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秋万岁”钱币大多出自北方,而且与辽国契丹族的民俗相吻合,基本可以确定为辽铸(见程正航先生发表于《收藏》杂志上的《千秋万岁钱举要》一文)。
逸泉、贾克佳合著的《千秋万岁钱考释》一文则认为,“千秋万岁”钱是臣下献给辽代皇帝生日的纪念币。因为辽袭宋俗(此处为误解,应为辽承唐俗),皇帝寿诞是大喜大庆、朝野同贺的日子。早在辽太宗天显二年,皇帝生日便被定为“天授节”(见《辽史》)。这里《考释》一文的证据是很有说服力的。
笔者认为,“千秋万岁”钱是辽代皇帝生日的“纪念币”的论点是对的。因为,皇帝寿诞,群臣进贡送礼,这是封建社会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群臣争宠的好机会。但是,“考释”一文的结论有误,“千秋万岁”钱不应该是臣下献给皇帝的贡品。相反应该是皇帝在接纳了群臣的贡品后,以“千秋万岁”钱币作为回馈赏赐给群臣的用物。其理由是,朝臣们并无铸币权。在封建社会里铸币权是皇帝的特权,不可能由朝臣来决定铸制和发行哪种钱币来庆贺什么事件。因此,也就不可能由朝臣们自己铸造“千秋万岁”钱币再拿来奉献给皇帝。
笔者的结论是,此类钱币应该是由皇帝下诏铸制,并于皇帝寿诞之吉日,作为对群臣奉献贡品的一种回馈而赏赐给群臣的。以表示天子与臣民共同分享福祉,普天同乐的意思。
这些铸币同样也曾作为礼品赏赐给了包括北宋遣辽使节在内的各国遣辽使,也曾作为辽国派出使节所携带的贡品,送给出使国的国君和臣僚。据《辽史》载,宋辽虽为敌对方,但是在很长的期间内,保持着互遣使节向对方皇帝、皇后、太后进行贺寿并互赠礼物的礼节。笔者以为,在他们互赠的礼物中,即应该包括“千秋万岁”钱币。由此才有了《泉志》引北宋人李孝美称“千秋万岁”钱币系辽使带来一说。
笔者的古钱币藏品中,有一枚“千秋万岁”钱币的特异之品,今向泉界朋友披露于此,以补程正航先生《千秋万岁钱举要》之缺。
此钱正面为契丹人书写的“千秋万岁”四个汉字,钱背面穿口的左右各有一只浮雕的蝙蝠,奇特之处在于此钱币的上方还连铸着一枚舞蹈者形象的辽代俑。查辽代风俗,男女均佩戴方寸大小的青铜俑或铁俑,以为可以镇妖辟邪,保佑平安。通常情况下,辽代青铜俑多为独立体,上有小孔以备穿绳悬挂。多为裸体,着服装者少见。这枚联体钱币的上方为一着有服装的舞蹈者形象,其举手投足,舞姿婀娜,动感强烈,眉目清晰,造型明快,辽风十足。其钱币的背面左右各铸有一只高浮雕的展翅飞翔的蝙蝠,造型逼真,刻划细腻。以往所见带有蝙蝠图案的此类“千秋万岁”钱,蝙蝠多为穿口上下排列(见《收藏界》杂志2006年第7期笔者拙作《辽代“千秋万岁”大花钱赏析》)。而似这枚在穿口左右排列蝙蝠者,为我所仅见。
从这枚“千秋万岁”花钱中可以看出:一、这类“千秋万岁”钱币确实为辽所铸,证据充分,毋庸置疑。二、以辽俑人和钱币同体连铸,为目前所仅见(确有其他形式的异型“千秋万岁”钱币存在,如联体动物、联体花卉等,见程正航先生《千秋万岁钱举要》一文)。
(责编:丁 丑)
逸泉、贾克佳合著的《千秋万岁钱考释》一文则认为,“千秋万岁”钱是臣下献给辽代皇帝生日的纪念币。因为辽袭宋俗(此处为误解,应为辽承唐俗),皇帝寿诞是大喜大庆、朝野同贺的日子。早在辽太宗天显二年,皇帝生日便被定为“天授节”(见《辽史》)。这里《考释》一文的证据是很有说服力的。
笔者认为,“千秋万岁”钱是辽代皇帝生日的“纪念币”的论点是对的。因为,皇帝寿诞,群臣进贡送礼,这是封建社会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群臣争宠的好机会。但是,“考释”一文的结论有误,“千秋万岁”钱不应该是臣下献给皇帝的贡品。相反应该是皇帝在接纳了群臣的贡品后,以“千秋万岁”钱币作为回馈赏赐给群臣的用物。其理由是,朝臣们并无铸币权。在封建社会里铸币权是皇帝的特权,不可能由朝臣来决定铸制和发行哪种钱币来庆贺什么事件。因此,也就不可能由朝臣们自己铸造“千秋万岁”钱币再拿来奉献给皇帝。
笔者的结论是,此类钱币应该是由皇帝下诏铸制,并于皇帝寿诞之吉日,作为对群臣奉献贡品的一种回馈而赏赐给群臣的。以表示天子与臣民共同分享福祉,普天同乐的意思。
这些铸币同样也曾作为礼品赏赐给了包括北宋遣辽使节在内的各国遣辽使,也曾作为辽国派出使节所携带的贡品,送给出使国的国君和臣僚。据《辽史》载,宋辽虽为敌对方,但是在很长的期间内,保持着互遣使节向对方皇帝、皇后、太后进行贺寿并互赠礼物的礼节。笔者以为,在他们互赠的礼物中,即应该包括“千秋万岁”钱币。由此才有了《泉志》引北宋人李孝美称“千秋万岁”钱币系辽使带来一说。
笔者的古钱币藏品中,有一枚“千秋万岁”钱币的特异之品,今向泉界朋友披露于此,以补程正航先生《千秋万岁钱举要》之缺。
此钱正面为契丹人书写的“千秋万岁”四个汉字,钱背面穿口的左右各有一只浮雕的蝙蝠,奇特之处在于此钱币的上方还连铸着一枚舞蹈者形象的辽代俑。查辽代风俗,男女均佩戴方寸大小的青铜俑或铁俑,以为可以镇妖辟邪,保佑平安。通常情况下,辽代青铜俑多为独立体,上有小孔以备穿绳悬挂。多为裸体,着服装者少见。这枚联体钱币的上方为一着有服装的舞蹈者形象,其举手投足,舞姿婀娜,动感强烈,眉目清晰,造型明快,辽风十足。其钱币的背面左右各铸有一只高浮雕的展翅飞翔的蝙蝠,造型逼真,刻划细腻。以往所见带有蝙蝠图案的此类“千秋万岁”钱,蝙蝠多为穿口上下排列(见《收藏界》杂志2006年第7期笔者拙作《辽代“千秋万岁”大花钱赏析》)。而似这枚在穿口左右排列蝙蝠者,为我所仅见。
从这枚“千秋万岁”花钱中可以看出:一、这类“千秋万岁”钱币确实为辽所铸,证据充分,毋庸置疑。二、以辽俑人和钱币同体连铸,为目前所仅见(确有其他形式的异型“千秋万岁”钱币存在,如联体动物、联体花卉等,见程正航先生《千秋万岁钱举要》一文)。
(责编:丁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