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脉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1234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6年10月。东北黑龙江。纷飞的大雪一场接着一场。原野山林一片银白,大地冰封如铁,一片茫然和静寂。
  那一天,小兴安岭西南麓的一所小学内,热闹非凡,一个重要的会议正在此举行。简易的会场,隆重而热烈,上百号贫苦农民在此聚会,第一次举起他们的拳头,选出他们贫苦人的组织——农会,并产生了农会会长。
  如此热烈而严肃的场景,你千万别以为是小说《暴风骤雨》的原型地——尚志市元宝村,而是在北安县的桦树林村。
  北安在哪里?北安市与尚志市虽同在黑龙江省,但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为何?有人说:北安,是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先锋,是中国土改成功的试验田。
  这样的事实是否存在?这样的理由是否有案可稽?它对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带来了何种影响?
  抢夺关东
  倭寇侵华国倒悬,抗战胜利月儿圆。
  1945年,人类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岁月。1945,向人类大声疾呼:千万不要忘记1945!
  这一年,本来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胜利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一个被法西斯糟蹋得遍体鳞伤的地球,还有那千疮百孔的人心,本该安宁了。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但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绝。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先后投爆两颗原子弹。
  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苏军以一百五十余万人的强大兵力,从北、西、东三个方向,同时向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攻击,所到之处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8月15日晨7时整,中、美、英、苏四国通过无线电,分别用华语、英语、俄语广播,播发了内容一致的公告:日本政府已正式无条件投降!这一天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在广播中宣读《终战诏书》,向全世界颤颤抖抖地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的簽字仪式。
  9月9日,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军校礼堂,冈村宁次代表侵华日军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中国经历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近代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日本投降了!
  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确保在华利益,美国积极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企图使中国变成它的附庸。在貌似公允之下,美国积极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日胜利果实。
  苏联虽是中国革命的积极支援者,但它希望战后维护其在远东的所得利益,不愿看到中国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不愿在远东与美国实行军事对抗,而中国的东北就是它在远东的重要缓冲带。
  从国民党来说,抗战的发生,首先是因东北问题而起,曾经对日寇侵略东北采取不抵抗政策,负有出卖东北的罪责。如果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仍然没能收回东北,那么对它来说,在国人面前就会威望尽失,更何况在战略上丢失了高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不允许东北成为共产党的天下。
  针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共两党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方针,蒋介石企图垄断抗战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他们以“受降”的名义,迅速将大量兵力从西南、西北调往华北、华东等地区,抢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对解放区实行分割包围,伺机发动内战。
  而中国共产党从人民利益和愿望出发,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号召,作为争取和平建国的总方针。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清醒地认识到,争取和平要靠力量,要靠斗争。
  此时,中华民族面临着两种命运的抉择!
  在国内人民反内战的强大呼声下,在美、英、苏等国声言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的压力下,国民党蒋介石耍弄起两手策略:表面上,大造和平舆论,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暗地里则调兵遣将,随时准备发动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
  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一行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10月10日,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在这两种命运的大搏斗中,为何东北地区成为斗争焦点?
  如果把中国版图比作一只昂首挺立的公鸡,从这只公鸡的第三根颈椎以上的绝大部分,就是被称为“满洲”的东北。
  “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连中原人也晓得的,版权无疑是属于关东山的这类民谣,表现了人们对这片土地多少热爱和向往啊!
