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r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水稻的常见病害阐述发病时性状、主要发病原因,针对不同病害主要防治措施用药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水稻最常见病害稻瘟病及白叶枯病的病症;病原;防治措施;所用药物
  一、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米的品质降低。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等。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慢性型、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斑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病斑的类型形状色泽等因天气、品种和病斑的年龄而异。
  节瘟:多发生于穗以下的第1、2节位上。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稻瘟病的病原: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的菌丝内生,从病部气孔或表皮伸出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有2~8个隔膜,其顶端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5~6个,多达9~20余个。分生孢子呈梨形,初无隔膜,成熟时常为两个隔膜,密集时呈灰绿色。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长出侵染丝,侵入寄主组织危害。
  发生特点:稻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次年春天当气温回升到20摄氏度左右时,若遇降雨,就会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带,引起周围秧田或稻株首先发病,另一途径是播种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种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品种抗病性的相对稳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而发生变异。肥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高产良种;
  2.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目前市面上还有稻籽乐、亮盾等浸种用药,效果也很好。
  3.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兑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二、水稻白叶枯病
  它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轻重及对水稻影响的大小与发病早迟有关,抽穗前发病对产量影响较大。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
  病原: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病菌的发育适温26~30℃,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带菌,经风雨传播。氮肥过多和低洼积水田发病早而重。台风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种上迅速扩散。
  白叶枯病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丛现象。折断病株茎基部,用手挤压断口处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白叶枯病主要在叶子上表现症状,有叶缘型和凋萎型。叶缘型常见于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生,病菌多从水孔侵入,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黄褐或暗绿色短条斑,沿叶脉上、下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时呈波纹状,以后叶片变为灰白色或黄色而枯死。籼稻病斑为黄褐色,为灰白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有淡黄色露珠状的菌脓,干后呈小粒状。凋萎型一般发生在秧苗移栽后一月左右,病叶多在心叶下1~2叶处迅速失水、青卷,最后枯萎,似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其他叶片相继青萎。病株的主蘖和分蘖均可发病直至枯死,引起稻田大量死苗、缺丛。
  发生特点:白叶枯病主要在种子和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来源,新病区以病谷种为主,老区以病草为主。带菌稻种播种后,病菌由芽鞘和根部侵入引起发病。拔秧移栽时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另外用病稻草催芽或扎秧把堵水洞,也是病菌侵染的一个途径。灌溉水和暴风雨是病害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发生、流行与气候、肥水管理、品种等都有密切关系。
  防治措施:
  1.选择抗病良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2.培育无病壮秧。
  3.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以后看苗补肥,不要偏施或过迟施用氮肥,同时要浅水勤灌。
  4.药剂防治:一是发病早期,每亩撒施1:3的草木灰及石灰粉,连续撒施几次;二是每亩用10%的杀枯净0.3—0.35千克兑水50-60千克喷洒。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年05期《农业结构调整与水稻病虫害的持续治理》作者:喻大召
其他文献
农林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加快发展林业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运用科学的育苗理念和技术指导育苗工作有助于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再生。  一、林业育苗的现状  1.育苗理念和技术有待完善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的育苗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阶段,一般都是采用育苗器育苗,这种方式的优点十分明显,如苗木生长快、根系完整,这样
期刊
摘 要: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十三亿多人口的粮食问题一直是国家和人民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生活的饮食中,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水稻。水稻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创新,水稻的栽培技术早已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只有优质、高产的水稻栽培技术才能满足我们对粮食需求的日益提高。因此本文介绍了如何进行水稻品种的合理选择,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
摘 要:为了可以更加有效的得知干燥方式与茶树花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就需要针对二者展开研究,并针对实际结果展开分析,从而可以得知干燥方式与茶树花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基于此,在本篇文章中将会针对应用的材料设备及试验方式展开简述,进而针对实际试验的结果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干燥方式;茶树花成分;相关性分析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这种物质具备较高的抗氧化、抗癌、防治心脑血
摘 要:水稻属于我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水稻的种植以及对增产增收方面技术的相关研究,为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农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水稻的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通过相关技术人员的认真研究和不懈努力,研制并应用了很多优良的种植技术。但在水稻的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问题是始终存在的,所以,对精准栽培技术中,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摘 要:种苗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生产技术问题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科技人员加快研究使种苗的生产率提高的方法以及管理人员加强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和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林业的管理机制和种苗的生产技术的重要地位,然后阐述了这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给广大的林业工作者一些帮助,做个参考,以期促进林业的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种苗;生产技术;
摘 要: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扶持“新农村建设”,在种植业的发展方面也迎来了一个大好的机遇。梨树省力密植栽培,是国内近年来引进的一种现代化的梨树种植模式,非常有利于压缩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率,提升梨树的产量。由于这种技术在我国还缺乏足够的运用经验,因而关于其技术要点,现阶段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探索。  关键词:梨树;省力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物质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
摘 要:玉米在我国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在山区种植的范围极其广泛。玉米的种植、栽培也是需要技术的支撑,想要种植出好的玉米就要对玉米进行细心的栽培。本文根据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对山区的玉米栽培进行分析与研究,进一步的对玉米的种植期间的防虫害进行简单的研究及论述,希望此次的研究能提高山区玉米高产栽培的质量。  关键词:玉米栽培;高产技术;病虫防害  玉米是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山区的地形环境、自然
摘 要:辣椒在农业种植过程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于辣椒的品质也提出了新要求,那么作为种植人员,如何提高种植水平,需要进一步分析。本文基于有效的技术研究,提出了辣椒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希望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认识,从而能够帮助种植户提高经济收益。  关键词:辣椒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辣椒的鲜食和加工方法多样,具有开胃、驱寒、增进食欲等多种功效,因此倍受人们喜爱。在辣椒种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