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等学校应进一步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在专业课教学中穿插科学前沿内容,以科研课题为选题开展毕业论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使理论和实践创新有机联系,使专业课教学、毕业论文和科研紧密结合,促进提高大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专业课;毕业论文;科研;创新
当前,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经济增长以科技创新推动为导向,科技创新在各个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未来承担社会经济发展重任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为此,高等学校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和科技创新等环节增强对专业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培养过程脱节,因此,这些教学培养环节还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革新。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大学理工科专业传统教学培养过程存在的不足,为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培养方法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现在的专业课教材也注重科学前沿知识,但由于科学日新月异,与专业相关的科技进展很难及时编写入教材。教师课堂教学中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对与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涉及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通过了解学科发展和前沿知识主动去思考,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必要的知识储备量不够,这些会严重影响学生實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锻炼过程。
为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研究质量,现在大部分毕业论文都以科研项目为选题。由于科研课题涉及的知识专业性很强,而本科教学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较陈旧,专业课授课的内容与毕业论文联系并不密切,学生难以理解毕业论文涉及的科学基础和相关的科学问题,缺乏采用理论知识开展科学实践的能力,难以将毕业论文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因此,毕业论文开展质量难以提高,通过毕业论文增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提高科学素养的效果也会大大减弱。
根据上述具体的原因分析,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专业课教学和毕业论文等环节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将理论基础知识、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紧密结合,提高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改善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促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增加科学前沿和技术发展的应用
针对专业课授课内容较陈旧的状况,首先授课老师面对新事物、新的知识应主动去接触研究。教师掌握知识的深广度、掌握技术的先进性、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等都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授课老师应博览群书、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前沿动态及趋势,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延伸和科学前沿深入思考,拓展自身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尽可能在教材中反映科学技术在产业和社会中的发展动态,将专业知识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体现出来,归纳出理论基础知识和科学发展前沿之间的联系。第三在课堂教案中穿插增加科学研究前沿内容,对专业知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延伸和应用认真讲解,辅助以影像等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并引导学生实时互动和讨论,促进学生对科学前沿进行思考和理解,增加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如在应用物理专业《磁学与磁性材料》课堂教学中,在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教案进行丰富完善,穿插增加复合磁性材料、自旋电子学等专业前沿研究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磁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与磁学和磁性材料相关的科学发展动态。同时,对一些具体的科研成果进行介绍,讲解一些与磁性材料研究相关的科学实验方法,对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进行演示,这样学生能近距离接触到科学研究,掌握一些从事实践和研究的方法,为专业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准备,为后续开展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紧密联系
毕业论文通过选题、调研、实施研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科研项目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可增强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优先将与专业课联系紧密的科研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候选课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自由选择。由于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掌握到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动态,学生对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理解更加透彻,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科学前沿和毕业论文联系起来,在导师的指导下很快地进入到实践研究状态,有步骤地开展毕业论文。在实践探索中,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利用专业理论建立起适宜的研究方法,对研究过程从专业角度深入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研究方案。由于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科学前沿知识,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能有的放矢分析出原因,对研究结果能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处理和分析,探索出原理和基本规律。由于实践能和理论很好地结合,在论文的写作上也能避免对研究过程的简单描述,增强论文的专业理论性,有助于提高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反过来,在通过科学研究开展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从实践的角度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和科学前沿的理解,对理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更加深刻,更能在复杂的现象中把握科学规律。通过毕业论文将专业知识和科学前沿紧密结合,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拓展,进一步促进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相结合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科生的培养,很多高校在本科生中开展一些创业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内蒙古科技大学鼓励本科生团队在本科生导师指导下结合学科平台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可以指导本科生组成合理的团队,通过前期的调研、探索,形成与专业联系紧密的、可行的创新项目。在实施创新项目的过程中,团队中每个学生分阶段地完成负责的具体任务,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由于有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储备,本科生能较好地完成自身负责的专业性任务,并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在完成负责的具体任务外,需要经常交流项目进展,对获得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导师的指导下,大家积极配合,分工中有合作,合作中有自身独特的探索。在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不仅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增强记忆和加深理解,同时还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学生通过实践创新了解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的不足,这样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不再迷惑,对专业科学前沿知识应该更加渴求,在课堂上不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自觉深入理解。科技创新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促使学生通过交流完成项目,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培养,这些措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开展建立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科学前沿研究脱节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联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
针对当前理工科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过程培养脱节的状况,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增加科学前沿的内容,通过科研项目为选题开展毕业论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相结合,将课堂教学、科技创新、毕业论文紧密结合,增进理论和科技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的理工科大学生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会群,易丹青,王斌,杨伏良.提高理工科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4):106-108.