  清一色黑钙土的东北大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产区,其大豆、小麦、高粱、水稻,或以数量居全国之首,或因质量名闻遐迩。大豆和柞蚕更是饮誉中外。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绵延千里的群山,森林覆盖面积超过内地总和。在大山和黑钙土下面,是闪耀着各种瑰丽色彩的数十种矿藏。其储量之丰富,有的为中国之最,有的则为世界之最。
  1945年日本投降时,日本人建设的东北重工业占全国的90%。鞍山、抚顺、小丰满,依次为当时中国的钢都、煤都和电都。
  历史告诉我们,“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就是依托这片丰腴的黑土地,挥师南下,侵占了华北。
  之前,“东北王”张作霖,是近百年来东北最有名气的人物。他正是脚踏这片风水宝地,俯视中原,几次攻入山海关,终于爬上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宝座。
  再之前,绝对是土著的女真人,被关东山水滋养得彪悍刚烈,雄心勃勃。他们依靠文攻武打,终于敲开了中原的大门,建立了一个版图辽阔的大清帝国。
  在日本有部叫《啊,满洲》的电影,无论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还是肤色、长相都和我们一样的外国人,谁踏上这片土地,都会情不自禁地“啊”上一声的。在由衷地发出赞叹后,一些心怀叵测的家伙,就变了一副嘴脸,怪叫着闯进来抢关东了。   列强中最早把爪子伸进这片土地的,是被当地人称为“老毛子”“大鼻子”的沙皇俄国。
  1850年,自黑龙江口附近的庙街变成“尼古拉耶夫斯克”后,沙俄血腥旗帜所到之处,中国的村镇都变成了“斯克”。
  如今,当我踏上黑河市对岸的海兰泡,1858年变成“希拉戈维申斯克”的血腥场景,顿时让我感到悲凉。
  ……
  正因如此,在一次秘密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声称:“国民党命运在东北。盖东北之矿产、铁路、物产均甲冠全国,如东北为共产党所有,则华北也不保。”
  为了抗战胜利后独占东北,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通过外交途径,与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将苏军进驻地区交给国民党政府。
  随后的9月1日,蒋介石就任命熊式辉为东北行营主任,还派蒋经国为外交部驻东北特派员。9月3日,蒋介石又抢先以国民政府名义,划分东北为9省,即:辽宁、辽北、安东、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兴安省。此外,还设大连和哈尔滨市两个特别市,由中央直辖。他还任命了各省主席和各市市长。
  同时,蒋介石还收编了伪满军共二十余万人和大批土匪武装,要他们“保持武器”,“为自己安全而斗争”。
  9月10日,东北行营副参谋长董彦平乘飞机先到长春。12日,熊式辉率蒋经国等国民党要员飞往长春。随即一批“接收大员”也纷纷到达长春等地,企图用行政接收的办法,造成东北是国民党的既成事实。
  但是,蒋介石打的如意算盘,谈何容易?
  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共产党人,早已变得目光如炬,虽身处黄土高坡的窑洞中,却时刻关注着世界瞬间的变幻。
  共产党人的目光,早就透过黎明前的黑暗,投向了广袤而富饶的东北大地。
  1945年5月31日。延安。春意盎然。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并强调指出:“如果东北能在我们的领导下,那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呢?我看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胜利就有了基礎,也就是说确定了我们的胜利。”
  6月10日,也就是“七大”闭幕的前一天,毛泽东仍在思考东北问题。在《关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的报告中,他又进一步强调指出:“我觉得这次要有东北人当选才好,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最终,东北籍的万毅、吕正操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关东,那片遥远的黑土地,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实在是太有魅力了。它,东北靠着苏联,西边与蒙古接壤,南边和朝鲜隔江相望,西南是经营了多少年的华北根据地。
  可是,此刻对于这片富有魅力的黑土地,共产党人是可望而不可即。
  时光稍纵即逝,形势瞬息万变。
  急剧变化了的国内外政治格局,使东北不仅成为中国,而且是国际两大政治势力争夺、角逐的一个焦点,也使中国共产党人挺进东北,把东北变成夺取全国的战略基地成为可能。
  苏联出兵东北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发出指示,准备进占城市和交通要道。第三天,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发出七号命令,要求属辖各部立即迫使中国境内的日伪军无条件投降,并公开提出了要进军东北。延安总部明确指示所属部队,要配合苏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准备接受日、伪满军投降……
  为配合苏军对日作战并收复东北,抗联派出大批人员随苏军行动,并迅速集结在中苏边境整训的人员,分别派往东北11个地区的57个大中城市。
