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欣赏课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时间都需要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也决定了感受与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小学生 欣赏课 教学方法
  音乐艺术的审美联觉是按照音的传递方式,由发音体振动——音波——音波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听觉神经传递大脑,然后引起生理的感受。小学生正处于对外部事物,特别是对音响刺激敏感期,他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时带有明显捕捉性,喜欢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因此,在音乐欣赏时易产生情感、意象、色彩、嗅觉等审美联觉。
  有经验的老师不急着让儿童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儿童“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演将儿童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觉得音乐真实有趣。
  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创造条件把陌生的音乐转化为熟悉的音乐,同时重视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
  一年级要着重培养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探索他们的欣赏能力:方案一,告诉题目,全凭“听”去感知音乐;方案二,告诉题目,并用“符号”提示作品结构,在“听”中感受音乐;方案三,告诉题目,用“哑剧小品”表现作品内容,边看边听音乐。使学生在欣赏课中有情趣并且会听音乐,也要注意方法。
  一、确立音乐欣赏的教学目标
  我们对音乐欣赏活动目标的思考包括智力、情感、个性及社会性等幼儿心理发展的全部领域。
  教育哲学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儿童是一个整体,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儿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也是一个整体。小学生在音乐欣赏中,音乐与美术、文学等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因此,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向儿童提供的一切实践活动能够完成、而且应该完成的任务。
  1.我们对音乐欣赏教学目标的确立,应符合儿童心理与感知的发展从音乐感、一般智慧能力、情感、社会性等诸方面来综合考虑,以保证儿童发展的整体性。
  2.目标必须围绕活动的具体内容、程序和方法提出,使其能与之相匹配。
  3.目标必须针对教育对象的现有状况及发展需要提出,避免过高、过全;过低、过偏。
  4.目标必须用可观察的行为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应该随时观察、判断儿童的实际行为是否与目标相接近,并及时正确地调控自己与儿童的行为,使活动朝既定目标的方向发展。
  如,让小班儿童欣赏一首段落上有明显强弱对比的乐曲,若将活动内容定为让儿童想象、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并随着音乐表演和欣赏。
  二、小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变化
  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问题,是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及其对儿童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人生实践活动,它充满着人的情感。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双向的情感沟通渠道,才能使教育活动不仅具有传递知识、培养个性的教育功能,而且具有使师生双方共同获得人生意义的积极体验,实现精神享受、精神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功能。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是最常见的视听联觉,即在声音刺激下产生的视觉形象,通过审美的听觉活动,对审美对象产生或是愉悦、或是痛苦、哀伤、恐惧等心理反应。如《美丽的太阳花》、《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等少儿歌曲,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明亮的音调会使少年儿童情不自禁地进入歌曲的情境之中,引发愉悦心理。旋律、節奏、和声、音色的变化,会使一首乐曲的情绪、形象等发生变化,它带给欣赏者的情感联觉不尽相同,所受到的教育也就不同。
  三、小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意象联觉
  小学生,是欣赏心理由简单向复杂,由表象向入里发展的过程。从上例看出,中年级的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有些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多声部感知能力。这一时期,学生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师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学生听得懂的话,又要把学生的话归纳到音乐术语上。如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唤起了学生们许多形象记忆。“我们好像看见渔舟击水扬帆摇橹如飞,浪花园溅,流水声、渔歌声此起彼落,相互交织,呈现出的是一片欢畅、热闹的场面”。
  由此可见,音乐与绘画是互相渗透的。流动的音乐线条能深刻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唤起欣赏者的形象记忆,诱导人们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
  四、小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色彩联觉
  音乐欣赏中的色听现象,也是普遍的联觉形式。如一种声音,某一旋律片断,都可以唤起你的某种色彩意象。再细一点看,音乐欣赏中的色听联觉可分为声乐色听和器乐色听两种。声乐色听联觉,是用人声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学生在歌词和曲调的有机结合下,产生某种色象。如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七色光之歌》,词作家李幼容首先给孩子们视觉上提供了七个基本色象,红、黄、青、蓝、绿、橙、紫,在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呼应下,构成声、色并茂的七个美丽花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色彩世界中。器乐联觉,是由某种器乐通过自身固有的音色、音质、音域等唤起欣赏者的某种色听。如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用它那特有的音色、风格特点加之演奏者演奏技巧,把生活在绿色森林中的鸟儿刻面得淋漓尽致,不时地在学生视野中展现,那黄鹂、百灵鸟、小黑燕、蓝孔雀、黄腊嘴等鸟的颜色、叫声与姿态,把学生带到那色彩斑斓的梦幻与现实意境之中。
  五、小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嗅觉联觉
  在音乐欣赏中,不仅具有色彩感,而且有些作品还能引起欣赏者的嗅觉反应。如人们往往称某一位歌唱家歌唱得“甜”,某一些曲子有“甜味”,或者“生硬”,或者“软绵绵”等,这些都是听觉与味觉、听觉与触觉的反应。比如,一首反映农村生活的儿童歌曲《小瓜棚》,当听到或唱到“我的瓜有多么好,十里以外香味浓。”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张开鼻孔,用力地闻着瓜的芳香,脸上似有垂涎欲滴的表情。
  总之,音乐审美联觉,是实现学校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小学生虽能用学过的知识去领悟作品,但毕竟还很肤浅,因此,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每次欣赏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教师只要明确教学目标,适当地运用好教学方法,一定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 农业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农业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帮助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五年制新生成长成才是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本文从规范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职生活,丰富课外生活和正确面对新的生活环境等方面论述了班主任工作对建设和谐校园,培养独立、自主、自强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农业高职院校 五年制高职新生 新生管理  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年龄较小,对于每个
图书馆是服务于人类求知需要的职能机构,高校图书馆则被称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等多媒体出版物随之增多,原有的图书馆馆藏已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就迫使图书馆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前提下,不断合理化、规范化,从而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本文从当下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问题,从实际出发,创新服务意识,树立新的服务观,使人们在网络和信息时代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  一、当今高
摘 要: 作者首先分析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改进的必要性,其次把握物流行业本身的性质、特点,考虑该课程传统教学的不适应,最后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对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提出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 综合性 实践性 课堂讲授 改进方法  物流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其内涵有不同的内容。进入二十一世纪,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变革着物流的运作、管理模式。物流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无论人们重视还是漠视,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构筑起一种全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但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总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而日益扩大的中小学生网络群体在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时该如何去伪存真、合理取舍?面对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如何不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这便给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
摘 要: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其任务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形成性评价 教师的职责  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
摘 要: 学校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音乐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音乐专家,而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聪明才智的接班人。没有音乐教育作为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倦,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其实,只要你留意观察,凡是喜欢唱歌、跳舞的学生(比如校文艺队的学生),大部分比其他的学生聪明、学习好,思维能力强,行为举止也大方得体。这不正是音乐
一、影响学生升入优秀艺术院校及选择合适专业的现象及成因  随着2008年以来艺术高考河南省考试政策的新变革,全国重点艺术院校越来越重视考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于是考题花样翻新,使很多“优秀学生”都应接不暇、束手无策,出现能在省统考里拿到全省前100名的高分学生却拿不到重点美院的专业合格证的现象。有的考上大学却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出现退学重考或毕业后改行的现象。  通过我们多年来经验的积累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