[2]李蓉.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方式[J].教育,2007(11).42-43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专业课;毕业论文;科研;创新
当前,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经济增长以科技创新推动为导向,科技创新在各个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未来承担社会经济发展重任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为此,高等学校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和科技创新等环节增强对专业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培养过程脱节,因此,这些教学培养环节还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革新。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大学理工科专业传统教学培养过程存在的不足,为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培养方法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现在的专业课教材也注重科学前沿知识,但由于科学日新月异,与专业相关的科技进展很难及时编写入教材。教师课堂教学中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对与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涉及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通过了解学科发展和前沿知识主动去思考,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必要的知识储备量不够,这些会严重影响学生實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锻炼过程。
为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研究质量,现在大部分毕业论文都以科研项目为选题。由于科研课题涉及的知识专业性很强,而本科教学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较陈旧,专业课授课的内容与毕业论文联系并不密切,学生难以理解毕业论文涉及的科学基础和相关的科学问题,缺乏采用理论知识开展科学实践的能力,难以将毕业论文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因此,毕业论文开展质量难以提高,通过毕业论文增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提高科学素养的效果也会大大减弱。
根据上述具体的原因分析,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专业课教学和毕业论文等环节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将理论基础知识、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紧密结合,提高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改善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促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增加科学前沿和技术发展的应用
针对专业课授课内容较陈旧的状况,首先授课老师面对新事物、新的知识应主动去接触研究。教师掌握知识的深广度、掌握技术的先进性、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等都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授课老师应博览群书、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前沿动态及趋势,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延伸和科学前沿深入思考,拓展自身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尽可能在教材中反映科学技术在产业和社会中的发展动态,将专业知识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体现出来,归纳出理论基础知识和科学发展前沿之间的联系。第三在课堂教案中穿插增加科学研究前沿内容,对专业知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延伸和应用认真讲解,辅助以影像等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并引导学生实时互动和讨论,促进学生对科学前沿进行思考和理解,增加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如在应用物理专业《磁学与磁性材料》课堂教学中,在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教案进行丰富完善,穿插增加复合磁性材料、自旋电子学等专业前沿研究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磁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与磁学和磁性材料相关的科学发展动态。同时,对一些具体的科研成果进行介绍,讲解一些与磁性材料研究相关的科学实验方法,对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进行演示,这样学生能近距离接触到科学研究,掌握一些从事实践和研究的方法,为专业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准备,为后续开展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紧密联系
毕业论文通过选题、调研、实施研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科研项目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可增强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优先将与专业课联系紧密的科研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候选课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自由选择。由于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掌握到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动态,学生对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理解更加透彻,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科学前沿和毕业论文联系起来,在导师的指导下很快地进入到实践研究状态,有步骤地开展毕业论文。在实践探索中,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利用专业理论建立起适宜的研究方法,对研究过程从专业角度深入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研究方案。由于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科学前沿知识,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能有的放矢分析出原因,对研究结果能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处理和分析,探索出原理和基本规律。由于实践能和理论很好地结合,在论文的写作上也能避免对研究过程的简单描述,增强论文的专业理论性,有助于提高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反过来,在通过科学研究开展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从实践的角度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和科学前沿的理解,对理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更加深刻,更能在复杂的现象中把握科学规律。通过毕业论文将专业知识和科学前沿紧密结合,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拓展,进一步促进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相结合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科生的培养,很多高校在本科生中开展一些创业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内蒙古科技大学鼓励本科生团队在本科生导师指导下结合学科平台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可以指导本科生组成合理的团队,通过前期的调研、探索,形成与专业联系紧密的、可行的创新项目。在实施创新项目的过程中,团队中每个学生分阶段地完成负责的具体任务,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由于有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储备,本科生能较好地完成自身负责的专业性任务,并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在完成负责的具体任务外,需要经常交流项目进展,对获得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导师的指导下,大家积极配合,分工中有合作,合作中有自身独特的探索。在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不仅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增强记忆和加深理解,同时还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学生通过实践创新了解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的不足,这样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不再迷惑,对专业科学前沿知识应该更加渴求,在课堂上不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自觉深入理解。科技创新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促使学生通过交流完成项目,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培养,这些措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开展建立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科学前沿研究脱节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联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
针对当前理工科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过程培养脱节的状况,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增加科学前沿的内容,通过科研项目为选题开展毕业论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相结合,将课堂教学、科技创新、毕业论文紧密结合,增进理论和科技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的理工科大学生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会群,易丹青,王斌,杨伏良.提高理工科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4):106-108.
[2]李蓉.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方式[J].教育,2007(11).42-43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