻田面积、沼泽面积、农田井数量、生态沟数量分别逾20万hm2、2.67万hm2、20万眼、3 000条,适合发展渔业生产,开发潜力很大[1-2]。
2 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发展现状
多年来,吉林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国家、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渔业发展的要求,坚持高产、优质、高效、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以池塘精养为重点,稳定现有池塘面积,开发水库坝塘和稻田宜渔资源为补充,调整优化结构,做强做大优势水产品养殖;以科技为支撑,推广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严格质量监管,确保水产品消费安全;以市场需求为突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不断引进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加快水产养殖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生态型转变,全省渔业产业呈现出水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明显提高,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升,水产品安全供给,渔民稳定增收的良好发展态势。全省现有养殖水面26.71万hm2,湖泊、水库养殖面积20.88万hm2,占78.2%;池塘面积3.07 hm2,占11.5 %;坝塘2.71万hm2,占10.15%;稻田400.65 hm2,占0.15%。2011年末,实现水产品总量17.3万t,实现产值30亿元。渔业的发展为全省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改善市民膳食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完善
一是现有池塘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修建的,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多年来没有得到应有的维护,运行时间太长,造成进排水渠道和池埂垮塌严重,池塘淤泥严重,保水性差,池塘有效面积和水体相对减小。二是电力供应难以保障,很多池塘没有安装变压器,致使渔业用电线路过长,电线年代久远,经常出现断电情况,既影响渔业机械(增氧机和投饵机)的使用,又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渔村建设规划滞后,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四是通讯条件差,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技术推广及检测检验机构不健全[3]。
3.2 资金投入不足
吉林省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流动资金的投入与产业规模极不相称。近2年,农业部对吉林省渔业的投资每年均保持在6 500万元左右,而省级年均安排基本建设投入仅600万元,省以下各级政府的渔业财政预算几乎空白,这对年产值30亿元、基本建设依赖性较强的独立产业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由于基本建设资金不足,渔业总体建设规划涉及资金投入部分难以编制与实施,水产苗种、病害防治、生态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渔业行政执法和渔业标准化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影响了资源的开发和企业规模扩张。目前,有些渔业水域已荒芜,许多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无法建设,未发挥应有的效益。如查干湖出产的有机食品“查干湖牌胖头鱼”,品质好,售价高、市场供不应求,受资金限制,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领域,只有解决资金缺乏的瓶颈问题,渔业才能实现快速发展。 3.3 大宗淡水鱼类良种覆盖率低,渔业科技含量低
目前,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亲鱼均从省外引进,引进后多年未对亲本进行更新换代,加上引种、保种、繁育工作不到位,致使引入种与当地种群混杂严重,从而发生变化,抗病能力低下,生长速度减缓,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吉林省水产养殖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品种搭配不合理,大宗淡水鱼类良种覆盖率低,高效精养配套手段滞后,产品附加值低,无法充分彰显吉林省渔业的科技、资源、经济优势[1]。
3.4 养殖水体环境恶化
由于池塘年久失修,池底淤泥加厚,养殖水环境恶化,病原菌数量增多,易诱发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病发生,增加用药成本,严重制约示范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受利益驱使,养殖生产者在追求最大产出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养殖密度,造成养殖动物代谢物和残余饲料的积累过多,削弱了养殖水体自净能力,引发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日益恶化,氨氮和亚硝酸盐偏高,溶解氧下降,水体环境正常的生化反应功能受阻,使养殖动物机体组织缺氧,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减慢,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下降,导致疾病的频发和流行。
3.5 乱用、滥用渔药现象,严重威胁水产品质量安全
在当前的养殖生产中,养殖者大多不会按照药物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使用渔药,而是超剂量或翻倍剂量用药,事实上这种用药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而且药物残留易对养殖水体和鱼类造成很大危害,病原体还会因此产生耐药性。根据调查结果,产生渔药残留的主要原因是渔民安全用药意识淡薄,不规范用药。部分渔民缺乏休药期的意识或根本不遵守休药期的有关规定;不能做到正确用药,在用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部位和给药鱼类种类等方面不符合给药规定;不做用药记录;按错误方法用药;上市前使用渔药。
