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又被称为双钩藤,倒挂刺,鹰爪凤等,为茜草科钩藤属常绿藤本植物.钩藤又分为大叶钩藤(Uncaria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 (Oliv.)Hav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1].钩藤的适宜生长环境为温暖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在广东、贵州、广西、福建、江西等均有种植[2].钩藤的药用部位通常为其带钩的枝条,其味甘苦、微寒,归心包经,具有清热透邪的作用[3].目前已报道的从钩藤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有100多种,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三萜类和苷类等,其中以生物碱的含量尤为丰富,如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等[4].钩藤的药理作用,如消炎、止痛、降压、抗癌、抗癫痫等,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5-6].本文对钩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作简要综述,为钩藤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89岁男性患者,双下肢肿胀、血管迂曲20余年,左踝外侧皮肤反复溃破、结痂3年.皮肤科查体:左踝部紫色及褐色色素沉着斑,斑片上可见3个绿豆大小糜烂面,组织病理符合小汗腺汗孔瘤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临床症状、血清TNF-α、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4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