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代钨酸铵晶体的合成、表征与热分解机理的研究

来源 :无机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ons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用偏钨酸铵和硫化铵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合成二硫代钨酸铵晶体[(NH4):WO2S2]。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的方法研究了二硫代钨酸铵晶体的形成机理。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拉曼光谱(LRS)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出的二硫代钨酸铵晶体,晶型良好。热重-差热分析(TG-DTA)、原位X射线衍射(insitu XRD)和FTIR等结果表明二硫代钨酸铵晶体在氢气气氛下的热分解主要发生在160~450℃之间.分两步进行.首先分解为{
其他文献
愉快健康的心理对疾病康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需要了解手外伤后患者的心理变化,更好的对他们实施心理护理,使之以很好的心态适应治疗、护理以及生活.
将邻甲基氯苄和对甲基氯苄在适当的溶剂中与锡粉反应,合成了三(邻甲基苄基)氯化锡1和二(对甲基苄5)二氯化锡2,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的晶体属三方晶系,空
以乙二胺为溶剂,制备了直径为10-20nm、长度100~150nm的棒状CdSxSe1-x,纳米晶体,并对其形成过程及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CdSxSe1-x纳米晶体在120℃下就可形成且纳米棒的形貌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
Schiff碱类化合物因其优良的生物活性.强的配位能力和多样的配位形式,在生物学、医药、农药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水杨酰肼Schiff碱配体中含有C=N结构,是一类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