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有人际关系压力的大学生实行接受式音乐治疗试验的分析,证明治疗在学生中的有效性,提出音乐治疗团训的形式,可以以课堂形态出现,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从音乐的课堂中受益。
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加剧,使人们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讲,压力也成为比较普遍的心理体验。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学业的期望,一类是社会因素方面的诸如人际关系等。这些压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目前高校教育中对于压力疏导以及心理问题疏导都还依赖于语言交流,音乐治疗作为新型的心理治疗方式,还没有被广泛使用。本文通过一组系列的试验,对在高校中尝试性运用音乐治疗来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具体方式做一些探索。
一、试验设计
高校教育能使学生进行集中学习,所以此次实验是以团训的形式,通过量表筛选有针对性的人员组成治疗小组,有针对性的选择乐曲,采用接受式音乐治疗,再通过量表测试,与之前结果进行比对,最后分析评价。
1.选择组员。组员规模设定在30人,首先采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症状自评量表来对某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测量,我们对于组员的筛选,集中在人际关系敏感这个因子上。通过对183名学生的测量结果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人际关系分值普遍偏高,按照分值的高低进行排名,抽出前30名作为组员。
2.选择曲目。由于针对的是有人际关系压力的大学生,我们要做的是恰当疏导压力,所以曲目的选择应以舒缓轻松为主,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段选择发泄性和释放性的音乐。
3.试验过程。整个试验需要4个星期,每个星期进行1次,每次2课时,共8课时。
第一次治疗:先引导学生想象本周让自己感到紧张和压力的事件,随后播放清唱剧《长恨歌》里的选曲《山在虚无缥缈间》,在音乐中尝试放松,让学生合理释放情绪。随后播放约翰·斯特劳斯的《田园交响曲》,该曲活泼祥和,使学生进入到自然的风光中。接着播放《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该曲描写森林中游戏的情境,学生慢慢在这种近乎游戏的音乐中放松下来。随后进入《动物狂欢节》,该曲生动活泼的再现了一系列动物的形象,使学生更好的放松,投入到游戏里。最后播放合唱曲目《敦煌的故事》,该曲在宁静中行进,不乏肃穆,使学生身心充分放松。最后让他们交流听完音乐后的感受,并总结音乐给他们带来哪些变化,自己总结运用音乐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填写调查表,学生紧张的占3.3%,较紧张的占10%,较轻松的占33.3%,轻松的占33.3%,很轻松的占20%。
第二次治疗:先引导学生想象本周让自己感到紧张和压力的事件,播放曲目的顺序:《梦幻曲》、《田园交响曲》、《惊愕交响曲》、莫扎特《39交响曲》。填写调查表,学生紧张的占0%,较紧张的占20%,较轻松的占33.3%,轻松的占33.3%,很轻松的占13.3%。此次数据显示,音乐情绪过于宣泄,激发了对压力的想象,没有得到较好的缓解,但是在与学生交流中得知在压力释放方面应该是有所突破,紧张比例上升。
第三次治疗:引导学生想象本周的压力事件,播放曲目的顺序:舒曼的《摇篮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山在虚无缥缈间》。填写调查表,学生紧张的占0%,较紧张的占3.3%,较轻松的占30%,轻松的占43.3%,很轻松的占23.3%。数据显示,音乐使大部分的学生进入到轻松状态,压力得到合理的缓解。
第四次治疗:引导学生想象本周的压力事件,播放曲目的顺序:《山在虚无缥缈间》、《田园交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动物狂欢节》、《敦煌的故事》。填写调查表,学生紧张的占0%,较紧张的占0%,较轻松的占30%,轻松的占33.3%,很轻松的占36.6%。此次数据显示,学生在对压力的幻想中,已经能合理释放并进入到轻松的状态。
二、试验结论及建议
1.试验四周后,量表测试是有果效的。试验组员再次进行SCL-90的量表测试,与治疗之前的测试结果比对,人际关系因子分值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与组员的交流得知,组员都有压力的缓解与释放的感受,由此得出结论,这种接受式的音乐治疗,能帮助大学生减轻身心压力、改善情绪。
2.音乐治疗团训的形式,在高校中推广是可行的。大学生对于音乐有一定的感受性,在整个教学环境中,这种音乐治疗可以以课堂的形式存在,在课程进行中对学生进行疏导,这种疏导的形式轻松自然。而且将音乐治疗以欣赏课或者团训的形式实施在高校的普及教育中也并不困难。
3.治疗必须对症。在这一点的实现上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选择不同的音乐来进行这种接受式音乐治疗,比如本次试验是以缓解压力作为治疗的关键。确定治疗的方向,是需要通过一些量表来进行测量,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完后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组,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工作量来完成的。最关键得是分组完成后,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要分别进行治疗方案的设计,这种设计要求治疗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润洋,张前.音乐心理学手册( 第二版)[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2]王纯,周正猷.论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调节中的作用[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1(9).
