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演变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的地理区域、气候特征、演变发展的调查研究及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对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演变发展进行概述,再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绿色管理理论与循环经济理念,对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简要研究。
   关键词: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可持续发展
   对于草原来讲,做到人、畜、草地统一为一体是很重要的。草原如果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就要与草原牧民的生活、生产活动相挂钩。而且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对生活、生产方式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因此,要想在这巨大的变革中寻求科学、合理的生活、生产模式,就要首先树立绿色环保、生态保护意识,将建造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可持续发展作为己任,多方面探寻出路,以达到可持续的发展。
   一、内蒙古西部草原自然特征及气候特征
   内蒙古西部草原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就其地理位置、占地面积、海拔高度、地形特点等方面作出介绍。内蒙古西部草原地区拥有复杂多样的地形,其中一半以上是高原地形,因此该地区以高原为主要地形。此地最高峰高达3556米,在高原的四周,是绵延的山脉,紧紧将高原围绕。在山地向高原、平原的交界地带上,分布有黄土山丘陵和石质丘陵。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一般就出现在这些地带。
   内蒙古西部草原地区主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为主,该地区被山脉围绕,远离海洋。在夏季,降水比较集中,但是量少且不均匀,多风少雨的天气一般多,寒潮天气在冬季发生。内蒙古西部草原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400~500毫米左右,降水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减少,本地区的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步增加。内蒙古西部草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8℃,日差平均为12~16℃,气温年差平均为34~36℃。该地区日照相当充足,大部分地区年照数大于2700个小时,这给草原地区提供了丰富的光能资源。该地区全年大风天气较多,大概有10~40天都在大风,而且70%发生在春季。内蒙古西部草原大部分地区的蒸发量也较高。
   二、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演变发展
   通过在整理和研究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民居的早期形式大致可以认为是帐篷还有车金格勒,然后是穹庐毡帐、蒙古包,接下来出现的建筑形式是干垒石头建筑和土木结构建筑。
   以上提到的几种民居形式是在使用时间最长的而且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形式。随着畜牧业的慢慢发展,草场的资源也有了合理化的配置,民居形式就以砖混结构为主,而且部分每种民居形式的具体简介如下:
   帐篷主要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帐篷的材质主要是帆布,还有其他材料的,其可以随便拆除转移。帐篷的搭建方法,首先是用木棒支撑起来,把木棒交叉放置,在中间要做一个支撑,该支撑是一根长2米的顶木,做好这些,要做围护,围护一般用牛皮搭建,现在围护用帆布较多,最后用牛皮绳将地下的木桩连接起来。
   说到车金格勒,车金格勒的空间内径一般有 5~6m,中央高度有2m左右 ,屋顶设有圆形的小天窗,再向外通一根烟囱。它是由细木杆有序排列成的圆锥形结构,外面覆盖着毛毡。周围的地面用素土堆起,基座大概有150~250mm高 ,周边用石头压着外围毡,在它的入口处要安置一块脚踏石。
   蒙古包,一般為一个顶部为圆锥形的圆柱体结构形式,高约10公尺左右,有窗和一门。外形看起来不大的蒙古包,拥有足够的内部面积。包内的采光条件也很不错,而且可以达到空气流通的效果。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夏热冬冷,多风雨,蒙古包可以给牧民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
   干垒石头房,主材为石头,具体形状为片石。片石将墙身垒好,用木杆搭好屋顶再铺上草帘泥固定,一般将门窗开在南面。房内在夏天炎热的时候通风透气,而且在夜间室内的温湿度也较为舒适。
   用土筑成的木结构平房建筑在内蒙古有好几种形式 ,但是在大草原上,蒙古族牧民建造的平房更多是:以两室为一户的长方形结构形式。房子的地基是用毛石砌筑的,然后在毛石上砌上过河砖。外墙厚约500~600mm,内墙厚约300~400mm。其屋顶构造常用檩椽、苇帘片、穰泥,通常用风干马粪进行保温。不过也有不用保温层而将屋面做成坡屋顶形式的,这样的结构,一般用架空木地板做地面,然后将燃烧后的牛羊粪石灰放置在架空层内。
   砖瓦平房最常见,其通常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格局的,室内的房间布局,一般为:阳面设置卧室,阴面设置厨房、卫生间等房间。
   太阳能式暖房,建立在砖瓦平房的基础上,多加设利用太阳能的相关设备,如热水太阳能取暖器等,其也将一些节能技术和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利用在建筑平面和体型构造上,目前,这类房屋还在试用期。
   三、草原民居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3月26日,本文通过第53期的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获知,内蒙古自治区研究室、工信厅、生态环境厅等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针对内蒙古地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进行了集中研讨,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专家们认为,要确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要将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放在优先位置,其中重点是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要构建绿色发展的发展方式,坚持推动产业升级,以此来有效的鼓励指引资源型的产业链条向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必须要扩大绿色产业的规模,要使其变大变强,同时也要加强水、土壤、大气污染治理攻坚,综合施策,弥补短板,为全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关于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些学者有以下成果。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刘铮和巴特尔学者,通过实地调研研究,并且结合建筑学、声光热环境、节能技术等不同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未来的内蒙古草原地区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策略和技术。    西安科技大学的刘铮学者,整理和研究了有关内蒙古民居的演变过程等方面的资料,总结了能够影响内蒙古民居的演变过程的一些因素。希望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内蒙古民居和环境特征,为实现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得到对内蒙古草原民居新型的设计基础理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马明学者,经过实地调研了解了草原地区居民居住空间形态,通过总结与分析得到一定经验,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重新诠释当地居住空间形态。然后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草原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结合建筑学、环境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对内蒙古草原地区民居特点和演变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研究对于建设草原定居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明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对内蒙古草原地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草原民居与可持续发展中的绿色管理理论
   从科学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研究实际就是实施利用清洁绿色的技术来创造几乎零排放的施工工艺,再创立无污染、低能耗的技术系统。绿色管理理论一般运用于建筑施工中,目的是要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绿色管理理论旨在运用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达到节约材料及相关建筑资源的目的,并以此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些措施在工程中,可以使施工过程变得更加安全、高效、环保、节能,这样,绿色管理理论就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思想相符合了。