3.6 惠渔政策长期缺位
2013年中央1号文件又加大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并在稳定完善强化行之有效政策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加大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如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畜牧良种补贴政策、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动物防疫补助政策等40余项补助补贴政策[4]。国家分别从税收减免、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用水用电、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格、农产品流通等多方面予以优惠。但渔民是目前大农业范畴中唯一未能享受“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大群体[5]。渔业也没有像农业那样的各种优惠政策,虽然有的方面国家有政策,但落到地方却变了样,国家从2004年就出台了农机(渔业机械)补贴政策,但补助经费难以兑现落实,挫伤了渔民发展渔业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产业持续发展。
4 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对策
4.1 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以建设现代渔业园区为重点,加快高标准精养池塘的改造,完善水质处理、渔业机械、进排水设施等配套。吉林省养鱼池塘标准低,多年失修,相当部分设施不配套,有的无排水设施,有的无动力电源,有的通讯不佳,有的道路不畅。要实现渔业快速发展,必须要改造不配套的生产设施。清淤修堤,边坡修整,塘形改造,配套完善水、电、路、养殖机械设备、监(检)测仪器设备、进排水系统、养殖废水预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推广大宗淡水鱼类优良品种和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4.2 快速置换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向多样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尽快提高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十一五”期间已培育出松浦镜鲤、福瑞鲤、异育银鲫“中科3号”、团头鲂“浦江1号”、长丰鲢等几个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这几个新品种都具有生长速度快,病害少、适应性强、产量高等优点,适合全国各地推广养殖,是农业部“十二五”主推品种。因此,要加快对上述大宗淡水鱼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大宗淡水鱼类良种覆盖率,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并快速建设一批无公害大宗淡水鱼类良种繁育基地,确保大宗淡水鱼良种自给自足。
4.3 加强渔业科研的投入
虽然吉林省逐年加大对渔业的投入,但渔业科研投入所占的比重与渔业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渔业本身就是个弱势产业,渔业科技又是一个比较艰辛的工作,在不断加大渔业科技投入的基础上,要从政策层面上完善渔业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渔业科技创新,使渔业得以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渔业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导向功能较弱,虽然省里有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但并不是每项成果都能列入这类计划中,许多渔业科技成果推广常被资金短缺所困扰。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加大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把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作为科技成果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标。
4.4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2004年,吉林省取消渔业特产税,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渔业生产用水、电、燃料和农业同价;渔民购置渔机给予补贴;对渔业实行中长期、低利率的信贷扶持政策,并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对水产苗种企业和水产出口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等[1]。建议吉林省借鉴渔业发达省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对渔业的投入,满足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使渔业的投入与吉林省的经济总量相适应,使渔业的投入与财政收入的增长相适应,从政策层面上完善渔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5 参考文献
[1] 祖岫杰,刘艳辉,刘铁钢,等.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学养鱼,2012(9):80-82.
[2] 祖岫杰,刘艳辉,刘铁钢,等.吉林省渔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2,30(3):37-41.
[3] 韩立民,任广艳,秦宏.“三渔”问题的基本内涵及其特殊性[J].农业经济问题,2007(6):93-96.
[4] 2013年中央1号文件[EB/OL].(2013-02-01)[2013-08-15].http://www.jconline.cn/Contents/Channel_10120/2013/0201/915562/content_ 915562.htm.
[5] 苏晓洲.养鱼户享受不到农民待遇[N].经济参考报,2009-01-20(4).
