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MS综合征患者临床与节段神经传导速度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EN_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POEMS综合征患者早期临床及神经传导损害的表现特点,探索节段传导速度在POEMS综合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9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3例首次确诊为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合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以及腓神经节段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纳入了27名正常对照者。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临床表现、体征、节段运动神经传导和感觉神经传导。节段神经传导分析指标包括:运动末端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正中神经肘-腕速度、腋-肘速度,尺神经肘下-腕速度、肘上-肘下速度、腋-肘上速度、胫神经踝-腘窝速度、腓神经踝-腓骨小头速度,感觉神经传导指标包括:波幅、速度、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指数(terminal latency indices,TLI),并观察有无神经传导阻滞。

结果

本组患者中以周围神经损害表现起病的有32例,占43.8%(32/73),其中下肢麻木者占81.3%(26/32)。存在肢体麻木的POEMS综合征患者感觉神经传导检查均异常,不存在感觉症状的患者有9.5%(7/73)存在感觉神经传导的异常。此外,运动波幅降低对应临床肌力下降及运动功能障碍。在POEMS综合征患者中,下肢的运动神经传导较上肢更容易受累且程度更重:下肢与上肢的CMAP消失比例分别为47.6%(112/235)与2.8%(7/252;χ2=133.698,P<0.01);感觉神经传导较运动神经传导损害更严重:感觉与运动波幅消失比例分别为43.0%(141/328)与24.4%(119/487;χ2=31.053,P<0.0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较波幅降低更普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比例为88.7%(432/487),波幅降低比例为52.8%(257/487;χ2=151.905,P<0.01)。POEMS综合征患者的正中、尺神经DML均较对照组延长[正中神经:4.4(3.7,5.0)ms与3.2(3.0,3.5)ms,U=854.000,P<0.01;尺神经:3.1(2.7,3.8)ms与2.5(2.2,2.7)ms,U=1 077.500,P<0.01]。POEMS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TL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0.40±0.11与0.35±0.06,t=3.466,P=0.001),而前臂段与上臂段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OEMS综合征患者以神经损害起病较为常见,感觉神经损害常为首发临床表现,患者早期的神经损害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重于运动神经。POEMS综合征患者节段运动神经传导结果提示神经髓鞘损害早于轴索损害,近端损害稍重于远端损害,且较少出现传导阻滞,这些节段神经传导特点可为POEMS综合征诊断提供更多证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上消化道癌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已经取得较好效果,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情况仍不容乐观,存在上消化道癌早诊率低、农村上消化道癌5年生存率低、各地区规范化筛查诊疗水平存在差距等问题,肿瘤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新目标的引导下,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情况,建议从高发地区高危人群的人群筛查转向基层医疗机构机会性筛查,进一步扩大我国上消化道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的覆
期刊
期刊
期刊
人腺病毒是人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由人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个别地区报告聚集性的重症病例。为指导各地做好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供参照使用。本指南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对人腺病毒感染进行了概述,确定了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重症与危重症人腺病毒肺炎病例的定义,规范了病例发现与报告、暴发疫情处置
2019年国际周围神经病学年会于6月22—25日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会议包括4个主题内容:免疫相关周围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会议设大会专题讲座、会议发言和壁报,上午为全体会议,下午为几个专题的分会场会议。我们就本次会议中4个专题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介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2,SCA2)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小脑综合征,但在临床上可以观察到广泛的小脑外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通过了解SCA2中的非运动和小脑外症状的特征,提高我们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目的探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的7.0 T磁共振成像改变及其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通过NOTCH3基因检测确诊的CADASIL患者35例,包括男性19例和女性16例,患者起病年龄(39.28±8.31)岁,就诊年龄为(44.61±8.42)岁,病程(5.29±3.65)年。对这些患者行7.0 T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