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世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了,多元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在多个领域中被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广大教师也开始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将多元文化应用到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见识。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科学地应用多元文化,做好教学工作呢?本文,笔者将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例,对该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多元文化;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分析
  音乐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使得音乐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该如何结合小学生和音乐学科的特点,做好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却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情,将多元文化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对于学生学习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一、 多元文化的定义
  所谓的多元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中,在多种文化共存的情况下,除自身文化之外,这些文化也受到了与本土文化相同的认同和尊重,并在一种平等的原则上进行交流和发展,本土文化通过不断地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和借鉴,进而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在对多元文化进行定义的时候,有多种不同的认识,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地加强,多元文化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其也逐渐被更多人所认可。而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说,某种意义上其也是多元的,在对音乐文化进行划分的时候,如果按照地域进行划分,其可以分为九大类,既东亚音乐文化区、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南亚音乐文化区、西亚和北非音乐文化区、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欧洲音乐文化区、北美音乐文化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大洋洲音乐文化区。这九个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但是其又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给各个地区的音乐文化提供了不竭的创新动力。
  二、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一) 多元文化理念的建立与强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多元文化的理念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首先从教师的层面来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引导者,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自身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就是不清晰的,那么该文化在教学中必然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所以,广大教师对于相关的文化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多元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打好基础。其次,则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做好相关的工作,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所有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使其能够健康的成长,因此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要做好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加强多元文化理念的建立与强化。
  (二) 加强音乐教育者的多元文化知识培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知识仅仅使教师了解和认识了多元文化,在教师头脑中建立多元文化的理念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拥有丰富的多元文化知识,并且能够在教学中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多元文化的作用。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其就要加强教师的多元文化知识培训。其培训途径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需要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充足的计划,如可以在每学期里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给予其了解和认识多元文化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听课、评课和讲课等方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和沟通,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教师的多元化文化知识必然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所以说,学校在教学中要给予教师良好的平台,帮助教师获取更多的多元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其次,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要在课下结合音乐教学的内容,自主的学习多元文化知识,运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
  (三) 教学过程中音乐技能与文化涵养教学并重
  音乐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民族精神和形态的重要载体,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阶段,教师不能仅仅将音乐教学的重心放在形态或者是技术层面的知识讲解之上,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可能并不是十分的透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技术层面知识的讲解,而对于音乐内涵方面的知识讲解过少,很可能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音乐技能与文化涵养并重,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音乐知识,使音乐知识真正地渗透到学生内心深处,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三、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即使没有学习韩语或者日语,但是在听到这些国家的歌曲之后,如果其旋律优美动人,人们很容易就会被其吸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们对于某一首歌产生了深厚的喜爱之情,往往是因为其首先在听觉上打动了我们。在音樂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元文化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这使得学生的视野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土音乐文化知识,而开始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其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帮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的音乐文化和其他风土人情。
  (二) 有利于增强跨文化交流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越来越频繁,音乐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他们身上还承担有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使命。而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将多元文化渗透到音乐教学工作中,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多种文化,对于我国音乐文化的传统和交流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对于国家文化未来的传承和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国家文化的进步,增强了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总之,音乐是一种优美的文化形态,其与一个国家的文化相连,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教学音乐知识,应用多元文化时,教师要学会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合理地应用各种文化,将多元文化与音乐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为他们以后的音乐文化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黄薇,福建省永安市,福建省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园林道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园林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园林道路要主次分明要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地形、地貌、风景点的分布和园内活动的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林道路须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有明确的方向性。本文概述了园路在园林的重要作用,园路的规划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对国
【摘要】目的:探究護理组长在实施集束干预策略预防ICU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01-2018.12间我院接收的ICU重症患者共98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有护理组长的集束干预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 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予
许多年来,人们对外太空世界一直十分着迷,对它充满了奇怪的幻想和美丽的憧憬:那里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在过去的这40多年中,科学家已经把这个梦想付诸现实.他们发射了4000多架火
摘要:当前很多初中对美术教学都有一定程度的忽视,以至于初中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缺缺。为此,本文将对初中生为何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展开探讨,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提高初中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美术;中学生;缺乏兴趣  一、 引言  美术虽不是初中教学中的主科,但对初中生综合素质、欣赏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当前很多学生都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再加上学校
作者使用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 ,在热带 30°S~ 30°N纬带用谐波分析方法分离出超长波之后 ,再采用环流诊断方法 ,发现南海季风区存在地域性环流系统。文中给出冬、夏季风期
摘要:合唱是由众人共同演绎完成,更需要集体的协作与配合,需要达到和谐统一的灵魂境界。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合唱教学作为关键组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及人文素养提升。为了全面保持小学合唱教学的稳定性与长效性,则需要提高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重视对小学生合唱技巧的引导及乐器的使用,促使合唱教学更加稳定长效。  关键词:小学合唱教学;稳定性;长效性  合唱艺术作为声乐领域的最高层次表现,能够带给人们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是基于云南高校影视人才培养现状和云南本土对影视人才的需求而确立的目标定位,目的是让学生逐步生成创作能力继而创作出优秀的影视作品.本文将从目标定位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 (1832~1888)是一位美国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小妇人》(Little Women)是她根据孩提的记忆写成的,出版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公认的
期刊
作为拉美作家,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的文学创作根植于多元种族和文化的土壤.他得益于此,又不囿于此.他的创作过程是由多元文化生根,培育民族文化,进而借助其包容
期刊
摘要: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着力要解决的问题。而数量庞大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我院最近几年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着手,并结合分析省内其他兄弟院校近期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指出这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遭遇的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等一系列缺位及认识偏差问题,并从促进就业的角度,提出了改革专业设置模式,强化职业技能训练,转变自身就业观念、加强学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