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热爱,才谈得上创新。”
六安市华山名优茶开发中心所长奚得发见到记者,说到六安茶的创新,开门见山地说。
据资料记载,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名茶之一。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其中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并说“陆羽旧经遗上品”;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旷世之作《红楼梦》竟有80多处提及;开国总理周恩来临终前还念叨着六安瓜片……
然而遗憾的是:在六安,除了六安瓜片茶外,没有别的茶被世人普遍认知。
奚得发出生于六安的茶乡东河口镇东河口村,9岁时就开始学习采茶,16岁开始学习制茶。当时,东河口以产黄大茶、绿大茶闻名。改革开放后,正当盛年的奚得发,先后当过民办老师、企业会计,甚至还承包过窑场。1985年,在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后,奚得发决定承包村茶场,重新回到制茶的道路。
跨入上个世纪90年代,炒青出口一度滞销,奚得发进入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是就此罢手,还是继续努力重振六安茶的雄风?虚心好学的奚得发在多跑、多看、多问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制茶不能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要占领市场。振兴六安茶,必须研制出好茶,走创新之路。从1991年始。奚得发就把全部的心思转到研制上来。经过两年几百次的试验,色、香、味、型都十分优秀的华山银毫雏形出炉。1995年5月20日,在安徽省第四届名优茶评审中被评为“省级名茶”。
原《解放日报》总编、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丁锡满品评六安特种名茶“华山银毫”茶后,这样写道:“华山银毫自采至成品整套工序触不到人手,无汗液及其它污染。全芽蕊,细秀匀齐、银白翠绿,每500克独芽蕊10至12万个,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滋味甘醇鲜爽。冲泡透明杯中,开始犹如万龙飞舞,稍后徐徐下沉,似云雨连绵,最后芽心向上,立于杯底,似春笋齐出,百鹤群集。饮后芽蕊仍如金似玉。”
由于华山银毫制作工艺独特,要求苛刻,副产品太多,华山名优茶开发中心并不赢利。为此,奚得发继续走研制创新之路,开展系列茶开发。经过多年努力,他先后开发出石笋翠芽、精品六安瓜片、花香型六安瓜片等茶,并屡获大奖。
奚得发在研制六安茶的历程中,对六安瓜片情有独钟。传统的六安瓜片,采自当地特有茶叶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籽的片形茶叶。虽说形似瓜籽,然而,叶片较大,与现代审美趣味有点差距。而且到目前为止,六安茶仍然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与严格的质量标准。针对这一问题,奚得发又开始了长途跋涉。
敏锐的嗅觉,准确的行情,让奚得发得知,整个世界对于花香型的茶叶十分感兴趣。经过四五年的努力,他终于研制出花香型六安瓜片,形如瓜片,又似太平猴魁,香如铁观音,这种瓜片,在饮用时,还散发出自然的花香,滋味独特,前景光明。
奚得发,这位生长于六安、成长于六安的茶界能人,由于热爱,由于执着,由于虚心,在六安茶研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来越有成就。创制新茶,不仅使奚得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周边的群众也跟着走上致富的道路。
六安市华山名优茶开发中心所长奚得发见到记者,说到六安茶的创新,开门见山地说。
据资料记载,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名茶之一。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其中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并说“陆羽旧经遗上品”;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旷世之作《红楼梦》竟有80多处提及;开国总理周恩来临终前还念叨着六安瓜片……
然而遗憾的是:在六安,除了六安瓜片茶外,没有别的茶被世人普遍认知。
奚得发出生于六安的茶乡东河口镇东河口村,9岁时就开始学习采茶,16岁开始学习制茶。当时,东河口以产黄大茶、绿大茶闻名。改革开放后,正当盛年的奚得发,先后当过民办老师、企业会计,甚至还承包过窑场。1985年,在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后,奚得发决定承包村茶场,重新回到制茶的道路。
跨入上个世纪90年代,炒青出口一度滞销,奚得发进入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是就此罢手,还是继续努力重振六安茶的雄风?虚心好学的奚得发在多跑、多看、多问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制茶不能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要占领市场。振兴六安茶,必须研制出好茶,走创新之路。从1991年始。奚得发就把全部的心思转到研制上来。经过两年几百次的试验,色、香、味、型都十分优秀的华山银毫雏形出炉。1995年5月20日,在安徽省第四届名优茶评审中被评为“省级名茶”。
原《解放日报》总编、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丁锡满品评六安特种名茶“华山银毫”茶后,这样写道:“华山银毫自采至成品整套工序触不到人手,无汗液及其它污染。全芽蕊,细秀匀齐、银白翠绿,每500克独芽蕊10至12万个,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滋味甘醇鲜爽。冲泡透明杯中,开始犹如万龙飞舞,稍后徐徐下沉,似云雨连绵,最后芽心向上,立于杯底,似春笋齐出,百鹤群集。饮后芽蕊仍如金似玉。”
由于华山银毫制作工艺独特,要求苛刻,副产品太多,华山名优茶开发中心并不赢利。为此,奚得发继续走研制创新之路,开展系列茶开发。经过多年努力,他先后开发出石笋翠芽、精品六安瓜片、花香型六安瓜片等茶,并屡获大奖。
奚得发在研制六安茶的历程中,对六安瓜片情有独钟。传统的六安瓜片,采自当地特有茶叶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籽的片形茶叶。虽说形似瓜籽,然而,叶片较大,与现代审美趣味有点差距。而且到目前为止,六安茶仍然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与严格的质量标准。针对这一问题,奚得发又开始了长途跋涉。
敏锐的嗅觉,准确的行情,让奚得发得知,整个世界对于花香型的茶叶十分感兴趣。经过四五年的努力,他终于研制出花香型六安瓜片,形如瓜片,又似太平猴魁,香如铁观音,这种瓜片,在饮用时,还散发出自然的花香,滋味独特,前景光明。
奚得发,这位生长于六安、成长于六安的茶界能人,由于热爱,由于执着,由于虚心,在六安茶研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来越有成就。创制新茶,不仅使奚得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周边的群众也跟着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