(作者简介:徐 进(1981-),女, 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作曲系,执教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马锡骞,山东德州师院音乐系。)
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加剧,使人们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讲,压力也成为比较普遍的心理体验。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学业的期望,一类是社会因素方面的诸如人际关系等。这些压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目前高校教育中对于压力疏导以及心理问题疏导都还依赖于语言交流,音乐治疗作为新型的心理治疗方式,还没有被广泛使用。本文通过一组系列的试验,对在高校中尝试性运用音乐治疗来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具体方式做一些探索。
一、试验设计
高校教育能使学生进行集中学习,所以此次实验是以团训的形式,通过量表筛选有针对性的人员组成治疗小组,有针对性的选择乐曲,采用接受式音乐治疗,再通过量表测试,与之前结果进行比对,最后分析评价。
1.选择组员。组员规模设定在30人,首先采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症状自评量表来对某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测量,我们对于组员的筛选,集中在人际关系敏感这个因子上。通过对183名学生的测量结果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人际关系分值普遍偏高,按照分值的高低进行排名,抽出前30名作为组员。
2.选择曲目。由于针对的是有人际关系压力的大学生,我们要做的是恰当疏导压力,所以曲目的选择应以舒缓轻松为主,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段选择发泄性和释放性的音乐。
3.试验过程。整个试验需要4个星期,每个星期进行1次,每次2课时,共8课时。
第一次治疗:先引导学生想象本周让自己感到紧张和压力的事件,随后播放清唱剧《长恨歌》里的选曲《山在虚无缥缈间》,在音乐中尝试放松,让学生合理释放情绪。随后播放约翰·斯特劳斯的《田园交响曲》,该曲活泼祥和,使学生进入到自然的风光中。接着播放《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该曲描写森林中游戏的情境,学生慢慢在这种近乎游戏的音乐中放松下来。随后进入《动物狂欢节》,该曲生动活泼的再现了一系列动物的形象,使学生更好的放松,投入到游戏里。最后播放合唱曲目《敦煌的故事》,该曲在宁静中行进,不乏肃穆,使学生身心充分放松。最后让他们交流听完音乐后的感受,并总结音乐给他们带来哪些变化,自己总结运用音乐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填写调查表,学生紧张的占3.3%,较紧张的占10%,较轻松的占33.3%,轻松的占33.3%,很轻松的占20%。
第二次治疗:先引导学生想象本周让自己感到紧张和压力的事件,播放曲目的顺序:《梦幻曲》、《田园交响曲》、《惊愕交响曲》、莫扎特《39交响曲》。填写调查表,学生紧张的占0%,较紧张的占20%,较轻松的占33.3%,轻松的占33.3%,很轻松的占13.3%。此次数据显示,音乐情绪过于宣泄,激发了对压力的想象,没有得到较好的缓解,但是在与学生交流中得知在压力释放方面应该是有所突破,紧张比例上升。
第三次治疗:引导学生想象本周的压力事件,播放曲目的顺序:舒曼的《摇篮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山在虚无缥缈间》。填写调查表,学生紧张的占0%,较紧张的占3.3%,较轻松的占30%,轻松的占43.3%,很轻松的占23.3%。数据显示,音乐使大部分的学生进入到轻松状态,压力得到合理的缓解。
第四次治疗:引导学生想象本周的压力事件,播放曲目的顺序:《山在虚无缥缈间》、《田园交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动物狂欢节》、《敦煌的故事》。填写调查表,学生紧张的占0%,较紧张的占0%,较轻松的占30%,轻松的占33.3%,很轻松的占36.6%。此次数据显示,学生在对压力的幻想中,已经能合理释放并进入到轻松的状态。
二、试验结论及建议
1.试验四周后,量表测试是有果效的。试验组员再次进行SCL-90的量表测试,与治疗之前的测试结果比对,人际关系因子分值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与组员的交流得知,组员都有压力的缓解与释放的感受,由此得出结论,这种接受式的音乐治疗,能帮助大学生减轻身心压力、改善情绪。
2.音乐治疗团训的形式,在高校中推广是可行的。大学生对于音乐有一定的感受性,在整个教学环境中,这种音乐治疗可以以课堂的形式存在,在课程进行中对学生进行疏导,这种疏导的形式轻松自然。而且将音乐治疗以欣赏课或者团训的形式实施在高校的普及教育中也并不困难。
3.治疗必须对症。在这一点的实现上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选择不同的音乐来进行这种接受式音乐治疗,比如本次试验是以缓解压力作为治疗的关键。确定治疗的方向,是需要通过一些量表来进行测量,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完后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组,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工作量来完成的。最关键得是分组完成后,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要分别进行治疗方案的设计,这种设计要求治疗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润洋,张前.音乐心理学手册( 第二版)[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2]王纯,周正猷.论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调节中的作用[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1(9).
(作者简介:徐 进(1981-),女, 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作曲系,执教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马锡骞,山东德州师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