  1945年8月13日,根据中共中央和延安总部的命令,冀热辽军区在丰润县大王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东进委员会和前方指挥所,抽调军队万余人,分三路首先进入东北。按照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指示,八路军山东军区一个连一百余人,乘船从烟台渡海,于8月29日到达辽东半岛的庄河县上岸。
  为了抢占东北,国共双方调往东北的将领,都是他们领袖各自钟爱的战将。
  国民党方面的有:杜聿明、郑洞国、卫立煌、梁华盛、孙立人、廖耀湘等。他们都是战功卓著、声名显赫的将领。蒋介石把国民党第13军、第52军、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第71军、第60军、第93军先后派遣到东北。其中,全部美式装备的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还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中的两支部队。可见,蒋介石为抢占东北是不惜下了血本的。
  为了加强东北的领导力量,中共中央于9月15日作出决定,派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和莫春和飞往东北,建立东北局,并任命彭真为中共东北局书记。
  9月17日,彭真一行乘苏军代表到延安的飞机一同去沈阳。
  彭真一行到沈阳的第二天,中央又决定派李富春、林彪、罗荣桓、张闻天、高岗,赴东北工作。
  想想此前此后,这些人在党和军队中的地位和作用,就知道共产党为夺取东北下了怎样的本钱。
  共产党方面,挺进东北的军队有11万人。在这些派往东北的军队领导人中,日后出了林彪、罗荣桓两位元帅,还有一大批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中共“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44人、中央候补委员33人。为加强东北的领导力量,中共中央陆续派往东北的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竟然多达22人。
  从这一数字就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局势的高度重视。
  第一缕曙光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是第一个给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但是,苏联也有自己的战略谋划。在上世纪的30年代末40年代初,世界法西斯势力最猖獗。在欧洲,希特勒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扑向苏联,在远东,日本侵占东北后,一直策划进攻苏联。战略利益需要苏联有个比较强大的中国,在远东抗衡日本,使苏联避免两面作战的窘境,而在中国,谁能做到这一点呢?   斯大林看好的是谁?是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在克里姆林宫的战略构图上,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斯大林曾轻蔑地说:“中国共产党人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是人造奶油式的共产党人。”即使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斯大林仍然青睐于蒋介石。
  但是,一系列的国际碰撞,却让蒋介石看清了一个事实:弱国无外交!
  作为战胜国,两次世界大战后,列强送给中国的是什么“礼物”?第一次,是把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第二次,是把当年沙俄在东北的权益,交还给社会主义的苏联。直到雅尔塔秘密协定摆到桌前,蒋介石才知道,中国再次被出卖了!他为此震怒了!
  震怒之后是冷静。从抗战胜利后眼前的危机而言,蒋介石看得十分清楚,他的最大敌人,仍然是延安的共产党人!
  不过,蒋介石是十分自信的。因为,他有一个可靠强大的美国盟友。即使与他志不同道不合的苏联,也不得不和他握手寒暄,《中蘇友好同盟条约》就是白纸黑字。在这个条约中,苏联承诺有关日本投降后东北利益的一针一线,都不交给共产党。如此看来,蒋介石几乎拥有了一切。
  然而,他却忽视了一个事实:在这场背景复杂的碰撞中,最终能够决定关东前途和命运的,是关东的人民。人民,才是这片黑土地的主人,谁拥有人民,谁就拥有黑土地!
  兵贵神速,中共能否发展东北,控制东北,首先取决于部队和干部能否迅速到达东北。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部署。
  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各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开赴东北。奔赴东北的许多部队,每天行军70到80里,很快增加到一百多里,有时还急行军达一百八十多里,可谓艰辛万分。
  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从各解放区调入东北的2万多干部,迅速分赴北满、南满、东满、西满广大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扩大地方武装,建立根据地。
  此时,随苏军一起打回家乡的抗联武装力量,也得到了较大发展。1945年10月,将东北抗联改称为东北民主自卫军,总计4万余人,由周保中任司令员。
  至1945年12月中旬,从各解放区调入东北的军队约有11万人。
