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14例报道)

来源 :吉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冽手术均成功,1例因粘连严重,术中出血改为开放手术。肿瘤直径1.0—8.Ocm,平均3.8cm。手术时间40—19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40~160ml,平均70ml。术后住院5—9d,平均5.6d。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全部例随访3—20个月,平均10个月,临床症状消失,B超或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由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和氨溴索注射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抗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中医典籍中没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名.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晕厥等),可归属于中医学“脉痹”、“眩晕”、
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刘永年教授在中医诊治干燥综合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师从刘永年教授3年,收获颇丰,现摘录刘老论治本病的经验于下,愿与同道共勉.
对1999~2002年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毒性基因频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粉病菌小种种群结构复杂,1999~2002年共鉴定出33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均为15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分
小麦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与发展是造成条锈病大流行及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导因素。1999~2004年采用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致病性及寄生适合度测定、毒谱分析、哺育品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