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维生素D水平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并调查CSFP者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炎症、血脂代谢紊乱的构成比,分析可能导致CSFP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吸烟、炎症、血脂代谢紊乱构成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维生素D水平与CSFP呈显著相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吸烟、维生素D缺乏是CSF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生素D低水平是影响CSFP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维生素D水平的监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水平对冠心病患者核素心肌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8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5月,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检查,采集影像资料,若影像质量不影响诊断(图像质量评分0-2分)则表示合格,否则表示不合格.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糖指标.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核素心肌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较合格组,不合格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水平更高(P<0.05).Lo
目的 探索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中医证型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为非杓型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诊断及靶器官损害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住院患者134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两组;根据中医辨证,取常见的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两个证型.测定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结果.结果 非杓型高血压组的LVMI、AASI较杓型高血压组大(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的eGFR小于
目的 浅议法络四联症患者行超快通道麻醉对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30例法络四联症患者自主参与,对照组、观察组各15例均是随机划分,观察其对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状况.结果 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肾损伤发生率、血肌酐、BUN、尿酸、1dN/L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CICI停留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传统麻醉方式相比,法络四联症患者应用超快通道麻醉,不会对急性肾损伤造成影响,还有助于患者术后机体恢复,节约大笔治疗费用.
目的 研究并观察基于GRACE系统的多元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术的临床影响.方法 共纳入100例急性心肌梗死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时间为2019年5月到2021年9月,所有对象均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且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以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均分成观察组(n=50,基于GRACE系统的多元护理模式)和对照组(n=50,常规干预).分析两组心功能、时间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7d sVCAM-1、ET-1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d LVEF水平、6M
目的 分析多模式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中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进行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多模式精细化护理的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在干预前后,测量患者的血压水平(SBP、DBP),并在干预结束后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以一般资料为评价标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压水平为评价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前观察组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 分析小儿川崎病急性治疗时选择不同方案的短期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8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主体,2019年12月研究开始,并于2020年12月完成.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儿划分成(41例)的常规组以及(41例)的实验组,予以常规组患儿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以及阿司匹林治疗,予以实验组患者乌司他丁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治疗前以及治疗2周后每组患儿冠状动脉内径、白细胞、血沉、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退热时间.结果 治疗前以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儿冠状动脉内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目的 探讨基于再入院风险因素的预控干预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延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92例老年CHD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延伸护理,观察组在延伸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再入院风险因素预控干预,均持续护理3个月.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F-36评分和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目的 探讨温针灸疗法联合活血调脂方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心功能及局部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针灸疗法联合活血调脂方,对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局部血液循环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较对照组84.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T(eTnT)、B型钠尿肽前体(
目的 调查社区居民心房颤动(AF)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40名社区居民,通过自行设计的社区居民AF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其AF知识、态度、行为状况.结果 社区居民AF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96.16±16.36)(27-135)分、(28.30±2.93)(9-45)分、(30.04±6.86)(10-5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月收入的社区居民AF知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138例,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经抽签法均分,对照组69例仅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69例与银杏叶片联合使用,对比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和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