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不同穴位对功能性腹泻大鼠胃窦及结肠组织五羟色胺7受体表达的影响

来源 :针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功能性腹泻(FD)模型大鼠胃窦、结肠中五羟色胺7受体(5-HT7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FD大鼠胃肠运动的调节机制及经穴脏腑相关性.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足三里组、阴陵泉组、阴谷组,每组8只.连续14 d用束缚+冷刺激+饮食失节的复合病因法制备FD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足三里组、阴陵泉组、阴谷组大鼠给予相应穴位电针干预30 min,强度0.5 mA,1次/d,共7 d.计算各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并按Bristol分级进行粪便性状评分,测定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窦、结肠中5-HT7R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窦、结肠中5-HT7R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含水量、粪便性状评分、小肠推进率均明显升高(P<0.01),胃内残留率降低(P<0.01),胃窦、结肠组织中5-HT7R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阴陵泉组大鼠粪便含水量、粪便性状评分、小肠推进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胃内残留率明显升高(P<0.01),胃窦与结肠中5-HT7R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阴谷组比较,足三里组、阴陵泉组大鼠粪便含水量、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P<0.05),胃内残留率升高(P<0.01),胃窦中5-HT7R蛋白和mRNA、结肠中5-HT7R蛋白表达降低(P<0.05);足三里组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结肠中5-HT7R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阴陵泉”能改善FD模型大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胃窦、结肠组织的5-HT7R蛋白和mRNA的表达有关,且该作用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查阅分析近3年来国内有关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肌梗死预后评估最新文献,总结发现,应用斑点追踪技术预测左室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价值,GLS、GCS两个指标均有较高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卒中(缩略词ACI)预后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ACI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为基准,A组计入例数49例,予以早期康复治疗;B组计入例数47例,予以常规治疗。对比疾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的上肢功能(56.48±4.82)分高于B组(50.16±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5,P<0.001);A组的下肢功能(28.65±3.77)分高于B组(24.15±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1
目的:观察三伏贴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0例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伏贴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评分(ASDAS-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问卷(ASQoL)评分,同时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0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健康指导联合恒温雷火灸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除常规治疗及健康宣教外,对照组予传统雷火灸;治疗组予中医健康指导联合恒温雷火灸。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胎儿畸胎瘤是胎儿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其中以骶尾部畸胎瘤(SCT)最为常见,多于孕中期或孕晚期通过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其中产前超声检查是发现胎儿畸胎瘤主要的手段之一,可清晰观察瘤体的部位、大小、内部回声、血供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羊水量的异常、有无合并胎儿水肿、胎盘异常等,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特点。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更好地显示组织密度和清晰的解剖分辨率,观察畸胎瘤是否向盆腔或腹腔延伸、是否对周围组织存在压迫、是否侵犯邻近器官等,多在诊断后进行进一步观察。在孕期根
目的研究地高辛联合米力农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心功能及血清脑钠肽(BNP)、不对称二甲精氨酸(ADMA)、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5月—2020年7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治疗,研究组联合米力农治疗,两组患儿治疗周期为7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身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STI)、右心室收缩期内缩(RVST
肝内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是一种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疾病,通常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位,是较为常见的胆道疾病。结石分布于患者左右肝叶胆管的各分支内或局限于两肝叶胆管内的一处,其中左肝外叶结石或右肝后叶结石较为普遍。该病病情复杂、病变广泛,同时术后复发率、残石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恶变可能。外科手术通常被认为是治疗此症的最佳途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式主要有肝移植术、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胆管切开取石术等,但不排除部分特殊群体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等各方面的影响需要保守治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入路经皮冠脉介入术的疗效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经股动脉
【摘 要】 彭江云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以肾虚督寒、阳虚邪凑、肝肾不足、筋脉失养为发病之本,感受风寒湿邪为发病之标。因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易失治、误治,患者依从性不佳,缺乏规范治疗等问题,病情反复发作,导致脊柱畸形或关节强直的不可逆损伤。治疗上用强脊方温肾强督、活血通络、补益肝肾,并以大剂量附子为君加强助阳温经、散寒止痛之效,临床疗效颇验。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强脊方;中晚期;治疗经
【摘 要】 对近年来文献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理进行系统回顾及总结,从中医辨证论治到临床方药,体现了中医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方药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为主,作用机制多以调节免疫功能、炎性因子、肠道菌群等为主,通过总结发现,中医药不仅能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调节相关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免疫功能;炎性因子;肠道菌群;机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