  这些力量,成为共产党同国民党争夺东北黑土地的最基本力量。
  蒋介石见共产党军队已大举进入东北,并在各地建立政权,扩大军队,自己却只能进去几个文职人员,自然怒火中烧。
  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对苏联一直寄予很高的期望,党内电报中都以辰兄、远方为其代号。
  但是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没有将大城市交给中共的打算。
  直到1945年10月11日,参加重庆和谈的毛泽东返回延安后,中共中央对东北方针才有了新变化。其重要原因是,苏军表示可以帮助中共,阻止国民党军进入东北。
  可是,进入到1945年11月后,形势急转。在军事上,国民党开始对挺进东北的东北人民自治军大举进攻。外交上,它又联合美国向苏联施压。
  11月19日,苏军正式通知东北局,限令中共机关及所属部队,在三日内全部撤出沈阳、长春等大城市,以便他们向国民党办交接。
  11月25日,彭真、罗荣桓、林枫等率领东北局机关撤出沈阳,移师到本溪。
  然而,随着中共撤出沈阳城,国民党地下军和原伪满官员、军人、警察趁机大肆活动,一哄而上,冲击中共党政机关驻地,追杀中共党员和东北人民自治军干部。
  同时,长春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也掀起了一股叛乱浪潮,伪满人员、土匪、旧军人,纷纷哗变,刚刚建立的中共省委、县委和地方政府,遭受到严重破坏,一些干部被叛乱分子杀害,国民党特务反共气焰十分嚣张。此外,齐齐哈尔形势也非常严峻,该市原为中共嫩江省委和军区所在地。11月中旬,当嫩江省委、军区和警备旅撤离后,国民党组织伪满警察和各县地主武装成立光复军,人数竟达1.8万人,还配有装甲车、重炮等装备,他们占领县城,杀害东北人民自治军干部。
  从全国各解放区抽调来的十多万大军和2万余名干部向何处发展?他们还能否在东北最后站住脚?这都需要中共中央和东北局作出正确选择,并拿出解决危机的办法。
  东北初战,敌强我弱,遭遇挫折,阻止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已无可能,占领东北各大城市亦无可能,中共中央迅速作出战略方针的调整。
  共产党人认识到,国民党虽然占领了东北的大中城市,但是他们代表不了黑土地人民的意愿,只要我党在东北控制了广大乡村及众多中小城市,紧紧依靠人民,就能取得东北最终的胜利。而刘少奇最早将这一战略思想概括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1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
  同日,刘少奇致电彭真、林彪并转高岗、陈云、李富春指出:“‘一二·二八’指示的中心是进行切实的群众工作,建立根据地。”
  在东北局的领导下,延安干部团的干部也很快被分配到东北各地。因为任务紧急,分别前许多人连打招呼都来不及。
  其中,东北局命令从延安来的范式人、赵德尊、杨英杰等人,迅速带一个干部大队赶赴北安。
  为什么要他们迅速去北安?
  北安,位于小兴安岭西南麓,东部为小兴安岭山脉的延续,属于山区;西部为丘陵平原区,是松嫩平原过渡的中间地带,也是松嫩平原黑土地带的边缘。早在八百多年以前,北安地区已建有相当于县级的政权。清廷入主中原后,这里作为其“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实行封禁,时间长达二百余年,致使这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停滞衰落。晚清开禁,移民不断涌来,1903年形成北安村。随着商贸的繁荣,很快形成北安镇。
  此时的北安,作为北满根据地五大中心之一,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1939年,北安是伪满洲国设立的19个省之一的北安省省会,也是伪满军政中心之一,建有大量办公用房和军事设施。
  北安,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滨北、齐北、北黑三条铁路在此交汇,东南通达哈尔滨,西南通达齐齐哈尔,向北直达边境城市黑河,可以联系西满,支援南满。   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源自《孟子·离娄上》)可见,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历史的铁律。
  延安干部来到北安,建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这样就平安了吗?就有了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家了吗?中国共产党就能夺取全国胜利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是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
  为什么会是“农村包围城市”?显然,它是将广大的农民发动了起来。农民为什么会听共产党的?因为,共产党顺应了中国亿万农民拥有土地的愿望。
  要知道,没有土地的农民,只能是土地的奴隶。
  他们没有权力,没有尊严,甚至没有妻子儿女,主人可以随意霸占他们,再把他们拉去看家护院。血性汉子流尽了鲜血,缺少血性的汉子和看得太多的血性汉子,就忍气吞声和学会了忍气吞声。因为没有土地的农民,本来就一无所有。
  土地,中国农民的命根子。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都提出过类似“均土地”的口号。即使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提出过这样的主张。然而,最终却都成了空话。