   可持续的发展思想,应用在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就是把“绿色管理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实施在工程施工中,在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与执行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这一方向。顺着这一方向,就可以说先进的技术,就应该是指为了更好的改造传统的施工技艺,来发展更加先进的绿色施工工艺。这样的绿色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施工,一方面代表了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另一方面也是绿色施工中必须的能够完成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
   (二)草原民居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循环经济理论
   20世紀,生态学的兴起,慢慢引起人们模仿生态系统的兴趣,人们根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流动重新构建了经济系统,然后将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结合起来,使二者在物质循环过程一起“运动”,以此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也就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方式,在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可持续发展中考虑循环经济,要明白其基本原则是要使资源节约并且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这样,还提倡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进行资源流动的形式。
   (三)草原民居与绿色节能技术
   绿色建筑的节能技术,是建筑从规划、设计、建造最后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在各方面的节能技术标准基础上,综合利用绿色节能型的技术手段、材料资源、工艺设备,以增强建筑保温隔热性能以及设备的效率,并充分保证了室内热环境、室内舒适度,达到了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能源的效果,也达到了减少能耗的目的。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政策,为了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减少环境的污染,为了营造良好的居民生活环境,就必须要推广绿色建筑,在草原地区的民居建造,也得考虑。
   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我国甚至全球建筑的主导趋势,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使用,在大约50年的使用期限内,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得到的收益大约比普通建筑物多10倍以上,但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也高于普通建筑,大大制约了绿色建筑的推行与进步。
   四、结语
   结合内蒙古西部草原自然气候特征与内蒙古草原民居的演变发展特点,将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可持续发展中的绿色管理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以及绿色节能技术进行联系,对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一定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铮,巴特尔.内蒙古草原传统民居的生态智慧[C].中国民居学术会议,2007.
   [2]刘铮.蒙古族民居及其环境特性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
   [3]马明.新时期内蒙古草原牧民居住空间环境建设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4]赵亚凡,宋明大.循环经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城市规划汇刊,2002(02):59-61.
   [5]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03-1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目标优化导向的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营造策略研究”(51768053);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能耦合的内蒙古西部草原民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策略研究”(2019MS05007)。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调查了蓬莱地区69个苹果园的苹果枝干干腐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苹果枝干干腐病发生情况与灌水密切相关,并且不同树龄、不同砧穗组合树的发病情况不同。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灌
随着我国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开展有效的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和各个环节的整合能够使制造企业中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这也是增强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使制造企业市场竞争
本文先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现状;其次,提出SPOC英语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混合模式应用要求;最后,探讨了基于SPOC的高职英语混合教学模式具体应用。
摘要:国内学者对于城市“国际包容性”理论研究已有二十年。文章对该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内容进行梳理,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并就研究展望和几个热点问题提出观点。   关键词:城市;国际包容性;理论研究;述论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移民规模的增加和“文明的冲突”现实问题,城市“国际包容性”已成为国际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国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该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当
摘要:西方有关创业管理的研究主流主要在社会管理学、心理学和经济学领域开展,因此,文章立足不同视角,对创业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意义重大。首先对创业管理的范式研究背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管理问题进行发掘,结合国内创业管理经验,对西方主流价值观进行简化分析,并且对可借鉴的观点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创业相关问题研究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创业管理;西方主流;范式研究   创业管理的范式研究应涉及
本文基于自建的两个语料库,借助LIWC和AntConc3.2.1数据分析工具,以情绪基调和文化认知视角讨论,发现本地旅游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外国游客的体验存在不一致,并针对差异提出相应
摘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号召下,国家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快速发展清洁能源等以期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也能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的理念下,新能源技术之一的水电站应运而生。文章对水电站的经济运行作初步探讨,追求水电站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水电站;经济运行;解决措施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活环境是否宜人美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本草图经》是北宋时代苏颂编撰的优秀医药著作,所记载的落叶果树桃、李、杏、梨、苹果等蔷薇科水果以及柿、枣是当时重要的医食同源果品。书中对优良落叶果树品种的描述,对
摘要:进入新时代,风险防控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尤其是在科技和经济发展模式日新月异的今天,风险的降低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对于加强新时代风险的防控水平,稳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探讨是必要的。军民融合在中国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军民的深度融合,可以盤活存量资产,安全领域中增加各种渠道资源,通过创新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有效提升中国军工资产的效率问题,构建中国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
浙江省种植中国樱桃历史较久,近年来开始种植甜樱桃,产业尚小。介绍了浙江省樱桃产业发展现状,樱桃科研的进展,总结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