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读”《爱莲说》 五“不”显高洁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hu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爱莲说》一文的教学中,笔者试图抓住五个对莲高洁形象铺排描绘的“不”字句,细细品味莲的形象品质;再借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的比较,从修辞、关键字词、句式、顺序等方面进行品评,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自然展现,作者也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然后,运用文言文的“五读法”架构起整个教学过程。
  一、莲的形象品质
  文章当中对莲的形象品质是如此描绘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的语句,连用了五个“不”字,“出淤泥而不染”写出莲的洁身自好,“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的清新雅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莲的正直不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莲的洁身自好,端庄高洁。
  莲的这种形象深得作者喜爱,作者说“予独爱莲”,和上文的“陶渊明独爱菊”形成类比,而和“世人甚爱牡丹”形成对比,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二、“说”的情感抒发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予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予谓莲,花之君子者也。
  上段对莲的高洁形象铺排描绘后,在下段由“予谓菊”自然引出自己的情思。照应上文,先说出自己对菊和对牡丹的看法,再说出自己对莲的看法。用“花之……者也”的句式构成排比,用一个关键词总体上说出自己的看法,菊是隱士,牡丹是富贵的人,莲是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噫!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噫!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再由一个感叹词“噫!”承上启下,抒发对三种花世人喜爱的人数多寡来含蓄地道出自己的看法和志趣。一叹爱菊者少,能像陶渊明那样放下名利、远离世俗、安贫乐道的人太少;二叹爱莲者少,表现知音难觅的感伤,反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多,对当时争名逐利、世风日下的社会现象的讽刺,“宜”和“矣”两字把作者内心的鄙夷、不屑之情宣泄出来,意味深长。
  这里,和上文相比,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作者在对这三种花的写作顺序上发生了变化,由菊—牡丹—莲,到菊—莲—牡丹,显然这里恰巧蕴含了作者的深意,对于菊花这种幽居避世的花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人喜爱了。进而由菊烘托到莲,且用了唯一一个反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进一步强调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不同流合污。最后,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中“宜”和“矣”两个字道出对世人对牡丹这种代表富贵权势的花的追捧的不屑和讽刺,实是对“莲之爱”的反衬。而也进一步表明,像陶渊明这样的避世者不染世俗尘埃固然可喜,但像自己这种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这也是作者一直以来所保持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全文短小精悍,紧紧围绕“爱莲”“说”在行文,构思非常精巧,字字珠玑,托物言志的写法展现得得体自然。
  三、教学思路
  1.激趣导入,披文入情
  例如导入语: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文人志士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谁能展示一下自己积累的古人咏荷的诗句?
  2.一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以往,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在学生还没有读畅文章时,就急于转入串解这一环节,而这时,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文章的基本轮廓,对所读的材料还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学生还没有通过充分诵读而产生求知的兴奋,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所以“诵读”不可忽略。而且,还应将“读”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例如:《爱莲说》中多种形式的朗读:
  (1)老师范读并配乐。
  (2)学生自由诵读。
  (3)请一生范读,其余同学再次听读。
  (4)集体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二读:理解词义,疏通文句
  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疑难字词后,小组交流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文思文意文情有了准确的理解,就能使朗读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意会其理”的境界。
  4.三读:涵泳语言,探究意蕴
  涵泳语言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鉴赏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如在《爱莲说》中就通过分析“否定句”,确定主线条分析“不”字来引领学生探究意蕴,品读升华。勾画出带“不”的句子。这些“不”字句体现了莲的哪些特点和品格?
  5.四读:读出作者,读出自己
  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就会对该篇文言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才能达到较高层次的欣赏。例如《爱莲说》中:“读出作者”,由“予谓菊”引领出作者的态度,菊是隐士,牡丹是富贵的人,莲是君子。再由一个感叹词“噫!”承上启下,抒发对三种花世人喜爱的人数多寡来含蓄地道出自己的志趣。
  “读出自己”提问:结合文章内容,我们可以对现实生活中哪些诱惑说“不”?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6.五读:自由朗读,熟读成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初中生每学年应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总计应背诵诗文240篇(段),所以学习文言文,背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不尽其数,要能深入领会每篇文言经典的魅力和要旨,非得在每篇文言经典里下功夫才行。如文言教学钻研探究,泛泛而谈,依葫芦画瓢,教与学都兴味索然,那真是大大的浪费了。
  [作者通联: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PBL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综合思考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笔者以校园地震灾害教育案例来展开PBL教学,从中探寻适合学生特点
我想,教学《陌上桑》,要先引导学生,扣住题目追问!啊,陌上桑,曲曲弯弯的、伸向远方的乡间小路,路旁的桑林,有多美妙?这就产生了联系、遐想。学生正处于做梦的年龄,他能够驰骋
在师生的学习实践中,习惯和方法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好的习惯如同营养,必然催生好的方法;好的方法如同果实,也会熟化为营养。在这种循环和递进中,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钱素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二级教授,校(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通信评审专家和项目评审专家,云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通信评审专
德国近日推出首个覆盖上千万名医保参保人员的电子医疗档案应用软件。通过一款名为Vivy的应用软件,参保人员可以免费储存他们的医疗检查结果、实验室化验数据、X 光片等资料,
随着现今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生产和供应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生产企业除了要确保电力的正常供应之外,还需要提高供电的质量减少供电的能耗,使得
在当下的度假热潮中,相较被大众日渐淡忘的传统旅游度假产品,温泉产品已愈发获得游客的喜爱与关注。同时,由于温泉产品不同程度上受温泉资源的制约,且温泉需要与已经具备一定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成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课堂在教学上的困境,同时抓住了时代发展的契机,把时代的新生事物融入到了课堂,唤起
20世纪80年代后,生存质量被重点运用在对特定肿瘤与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结局的测评,并出现了大量疾病专业化相关测定量表。生活质量量表为现代医学,尤其是急重症患者的康复治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