  别说“正牌”的国民党军,就连一拨又一拨的“胡子”,不也打着“杀富济贫”“保卫乡土”的旗号吗?至于远道而来的小鬼子,不也说是实现“大东亚共荣圈”吗?然而,他们所到之处,都像蝗虫一样,吃光烧尽。
  黑土地的百姓已经听得太多了,他们不愿听,而要看做。现在,共产党人要真的实现“耕者有其田”。黑土地的人民只能拭目以待了。
  早在1946年1月12日,中共黑龙江省工委就作出指示:“必须切实解决广大农民最迫切的具体的经济要求。”
  根据省工委的指示,各县区委派出工作团,大规模开展土改运动,进行“摸石头过河”式的大胆探索和试验。
  从延安和老根据地来到北安的干部,他们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还有着许多土改工作的经验,执行土地革政策坚决、彻底。
  1946年6月上旬,黑龙江省工委派出1000名干部,组成35个工作团,分赴各县发动群众,贯彻中央“五四指示”,开展清算分地斗争。省委只留守很少的人,大多数人都深入乡村蹲点,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开展土改工作。
  王鹤寿、杨英杰、赵德尊等省领导带领土改工作队,入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各县委也分别组成几十人至上百人的工作团,到农村发动群众。
  黑龙江省土改,是走在了东北乃至全国前列的。这场土改,是从反奸清算和分配开拓地开始的,将日本开拓地、逃亡汉奸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以此实现“耕者有其田”,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垮封建统治,真正使农民翻身,当家做主。
  除了本文开头提到的北安县试点土改村桦树林村外,现为北安市二井镇的自和屯和自政屯,都是当时黑龙江省的土地改革试点村。
  今年92岁的北安市离休干部周凤林,是亲历这次土改的参与者。他家有兄弟姐妹7人,因为贫困和疾病,母亲39岁就离开了人世,父亲带着他们7个子女度日如年,他给姓梁的地主放50头牛,一年才得20元钱,穷得兄弟5人合穿一条裤子。土改了,他们家人人分得了土地,日子一下子好了起来,二哥去当兵了,他则在村子里负责征兵。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老人感慨万分。
  ……
  黑龙江省的土地改革,坚持依靠广大贫雇农,效果十分明显。到1946年10月中旬,经过清算分地斗争,黑龙江省已有50万垧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其中分配开拓地10万余垧,全省约75%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然而,共產党干部们刚进行土改时,事情并不一帆风顺。白天,贫困农民刚刚分到粮食物资,到了夜晚又偷偷送回到了地主家。
  为什么?因为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不少地主的威风没有被打垮,穷苦群众尚未真正发动起来,有的地方是和平分地,甚至存在明分暗不分,甚至出现了假分的现象。
  还有,当时掌握农村权力的农会中,发现有地主狗腿子和流氓混入,形成了“夹生饭”现象。
  面对如此挫折,黑龙江省委和各县均及时总结经验,及时组织农会,通过开忆苦会,让贫苦农民控诉地主剥削穷人的罪恶,使贫困农民明白土改的革命道理和意义。
  二井镇李显亭屯(即自政屯)恶霸地主李显亭,在伪满时,曾当过伪村公所助理、伪甲长,依仗权势霸占了2000垧土地,民愤极大。为了顺利推进土改,省工委决定惩治这个恶霸。枪毙那天,自政屯农会组织的公审大会现场,人山人海。黑龙江省工委书记王鹤寿和蔡畅等领导,都亲自参加了公审大会,给了穷苦百姓以极大的信心。
  之后,黑龙江省所属各县的农村土改运动,都开展得如火如荼。
  1946年12月9日,中共黑龙江省工委作出决定,要求各地开展查地斗争,提出全党集中力量用4个月时间,决心消灭“夹生饭”。
  1947年春,为了完成煮“夹生饭”和不误春耕,北安地区提出春耕分两步走。首先,未划地段者要尽快划清地段,然后从斗大树(指斗大地主)中,解决农民迫切需要购置的种子、牲畜、农具等。
  到1947年6月,北安地委所属各县分地10.3万多垧、房屋1.6万多间、牲畜八千一百多头、大车一千二百多辆。
  经过煮“夹生饭”运动,大部分地区消灭了明分暗不分和假分地现象,广大群众进一步发动起来,并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1947年初,东北各地有400万农民获得了约3160万亩土地,分得牲口44万多匹,粮食1470万担,到1948年上半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千百年来,被脑满肠肥的人欺压惯了的穷棒子,显示出从未有过的激动和兴奋。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就制定了平分土地的政策。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战争需要,将平分土地政策调整为减租减息。随着解放战争的到来,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宣布实现“耕者有其田”。   在山东曹县五区后张庄村,有位七十多岁的翻身妇女张大娘,土改分得11亩地,过上了好日子。她见村里装米急需口袋,便拿出给新媳妇做的新被子,剪开做成了口袋装米,并对儿媳妇说:前方用米当紧,咱在家怎么都好对付,等打倒蒋介石后,咱再不用趴豆棵了,不愁没好日子过。
  1949年1月3日,《中原日报》载:
  新安县翻身农民于书堂老人,年近七旬,他招来两个儿子,把自己备用的棺木锯成四方的枕木,抬着送到车站。
  别人问他:“你百年以后,用什么东西装着送终?”