关键词 大宗淡水鱼类;现状;问题;对策;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03-02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a Large Amount of Freshwater Fish in Jilin Province
ZU Xiu-jie LI Gai-juan LI Xiu-ying LIU Yan-hui
(Jili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angchun Jilin 130033)
Abstract In this paper,development statuses of a large amount of freshwater fishes in Jilin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synthetically. The main problems of a large amount of freshwater fishes industry were also analyzed,and th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uture development in a large amount of freshwater fishes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 large amount of freshwater fishes;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Jilin Province
近年来,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形成了以池塘、水库、泡塘、网箱、稻田等为主的多种养殖模式,养殖品种95%以上为青、草、鲢、鳙、鲤鱼、鲫、鲂等大宗品种。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于2008年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通过几年调研和实地考察,对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的产业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现阐述如下,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1 吉林省渔业资源现状
吉林省河流众多,长度>10 km、>100 km的河流分别有987、33条;鸭绿江、松花江、绥芬河等18条大河的流域面积逾5 000 km2,较大的湖泊有松花湖、查干湖、长白山天池、月亮湖、波罗泡、大布苏泡。丰富的淡水资源为吉林省发展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省水域滩涂面积逾66.67万hm2,其中可养鱼面积逾33.33万hm2,此外稻田面积、沼泽面积、农田井数量、生态沟数量分别逾20万hm2、2.67万hm2、20万眼、3 000条,适合发展渔业生产,开发潜力很大[1-2]。
2 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发展现状
多年来,吉林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国家、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渔业发展的要求,坚持高产、优质、高效、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以池塘精养为重点,稳定现有池塘面积,开发水库坝塘和稻田宜渔资源为补充,调整优化结构,做强做大优势水产品养殖;以科技为支撑,推广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严格质量监管,确保水产品消费安全;以市场需求为突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不断引进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加快水产养殖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生态型转变,全省渔业产业呈现出水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明显提高,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升,水产品安全供给,渔民稳定增收的良好发展态势。全省现有养殖水面26.71万hm2,湖泊、水库养殖面积20.88万hm2,占78.2%;池塘面积3.07 hm2,占11.5 %;坝塘2.71万hm2,占10.15%;稻田400.65 hm2,占0.15%。2011年末,实现水产品总量17.3万t,实现产值30亿元。渔业的发展为全省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改善市民膳食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完善
一是现有池塘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修建的,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多年来没有得到应有的维护,运行时间太长,造成进排水渠道和池埂垮塌严重,池塘淤泥严重,保水性差,池塘有效面积和水体相对减小。二是电力供应难以保障,很多池塘没有安装变压器,致使渔业用电线路过长,电线年代久远,经常出现断电情况,既影响渔业机械(增氧机和投饵机)的使用,又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渔村建设规划滞后,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四是通讯条件差,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技术推广及检测检验机构不健全[3]。
3.2 资金投入不足
吉林省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流动资金的投入与产业规模极不相称。近2年,农业部对吉林省渔业的投资每年均保持在6 500万元左右,而省级年均安排基本建设投入仅600万元,省以下各级政府的渔业财政预算几乎空白,这对年产值30亿元、基本建设依赖性较强的独立产业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由于基本建设资金不足,渔业总体建设规划涉及资金投入部分难以编制与实施,水产苗种、病害防治、生态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渔业行政执法和渔业标准化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影响了资源的开发和企业规模扩张。目前,有些渔业水域已荒芜,许多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无法建设,未发挥应有的效益。如查干湖出产的有机食品“查干湖牌胖头鱼”,品质好,售价高、市场供不应求,受资金限制,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领域,只有解决资金缺乏的瓶颈问题,渔业才能实现快速发展。 3.3 大宗淡水鱼类良种覆盖率低,渔业科技含量低
目前,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亲鱼均从省外引进,引进后多年未对亲本进行更新换代,加上引种、保种、繁育工作不到位,致使引入种与当地种群混杂严重,从而发生变化,抗病能力低下,生长速度减缓,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吉林省水产养殖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品种搭配不合理,大宗淡水鱼类良种覆盖率低,高效精养配套手段滞后,产品附加值低,无法充分彰显吉林省渔业的科技、资源、经济优势[1]。
3.4 养殖水体环境恶化
