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中的所有制结构调整:一个动态模拟

来源 :世界经济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B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并没有首先将中国转型中的所有制结构变化归因于所有制本身的效率差异,而是将其视作转型过程中特有的一个现象,具体而言,就是国有企业既承担了特殊的社会功能同时又需要与非国有企业相互竞争的一种结果.在本文模型中,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体现了政府在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两大目标之间的一种权衡,根据政府控制下的最优经济转型路径我们能够得到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及其内生均衡,即只要转型初期国有部门的就业负担不是太大,那么随着转型中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完全排放,国有经济的比重也就会趋于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考察青少年暴力犯的情绪调节方式,以及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的情绪调节方式和情绪表达方式对其是否为暴力犯的预测作用。方法:以AQ攻击性问卷、情绪调节问卷和情绪表达问卷对19
东亚跨国公司的崛起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象.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在解释东亚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方面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东亚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既非
有关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官方统计数据是否失真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和国际研究者们的关注.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评价中国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市场化改革并预测改革的趋势
<正>近年来,关于亚洲货币合作与亚元问题的讨论引起了我国官方高层和学术界的日益关注,各种文章时有见诸于报端。我们认为,只有在理论上把该研究推向深入,才
国内外学术界对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已经作过广泛的研究和论争,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因为没有考虑资本流入前后两种均衡状态的调整过程,所以,忽略了均衡调整过程的不同会导致
这篇论文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分析两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因素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认知不协调"--前后认知不一致所导致的心理反应--使得人们对"认知"有偏好,而并非像"贝叶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