  于老汉风趣地说:“我死后,用石头做寿棺,不怕雨,不怕晒,安安稳稳逛西天。”
  新媳妇的被面,百年后的棺木,对中国人来说这是最为重要的物件,老百姓却都用来支援了解放军。
  ……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打了一场清风店战役。为了先于国民党军队到达战场清风店,解放军靠双脚夜行200华里,官兵们在行进中走着睡、走着吃,而国民党军队的摩托车部队,从石家庄到清风店,90华里路程走了1天1夜。
  在这奇迹的背后,是当地老百姓自发为解放军提供了一对一的接力保障。他们帮战士扛着携行物资送到下一个村,交给下一个百姓。沿村群众像马拉松比赛的补给站一样,站在路边把干粮和水送到战士手里。而国民党的摩托车部队除了遭到游击队袭扰,一路上还遇上老百姓到处挖的坑。显然,国民党80万军队的对手,不仅仅是60万解放军,而是整个华东地区的百姓。即便是一向乐观的毛泽东,也只是在1948年说:“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从根本上打倒了。”他强调了“有可能”。
  谁也没想到,胜利会来得这么快,这么彻底。
  “群力谁能御,齐心可穿石”。
  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最终被俘。在被押往后方的途中,当他看到解放军战士和群众亲如一家的景象时,不禁仰天长叹:“蒋介石太蠢!”
  被俘的国民党第18军军长杨伯涛曾为此深深感慨:“最后的败灭非战之罪,应归咎于脱离人民群众,进而敌视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大海里淹没了。”
  以三大战役为例:
  辽沈战役动员了一万三千八百余副担架、36700辆大车、九万六千余名随军民工,还动员了18个独立师投入战斗,以及80个第二级兵团三十余万人的地方武装。
  平津战役动员了三十余万民工和四十余万人的地方武装。
  淮海战役,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96000斤,前方实际用粮43400斤。
  人民就是天,人民就是地。民心不可违,民心不可欺。民心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由此,让我想起了那首动听的歌:
  “都说咱老百姓啊是那满天星
  群星簇拥才有那个月呀月光明
  都说咱老百姓啊是那黄土地
  大地浑厚托起那个太呀太阳红
  都说咱老百姓啊是那原上草
  芳草连天才有那个春呀春意浓……”
  红旗舞过大地绿,战争遗韵亦铿锵。暗淡了刀光剑影,遠去了鼓角铮鸣。虽然当年炮火的硝烟早已飘散,但那些战争中留下的浩然正气却不曾老去,相反,在岁月激流的冲刷下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只有人民的江山才会万万年!
其他文献
我到过广东一个贫困县,招待我们的那顿饭里有金雕、山瑞、猫头鹰、山龟、野兔、珍珠鸡,那個热气蒸腾的锅里,一只大秃鹫的脑袋翻来覆去地滚动着……我太太抓着我的手不放,怕我把桌子掀掉。  我扭头出来,站在那座借贷款修的土“罗浮宫”的院子里,上来个第一把手问我吃得怎么样?  我恶眼恶鼻子地冲他一句:”  “滚蛋!  摘自“写诗的大卫”微信公众号
(接上期)    二十、蒙古军使臣被斩 大理国险遭屠城  江边一棵树下,平放着董晓阳浑身插满箭的尸体,忽必烈蹲在尸体旁,表情凝重。旁边站着董文炳、姚枢、兀良合台、刘秉忠等人,眼睁睁看着忽必烈一个个地拔着董晓阳身上的箭,不敢言语。等箭都拔完,忽必烈仰望天空,大喊道:“七十八支箭。上苍夺我的爱将,此仇必报,此仇必报啊!”  新立的一座小坟前,跪着宝音图(小乞丐赵三)如鸡啄米般地叩着头哭着,身后站着忽必
母亲第一次去华岭,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年幼丧母,才七岁的母亲,为了一家的生计,跟随她的奶奶投奔远嫁到矾山的阿姨家做粉干生意。  那天清晨,母亲和她五十多岁的奶奶从老家出发,由于奶奶是裹脚的,一路行走极为艰难,行了一天,傍晚才来到华岭角村,眼看暮色四合,已经不可能翻过华岭取道矾山了。此时,奶奶已经精疲力竭,再也无法抬动双脚前行一步了,暮色中,孤零零的祖孙俩最渴望的是有个投宿的地方,这时,奶奶想起了