由于池塘年久失修,池底淤泥加厚,养殖水环境恶化,病原菌数量增多,易诱发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病发生,增加用药成本,严重制约示范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受利益驱使,养殖生产者在追求最大产出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养殖密度,造成养殖动物代谢物和残余饲料的积累过多,削弱了养殖水体自净能力,引发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日益恶化,氨氮和亚硝酸盐偏高,溶解氧下降,水体环境正常的生化反应功能受阻,使养殖动物机体组织缺氧,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减慢,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下降,导致疾病的频发和流行。
3.5 乱用、滥用渔药现象,严重威胁水产品质量安全
在当前的养殖生产中,养殖者大多不会按照药物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使用渔药,而是超剂量或翻倍剂量用药,事实上这种用药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而且药物残留易对养殖水体和鱼类造成很大危害,病原体还会因此产生耐药性。根据调查结果,产生渔药残留的主要原因是渔民安全用药意识淡薄,不规范用药。部分渔民缺乏休药期的意识或根本不遵守休药期的有关规定;不能做到正确用药,在用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部位和给药鱼类种类等方面不符合给药规定;不做用药记录;按错误方法用药;上市前使用渔药。
3.6 惠渔政策长期缺位
2013年中央1号文件又加大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并在稳定完善强化行之有效政策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加大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如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畜牧良种补贴政策、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动物防疫补助政策等40余项补助补贴政策[4]。国家分别从税收减免、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用水用电、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格、农产品流通等多方面予以优惠。但渔民是目前大农业范畴中唯一未能享受“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大群体[5]。渔业也没有像农业那样的各种优惠政策,虽然有的方面国家有政策,但落到地方却变了样,国家从2004年就出台了农机(渔业机械)补贴政策,但补助经费难以兑现落实,挫伤了渔民发展渔业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产业持续发展。
4 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对策
4.1 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以建设现代渔业园区为重点,加快高标准精养池塘的改造,完善水质处理、渔业机械、进排水设施等配套。吉林省养鱼池塘标准低,多年失修,相当部分设施不配套,有的无排水设施,有的无动力电源,有的通讯不佳,有的道路不畅。要实现渔业快速发展,必须要改造不配套的生产设施。清淤修堤,边坡修整,塘形改造,配套完善水、电、路、养殖机械设备、监(检)测仪器设备、进排水系统、养殖废水预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推广大宗淡水鱼类优良品种和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4.2 快速置换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向多样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尽快提高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十一五”期间已培育出松浦镜鲤、福瑞鲤、异育银鲫“中科3号”、团头鲂“浦江1号”、长丰鲢等几个大宗淡水鱼类新品种,这几个新品种都具有生长速度快,病害少、适应性强、产量高等优点,适合全国各地推广养殖,是农业部“十二五”主推品种。因此,要加快对上述大宗淡水鱼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大宗淡水鱼类良种覆盖率,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并快速建设一批无公害大宗淡水鱼类良种繁育基地,确保大宗淡水鱼良种自给自足。
4.3 加强渔业科研的投入
虽然吉林省逐年加大对渔业的投入,但渔业科研投入所占的比重与渔业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渔业本身就是个弱势产业,渔业科技又是一个比较艰辛的工作,在不断加大渔业科技投入的基础上,要从政策层面上完善渔业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渔业科技创新,使渔业得以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渔业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导向功能较弱,虽然省里有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但并不是每项成果都能列入这类计划中,许多渔业科技成果推广常被资金短缺所困扰。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加大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把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作为科技成果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标。
4.4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2004年,吉林省取消渔业特产税,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渔业生产用水、电、燃料和农业同价;渔民购置渔机给予补贴;对渔业实行中长期、低利率的信贷扶持政策,并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对水产苗种企业和水产出口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等[1]。建议吉林省借鉴渔业发达省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对渔业的投入,满足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使渔业的投入与吉林省的经济总量相适应,使渔业的投入与财政收入的增长相适应,从政策层面上完善渔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5 参考文献
[1] 祖岫杰,刘艳辉,刘铁钢,等.吉林省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学养鱼,2012(9):80-82.
[2] 祖岫杰,刘艳辉,刘铁钢,等.吉林省渔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2,30(3):37-41.
[3] 韩立民,任广艳,秦宏.“三渔”问题的基本内涵及其特殊性[J].农业经济问题,2007(6):93-96.
[4] 2013年中央1号文件[EB/OL].(2013-02-01)[2013-08-15].http://www.jconline.cn/Contents/Channel_10120/2013/0201/915562/content_ 915562.htm.
[5] 苏晓洲.养鱼户享受不到农民待遇[N].经济参考报,2009-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