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南粗粒土降雨入渗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来源 :高原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z741335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东南地区降雨量充沛,粗粒土边坡广泛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雨水入渗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藏东南地区粗粒土的降雨入渗规律,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自制的降雨入渗试验装置,对单一粒径的粗粒土开展了3种干密度和降雨强度条件下的降雨入渗试验,获得了湿润峰运移距离、含水率和气压随时间变化的试验数据.分析试验数据表明:各试验条件下雨水均为匀速入渗;降雨强度越大,雨水入渗速度越快;降雨强度越大、干密度越大,同样深度土体中被封闭气体的气压越大;干密度一定时,降雨强度越大,土体趋于稳定含水率时的值越大;小降雨强度条件下,干密度越大,含水率稳定值越大.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计算机视觉,采用PyTorch框架,Resnet50迁移学习,余弦退火学利率衰减算法,对数据集进行训练获得高识别率、高效率的模型;用MYSQL数据库和Pyside2搭建前端界面实现玉米四种病害八种状态的病害识别系统.测试表明:该系统对收集到的西藏高原地区玉米种植的4种病害及病害程度的识别准确率达到81%以上,可实现用户上传病害图片或使用摄像头进行实时识别病害,并显示出该病害的相关简介和防止方法等一系列信息.该系统能够满足农业在识别防治玉米病害方面的需求.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对农业增值、农村增绿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路径.通过引入Heinrich Anton de Bary的互利共生理论,探讨其与田园综合建设的关系,并以此理论为指导,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策略,鼓励田园综合体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各方共赢和价值最大化.对于田园综合体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为全面探讨西藏犏牛肉的营养组成,基于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对犏牛背最长肌样品的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从犏牛肌肉组织样品中共鉴定到415种代谢物,按其特性分为氨基酸及其代谢物、肉碱等31类.其中,氨基酸及其代谢物有82种,相对含量约为22.80%;肉碱类有5种,相对含量约为17.60%;有机酸及其代谢物有85种,相对含量约为16.08%;辅酶和维生素类有12种,相对含量约为5.28%;脂质类有24种,相对含量约为1.60%;醇类有8种,相对含量约为1.52%;脂质其他磷脂有17种,相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始终把农民兄弟的愿望放在第一位.在项目区选址、设计之初,经常深入项目区田间地头,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了解和尊重群众意愿,农民最需要什么工程就做什么工程,不摆架子、不做样子,真正做到了为农民生活设计、为农业生产服务,保证每一分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为了改善传统方法牛只个体身份识别的误识别和操作复杂等现象,试验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提取牛唇纹图像局部不变特征来识别牛只的方法,即使用相机拍摄牛唇纹图像制作数据集,收集了51头牛的唇纹图像,每头有5~30张,共475张,对图像进行统一分辨率大小和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contrast limited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CLAHE)预处理之后,使用关键点阈值为1150个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
为了解西藏部分地区牛体表寄生的硬蜱种类,试验分别从西藏林芝、拉萨地区采集硬蜱样本,首先用形态学方法对采集的硬蜱进行初步鉴定,然后根据硬蜱线粒体12S rDNA、16S rDNA、COXⅠ基因进行序列扩增并测序,再应用MEGA 7.0软件采用邻近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子进化分析,并与形态学结果相互验证.结果 表明:通过形态学初步鉴定西藏林芝地区所采集的样本为血蜱属成蜱,西藏拉萨地区所采集的样本为革蜱属成蜱.西藏林芝地区所采集的血蜱COX Ⅰ、12S rDN
为了对不同添加比例的稻草、玉米秸秆混合青贮饲料品质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中国荷斯坦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将25头胎次为2~3胎且体重、产奶量和生产期相近的荷斯坦牛随机分为5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V组),每组5头,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饲喂不同鲜重质量比的稻草、玉米秸秆混合青贮饲料[饲料A(0∶ 10)、饲料B(1∶9)、饲料C(2∶8)、饲料D(3∶7)和饲料E(4∶6)],预试期3d,正试期60 d,对不同添加比例的稻草、玉米秸秆混合青贮饲料进行现场评定(颜色、气味、pH值、水分含量
为了掌握高海拔河流中新型污染物的光解行为,以雅鲁藏布江中检出的8种有机滤光剂(Organic UV Filters,UV-Fs)为目标污染物,对比研究了不同光源下水中UV-Fs的光解动力学,分析pH、腐殖酸(HA)和NO3-对典型UV-Fs光解的影响,并通过猝灭试验探究其光解机理.结果表明,在汞灯照射下8种UV-Fs的光解速率常数均高于氙灯,不同光源下河水中UV-Fs的光解速率都高于纯水.随着pH值升高和NO3-浓度的增加,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2-ethylhexyl-4-methoxycinnamat
采用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源地中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通过饮水途径致人体健康危害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地表饮用水源地的2种PAEs[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四酸二丁酯(DBP)]浓度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特定项目标准限值要求,DEHP总检出率达58.3%~100.0%,DBP总检出率达100%,DEHP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致癌和非致癌总风险数量级达10-10~10-8,DBP通过饮水
基于2017和2019年如东滩涂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调查数据,探讨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通过重金属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影响重金属分布的控制因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铜(Cu)、锌(Zn)、铅(Pb)、铬(Cr)、镉(Cd)、汞(Hg)、砷(As)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42,51.3,15.2,55.6,0.09,0.006和7.71 mg/kg.整体来看,Cu、Zn、Pb、Cr、Cd、Hg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口邻近海域.Cu、P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