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h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也同样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反之则亦然。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下苦功夫诫勉的。
  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主要应注意以下艺术技巧:
  一、言之有物,论之有实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二、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三、言之有启,循循善诱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四、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五、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六、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彩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用韦志成先生的话来概括就是:“归纳起来,主要由‘四美’:(1)音美,要讲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但讲求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矶,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如何与语文教学融合是我们所有一线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建立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在此我仅浅谈一下我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认识和感想。  一、信息技术应用有利于实现语文学科教学  语文作
摘 要:高层建施工过程中载荷的不断增加以及土地地质原因都会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发生。为了避免由于沉降而导致建筑物大面积的损毁与变形,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本文简要分析了高层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原因,并论述了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对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保障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沉降变形;原因;沉降观测;注意事项;应用; 
摘 要:深基坑支护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逐渐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就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简要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所谓深基坑支护技术,就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事故频发,对社会
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传统的课堂式授课方式不断地被新的教学方式所取代。多媒体教学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使用已越来越普及。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黑板、粉笔是主要的教学工具,课本则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料;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更依赖于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在教学资料的组成中,多媒体课件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特别是对于一些远程教育培训机构,课件学习已成为其提供
要上好音乐课,音乐教师需要懂得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并以此为科学依据,音乐作为美育教学中的一门学科,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通过音乐课。不但能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促使他们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熟悉民间音乐,了解国外音乐。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智力(包括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嗓音的保护和转换他们大脑
摘 要: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现在混凝土现浇筑梁技术也迅速发展着,目前桥梁工程中现浇筑梁施工技术的应用,使得桥梁外形更加美观的同时,更使桥梁的形状多样化,增加了更多的復杂形状,也使桥梁拥有了更好的结构和稳定性。目前在混凝土现浇筑梁的施工过程中,要对现浇筑梁施工工程质量要做好严格的控制,并在混凝土现浇筑梁中考虑到设计时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完善传统设计的不足,通过严格的检查,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因此在混凝
本文以转BT基因棉“国抗22”及其亲本棉“泗棉3号”、转BT+CPTI双价基因棉SGK321及其亲本“石远32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室内试验等,组建了这4个棉花品种上斜纹夜蛾实验种
摘 要:本文对某300MW火电厂#1机组水汽系统氢电导率超标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对该机组水汽系统阴离子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可溶性气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机组给水加氨量偏大是导致该机组水汽系统氢电导率超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氢电导率;阴离子;给水加药;补水量  1 前言  某火电厂采用2×300MW直接空冷凝汽式机组,配2×1058t/h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原水取自附近煤矿的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