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点及结局.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并分娩的孕产妇共15 652 例,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24例,其中发生于妊娠期7例,产褥期17例.对24例妊娠期及产褥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治疗及结局等.结果 (1)发生率及发病原因:妊娠期及产褥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发生率为0.15%(24/15 652),其中,发生于产褥期17例(71%,17/24),妊娠期7例(29%,7/24).24例患者中,合并重度子痫前期5例,妊娠剧吐5例,贫血1例;自然分娩后发生9例,剖宫产术分娩后发生8例.(2)临床表现:24例患者中,22例(92%,22/24)出现头痛,16例(67%,16/24)出现恶心呕吐,15例(63%,15/24)出现抽搐,6例(25%,6/24)出现视物不清.入院时意识不清8例(33%,8/24),一侧肢体活动障碍3例(13%,3/24),合并发热8例(33%,8/24).(3)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2例,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查23例;显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5例;眼底检查示视神经乳头水肿4例,13例患者的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测结果基本正常;高脂血症6例,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FTT)异常7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5例,血小板计数异常升高3例,D二聚体阳性4例,血红蛋白<10 g/L 1例,红细胞压积(HCT)异常4例,10例血纤维蛋白原(Fib)结果>4 g/L,,(4)治疗经过及妊娠结局:7例妊娠期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中,2例孕晚期合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立即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术后积极降压、解痉、脱水、抗凝治疗后,母子痊愈出院.5例妊娠早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中,1例行钳刮术后抗凝治疗,痊愈出院;2例行血管内溶栓治疗后病情好转,痊愈出院1例,存留功能障碍1例(右侧肢体偏瘫);2例死亡.17例产褥期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予以抗凝等综合治疗10例,其中痊愈4例.存留功能障碍5例(肢体偏瘫3例,肢体偏瘫+不完全运动性失语1例,视物模糊1例),死亡1例;予以血管内溶栓治疗7例,痊愈3例,存留功能障碍3例(失明+头痛1例,偏瘫2例),死亡1例.24例患者中,采用全身抗凝治疗14例,其中痊愈7例,存留功能障碍5例,死亡2例;血管内溶栓治疗10例,其中痊愈4例,存留功能障碍4例,死亡2例.结论 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多发生于产褥期,以上矢状窦血栓多见,DSA诊断本病准确率高.全身抗凝治疗及血管内溶栓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容易存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及高病死率.及时诊断治疗妊娠期及产褥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可改善其结局。
妊娠期及产褥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结局
【摘 要】
:
目的 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点及结局.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并分娩的孕产妇共15 652 例,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24例,其中发生于妊娠期7例,产褥期17例.对24例妊娠期及产褥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治疗及结局等.结果 (1)发生率及发病原因:妊娠期及
【机 构】
:
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产科,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产科,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
【出 处】
:
中华妇产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0年45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最终一次月经之后的全部时期)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其发展及人们对其受益和危险的认识及评估也经历了极其曲折的过程.从2001年后,由于一些研究结果对心血管疾病的负面影响,使HRT在全球范围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期刊
宫颈癌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数接近50万,死亡约27万,而且大约4/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对于Ⅰb~Ⅱa期宫颈癌,目前的治疗方式仍然以手术为主,术后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给予辅助治疗,总体5年生存率为54%~90%~([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762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Ⅰb~Ⅱa期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
期刊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各地文献的报道因人口差异和诊断标准不同其发病率由1%~14%不等.近年来,美国报道的GDM发病率为3%~5%[1].我国学者针对全国18个城市的1万多例孕妇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诊断标准,我国GDM发病率为4.3%~5.1%[2-3]
期刊
由<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慢性盆腔痛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6-7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与会专家代表共600余人,会议交流论文100余篇.这是继2001年及2005年第一、二届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专题学术会议以后,我国内异症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学术交流的又一次盛会。
期刊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妊娠物种植于子宫瘢痕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Larsen和Solomon[1]在1978年报道了首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率逐年升高[2],其发生率约1/1800~1/2216 [3-4],目前,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治疗、清宫术、血管介入治疗、腹式手术、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以
期刊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是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高危人群.因其稀发排卵,患者的子宫内膜长期暴露于雌激素刺激下而缺乏孕激素的对抗,内膜腺体持续生长,可能出现腺体过度增生,甚至细胞核增大、深染等不典型的癌前变化。
期刊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激素依赖性妇科常见病,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其就诊主要症状为痛经及不孕.时至今日,内异症不孕患者的治疗仍非常棘手,关键在于不孕原因复杂,涉及卵泡功能、内分泌、宫腹腔环境、盆腔解剖结构等方面的改变,而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下降,进而导致其着床失败是不孕的直接原因[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被认为
期刊
妊娠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称为子宫破裂,是孕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危及母儿生命,发生率在0.05%~1%[1].2008年12月以来,我院收治了多例于孕晚期发生自发性子宫破裂的病例,其中2例患者孕前均曾行腹腔镜手术,而于术后半年内妊娠,均于孕30周左右发生自发性子宫破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第19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会议于2009年10月3-9日在南非首都开普顿的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世界的近万名妇产科界同道汇聚一堂,中国有200余位妇产科医师参加了会议,并有部分代表在会上进行了交流.FIGO会议每3年1届,本次会议的内容涉及妇产科学的各个方面,现将普通妇科部分的内容介绍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