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上好初中的英语课?笔者尝试从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来探讨英语课堂教学。
一、乡镇中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1. 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仅仅表现在初始阶段,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渐渐消失。主要表现为刚学英语时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到了初二,课堂气氛开始变得冷清沉闷。这些现象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没有转化为学习动机。
2. 英语教学资源贫乏
县城和乡镇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资源贫乏,电脑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没有配备完善,这对于外语教学这门需要及时了解世界动态的学科教学来说影响很大。外研社编写的时代感强新标准教材比较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教学难度也比较大,因为新教材在听和说方面有所加强,并且开始注意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关注。乡镇学生没有相对的生活经验积累,贴近现代生活的教材内容对于在农村生活的他们来说仍然比较抽象,只能完全靠教室有限的语言描述来完成信息输入,效果不理想。
3. 英语教学管理与建设不够完善
调查发现,仍有约42.2%的学校仅采用终结性评价,没有采用其他任何形式的形成性评价。调查者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1.传统测试观念的影响;2.中考和高考的影响;3.评价理念推广滞后。
二、课程理念决定教学模式,课程目标决定教学方式
1.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策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把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放在首位,因为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如在设计Book7 Module 6 Unit 1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的课堂教学时,我采用了互动的课堂模式,采取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Would you like to”,让学生以一种课堂主人的姿态与教室共同探索知识,分享知识,并用赏识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肯定学生。让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2. 以学习任务驱动培养的目标,整合有限资源,让学生学有所得
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但经过有关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采用机械式训练,包括完成句子、句型转换、选择填空、完形填空、改错、翻译等;也有教师开展游戏类活动,比如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猜测等。然而,然而,这些活动缺乏真实性、交际性,不能称之为任务。外研版的教材在每个模块的任务设计上做得较好。每个模块都有一个模块任务,形式也较多样,如做海报、调查表,写信件等,让学生能够很快领悟到所学内容的作用,真正理解课文,学有所用。如果将这些任务加深处理,整合有限的资源,如展览学生的海报作品,真实地和学生进行电子邮件来往交流等,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效果也就更明显了。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指导学生围绕某类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实践是第一性的,任务型教学中语言的实践,不仅是为了练习语言而练习语言,而是真正使用语言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以人为本,让英语课堂更具活力
学生们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时,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安慰或鼓励,最期待的是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四、提升教师素质,适应新课程教学
1. 注重塑造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力量
新课程标准强调中学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的特点,采取听、说、读、写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够对英语有基本的感性认识,勇于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思想。可见现代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英语教师不但要有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良好的英语文化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语言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不能只满足于固有的知识库存,而必须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与更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
2. 多角度评价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学校或各级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促使中学英语教师增长英语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
责任编辑李淳
一、乡镇中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1. 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仅仅表现在初始阶段,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渐渐消失。主要表现为刚学英语时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到了初二,课堂气氛开始变得冷清沉闷。这些现象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没有转化为学习动机。
2. 英语教学资源贫乏
县城和乡镇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资源贫乏,电脑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没有配备完善,这对于外语教学这门需要及时了解世界动态的学科教学来说影响很大。外研社编写的时代感强新标准教材比较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教学难度也比较大,因为新教材在听和说方面有所加强,并且开始注意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关注。乡镇学生没有相对的生活经验积累,贴近现代生活的教材内容对于在农村生活的他们来说仍然比较抽象,只能完全靠教室有限的语言描述来完成信息输入,效果不理想。
3. 英语教学管理与建设不够完善
调查发现,仍有约42.2%的学校仅采用终结性评价,没有采用其他任何形式的形成性评价。调查者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1.传统测试观念的影响;2.中考和高考的影响;3.评价理念推广滞后。
二、课程理念决定教学模式,课程目标决定教学方式
1.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策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把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放在首位,因为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如在设计Book7 Module 6 Unit 1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的课堂教学时,我采用了互动的课堂模式,采取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Would you like to”,让学生以一种课堂主人的姿态与教室共同探索知识,分享知识,并用赏识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肯定学生。让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2. 以学习任务驱动培养的目标,整合有限资源,让学生学有所得
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但经过有关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采用机械式训练,包括完成句子、句型转换、选择填空、完形填空、改错、翻译等;也有教师开展游戏类活动,比如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猜测等。然而,然而,这些活动缺乏真实性、交际性,不能称之为任务。外研版的教材在每个模块的任务设计上做得较好。每个模块都有一个模块任务,形式也较多样,如做海报、调查表,写信件等,让学生能够很快领悟到所学内容的作用,真正理解课文,学有所用。如果将这些任务加深处理,整合有限的资源,如展览学生的海报作品,真实地和学生进行电子邮件来往交流等,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效果也就更明显了。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指导学生围绕某类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实践是第一性的,任务型教学中语言的实践,不仅是为了练习语言而练习语言,而是真正使用语言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以人为本,让英语课堂更具活力
学生们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时,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安慰或鼓励,最期待的是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四、提升教师素质,适应新课程教学
1. 注重塑造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力量
新课程标准强调中学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的特点,采取听、说、读、写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够对英语有基本的感性认识,勇于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思想。可见现代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英语教师不但要有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良好的英语文化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语言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不能只满足于固有的知识库存,而必须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与更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
2. 多角度评价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学校或各级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促使中学英语教师增长英语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
责任编辑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