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技公司的金融风险隐患和监管

来源 :学习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x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科技公司依托数据流量、新兴技术及平台优势跨界金融领域,引发出新一轮金融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效率,但也带来一系列金融风险隐患.本文总结大科技公司的业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大科技公司可能引发的金融安全问题.由于“科技+金融”的双重属性、平台特征和监管缺位,大科技公司容易衍生出网络信息安全、数据治理难题、市场垄断等更加复杂隐蔽的金融风险.这些隐患不仅通过技术架构及算法趋同、互联网本身、金融业务等增加了风险之间的关联性,也对传统金融的有序发展带来挑战,最终影响金融稳定.因此,转变监管理念,完善“制度安排+技术支持”的新兴监管框架,建立反垄断的监管机制,是防范大科技公司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可持续运行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顺应福利国家到生态国家的情境变迁,西方社会工作已将环境议题纳入专业范畴,同时拓展了关于“环境”的本体认知、治理空间和正义属性的既有论述,从而奠定环境社会工作学科的理论基础.当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本土社会工作反倒成了环境议题讨论和治理现场的缺席者.针对这一问题,认为环境风险流动化的宏观趋势和“助人自助”与社会性转向的微观要求,彰显出社会工作“绿色转向”的重要性,而国家环保政策的自我优化、传统生态文化的社会底蕴、专业想象力的日益萌发,表征了这种转向的可行性.最后结合西方经验和中国国情,提出“个人信念
资本逻辑支配的全球空间是一个混沌和失序的去人性化空间,其表现在:中心-边缘的经济结构影响了人类的普遍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阻碍了人类的普遍交往;对自然环境的掠夺式索取瓦解了人类生存的自然根基.时代呼唤一种全新的全球空间秩序,以改变这种只见“物”不见“人”的“虚假的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全球空间正义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它以人类社会的本真存在为出发点,致力于破解资本的空间化和空间的资本化促成的全球空间的物化秩序以及由此引致的伦理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构筑“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
建立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是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重要内容.对社会组织综合监管现有实践的描述性分析表明,多元监管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社会组织党建提升了调控和监管的强度;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为政府监管提供了动态调整和浮动控制的空间;社会组织的依法自治成为综合监管的重要社会基础.监管环境的改善、监管秩序的“共建共治共享”、监管主体与监管资源的多样化为综合监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契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城市将成为贫困治理的主战场.城市贫困是社会贫困的城市投射,城市贫困的双重划分与不平等的两种类型互相建构,使城市问题日趋复杂.中国的城市贫困是在人口流动、产业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的“转型贫困”.中国的城市贫困显示了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与世界城市化遭遇的问题相似,农村贫困人口更趋于进入城市寻找生活机会;第二,城市贫困人口与农村贫困人口的合流;第三,城市内部与农村内部的贫富分化严重.随着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结构性转换,不平等在起点与结果方面的认识差异开始影响干预机制的实施过程,从
高度重视党内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和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途径.中国文化高度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教育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深化的关于党内教育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探索,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教育的基本依据.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聚焦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保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有机结合,加强党内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变迁,不断推进文明实践、创新文明理论,实现了现代文明观的转向.中国共产党的文明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共产党构建的文明观体系,依据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四个阶段所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呈现出阶段性演进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文明观体现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科学认识,贯穿着对中华文明当代价值的正确判断,贯彻着文明创造者共享文明成果的价值目标导向.新的百年奋斗征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明
地方学作为一门“园地名学,以地名学”的学问,其相关名词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汉代,但规范意义上的地方学研究则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地方学开始蓬勃发展.当代中国地方学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但这些模式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自的局限与不足.中国地方学的未来发展可采取如下进路:注重顶层设计;打造学术共同体;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等.
老化意识是指老年人对自身趋于老年化状态的认知、体验与愿望,是在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具有复杂性、内外互动性、时代性等特征.老化意识使得老年人对自身的认知和需求更为客观,这会促使我们调整相关的服务策略,因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以目前来看,老化意识在形成过程中不仅阻碍了政策实施的进程,而且与政策单一性的特点不相为辅,进而产生诸多问题.因此,从明确老化意识的判别标准,优化相关政策的供给机制;提供精准性政策,提高老化意识的外部效应;提供灵活性政策,平衡老化意识的负面影响等方面提出老化意识
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它是一种充分占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成果并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一种逐步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一种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中创造的内源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一种包含人类共同价值诉求并为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打赢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基础上取得更大胜利的关键.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行政相对人协力义务问题凸显.行政相对人协力义务是为达致特定行政目的,行政相对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义务.如违反协力义务之规定,行政相对人将承担不利后果.在我国,行政相对人协力义务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它是平衡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关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行政目的的重要途径,是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必然要求.鉴于此,应对行政相对人协力义务进行系统化、制度化的构建,从明晰其含义及法律地位入手,以合法性、合理性等为基本原则,按照不同标准实现类型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