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学好初中物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物理学,不但要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一些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就可以学得快而好,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方法
  一、带着问题学习
  物理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只要你注意观察,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种种的物理现象。当看到一种物理现象时你产生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吗?为什么有白天黑夜?为什么会有电闪雷鸣?为什么会有潮起潮落?为什么有雨后彩虹……,善于观察、发现、和提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思考、目的明确,兴趣高,课本每节开头都设有有趣的问题,因为你渴望问题得到结果,所以你会认真的看书、听课、努力的钻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在不知不觉中你的知识会不断增长,能力会不断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我们必须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的信息。如果学过后就不记得了,那就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大厦是无法建立起来的。怎样才能加强自己的记忆呢? 理解是正确、完整、巩固的记忆的基础,要通过分析综合,将知识的理解强化和深入,记忆才能深刻。对一个概念的分析,要突出它的要素,抓住关键。例如,分析功的概念时,要注意它的两个要素是:力和 距离。一个关键是:距离是指“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而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就要特别注意力和运动方向不一致时的情况。在学习摩擦力时:相互接触、接触面上、阻碍相对运动等关键词揭示了摩擦力的条件、位置、及方向。在学习电磁感应时像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等关键词都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对于多个类似的概念和规律,就要进行相互比较,知识将在不断相互比较和联系中不断强化、提高和深印在脑海中。反复自我检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经常反复作用在我们头脑中,而且反复应用的事物,我们才能记住。
  三、手脑并用做好实验
  实验,在学习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加深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在实验中应 通过自己动手,边观察、边分析、边总结,解决下面的问题:1.通过实验,对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有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易于理解。如物质的三态变化,从固态到液态要吸热,晶体熔解时温度不变,这些现象通过冰的熔化实验后,将深信不疑,印象深刻。2.通过动手操作,更仔细地认识各种物理仪器、装置的构造和性能,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常用仪器。3.在实验中掌握一些基本测量方法。例如测定细小金属丝的直径,采用多绕很多圈来测量的“以大量 小”法;在测定未知电阻值时可以用“替代法”;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等。这些实验的基本方法都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4.在实验中应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仪器;实验课前做好预习;实验时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忠实记录,按时完成;保持清洁,做好收尾工作,完成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品质。
  四、善于归纳总结
  物理中有很多定义是类似的,如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等等。又如象密度、比热容、电阻、热值等是属于物质属性的物理量基本上都是不随外界因素改变的,所以在它们的计算公式中其他的量发生变化时对它们没有影响。在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都是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即当一个物理量的大小由几个因素决定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分别研究物理量与几个因素的关系。最后得到结论。当一个量无法直接测量时,可以转换为测量另一个容易测量的量。比如在研究焦耳定律时可以通过测量温度的高低来比较电阻放出热量的多少,在研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可以用木块被推出的远近来判断物体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动能的大小。总之要善于总结要把学过的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五、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数学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在学习物理时,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运用好这一工具。应用数学工具学习物理,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把概念、规律的数学公式,与用文字、语言叙述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单从 纯数学关系上理解公式,避免产生物理意义上的错误。例如,物质密度的定义式是ρ=m/V我们能不能根据 这个式子的数学关系,说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呢?不能,因为密度ρ是描述每 种物质固有特性的物理量。例如,铝的密度是2.7千克/米3,不管把铝做成小铆钉,还是大铝块,ρ都是这个数值,怎能说它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呢?所以公式ρ=m/V只是提供了一种测量和计算 密度的方法,即,当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利用这一公式计算出构成这一物体的物质的密度。如:电阻的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通过的电流的比值R=U/I..当电压U等于零时电阻R却不等于零.,因为电阻是导体自身的属性与外界因素无关。2.在进行物理计算、推理时,要把物理计算和简洁的文字说理结合起来,才能使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 思路清晰,方法简明严格。计算得到的结果,也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3.要养成用作圖来表示物理过程和规律的习惯,如画物体受力示意图,简单机械的力、力臂图,晶体的熔解、凝固曲线,物体的运动情况图,光路图等。自觉学会按题画图,看图识义,提高正确用图的能力。
  总之,物理是有趣的,更是有用的;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它。
其他文献
金属钠与水反应是现行高一化学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中都突显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投入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一(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用镊子取出后一定要吸干表面的煤油,否则会对实验产生干扰,钠块会在水面上燃烧。  (2)用小刀切割,取用绿豆粒大小的钠块,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剧烈燃烧、甚至爆炸。  (3)
期刊
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基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处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最前沿阵地。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对“一府两院”工
【摘 要】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中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中学生。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围绕当前中学化学实验开展创新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从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分析了化学教学的紧迫性,并提出了对化学教学的一些具体的认识,着重讨论了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
【摘 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要素。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结合,开拓了教学的空间、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难点更容易突破,实现了课堂教学质的飞跃。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  生物学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为一体的自然科学。生物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使抽象的、微观的生物知识呈现得更加形象、直观。
【摘 要】习题是训练思维的一个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谈教师如何在化学习题课中通过一题多解、实验题中创设不同情景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关键词】发散思维 习题 一题多解 实验题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一题多解”、
【摘 要】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有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受到了硬件、师资等方面的制约,给整合带来了不便。为了克服硬件和师资方面的不足,采用团队的形式进行课程整合,可以按组成团队→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技能训练→课程整合→经验总结流程进行操作,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环境 课程 整合 团队  加快发展,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摘 要】通过实验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研究学科特点,提高科学知识水平,上好观察、实验课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启蒙教育 兴趣 观察 实验  小学科学是一门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那么如何上好这门课程呢?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