堆一座城,用文字做砖,围在里面的,是自己。  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发光,不是所有的光都能给你温暖。想牵住你的手,你却消失。黑夜不遥远,我们却一直在逃,逃到哪里呢?下一个黑夜?  据说,在黑夜里有一棵树,唯独的一棵,落叶枯黄,再残又残,歸了泥土,有萤火虫的光闪过。有人把黑夜全抹黑,黑得彻底,黑得纯粹。我问,太阳从哪里出来?哦,远处,所有的黑被拉裂。  晨曦温暖,我还在我的城里。  责任编辑:崔家妹
我刚上小学一年级,那年冬天特别冷。  雪还没“焐”出来,三爷来了。在皖北桐城,那里管叔叔不叫叔,叫“爷”。  三爷来的时候是在傍晚。三爷二十七八岁,比父亲小了十多岁,瘦瘦高高的像根麻秆儿,人长得怪精神,着一身蓝卡其布裤褂,上衣口袋里还别着一支锃亮的新农村牌黑色钢笔,肩上驮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裹。三爷念过初中,是个文化人儿,在生产队当着会计。  三爷喊我父亲“二哥”,又喊我母亲“二嫂”,还挨个亲昵地
这里是吕布殉难的地方  人中吕布 马中赤兔  加上妩媚的美女貂蝉  和无敌天下的一杆方天画戟  谱写了亘古流芳的乐曲  每一个音符上都血火交迸  三國因为有了吕布  才有了恁多的故事和传奇  白门楼我来寻找你  你的杀伐和呻吟  你的忠诚和叛逆  多少英雄在你下面走过  多少豪杰在你上面畅饮  战火一次次抹掉你的影子  据说石崇曾修复过你  那个富甲天下的豪客和绿珠的郎君  那个奢华盖世金谷园的主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是一本动物小说,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让“哑巴动物”开口说话的儿童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一匹忠诚的黑马,他有着幸福的童年,长大后却经历坎坷,不断被转卖,饱经折磨,逐渐失去了健壮美丽的体形,患上各种疾病,但依旧勤勤恳恳,最后终于得到了好的归宿。小朋友们读这个故事,不但可以读到扣人心弦的情节,也可以感受到动物淳朴而善良的个性,体会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思想感情会得到升华。  我
他自从住进这幢楼之后就开始尴尬。因为他遇上了他苦追三年而未果的漂亮女人,而且她就住在他的上层。  她已经结婚了,打扮得气质高雅,似乎比以前更漂亮更迷人了。他觉得她家很有钱,他便常借故到顶楼上去看风景,有一次刚好遇上一个衣着光鲜的男人从她屋子里走出来,他迅速观察她的家里。装修得像皇宫一样。  正在他恻怅之际,他听到楼下传来一阵汽车启动声,他发现那个男人从一辆锃亮的轿车里走出来,用一块布在擦汽车前窗的
南宋宁宗年间,庆元三年(1197),张王府的家丁佟大立走了狗屎运,被二管家李鼻子看上,做他跟班儿,不过几个月,这小子就谋得一份美差,负责城西的水云间妓院收租。妓院依靠官府,如小鸟攀上了高枝,做生意没有后台是不行的,何况是在日进斗金的无锡城?  水云间妓院紧邻美丽的太湖,走上两条马路就可以游湖赏景,妓院面积不大,一千多平方米,有一个大院子,方便歇马歇轿。走近细看,狭长的门堂,门楣、门框、大门都由黄铜
小学五年级,我参加全乡语文竞赛,作文是描写文具盒,自拟题目,我的题目是《我爱我的文具盒》。  考试快要结束时,监考老师走到我跟前,看我的作文,我有点拘束,用手捂住,老师还是挪开了我的手。交卷时,老师对我说:“就你作文写得好!”当时就感觉脸一下子热到耳根。出教室門,老师又拍拍我的头:“就你作文写得好!”  那一次竞赛,我获得全乡第二名。  中考预选,但我的数学成绩不好,结果落选了。回家干农活儿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