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使用植保机械都要与农药打交道,而大多数农药都是毒性很强的物品,因此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还应防止植物药害和污染环境。
【关键词】植保机械;安全使用;技术分析
世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世界工业文明的到来,一大批先进农业机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不充全统计,全世界农作物每年由于受到病、虫、杂草的危害造成粮食的损失,为农业总产值的15%—30%,相当于使用化肥所增加的产量。我国主要的病、虫、杂草、鼠等危害有1420余种,给我国的粮、棉、油、水果等作物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植物保护是保证农业高产、稳产、丰产丰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植保机械就是以科学而有效的手段防治病,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因此,农药、药械、施药方式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比较紧密,植保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植保机械在农业、林业、城市园林、卫生防疫、仓储等部门被广泛应用。如何正确选购和使用植保机械,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做到节约、高效、安全,是摆在广大农民面前的迫切而要解决的问题。
1.植保机械的分类
植保机械根据施药方法、动力配备、运载方式和雾化方式的不同,可进行以下分类。
根据施药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喷雾机械、喷粉机械、喷雾喷粉两用机械、拌种机、土壤消毒机等。
1.1哨雾机械
用于喷洒药液的机具。根喷雾滴直径的大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1.1喷雾机(器)。又称常量喷雾机,是使药液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喷头或喷枪,雾化成直径为20——100微米的雾滴,喷洒到农作物上。
1.1.2弥雾机。又称低容量喷雾机,是利用高速气流,将雾滴雾化成直径为100—150微米的细雾,并吹送到较远处。
1.1.3超低容量喷雾机。利用高速旋转的转盘,将微量原药液甩出,雾化成直径为20—100微米的雾滴夜喷出。
1.1.4静电超低量喷雾机。应用高压静电,在喷头与作物之间形成一个高压静电场,在静电场的作用下,雾滴作定向运动,被植物吸附。
1.1.5热烟雾机: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湿气流,使液态烟剂蒸发和热裂成直径为5—50微米极细小的烟雾微粒,然后被风机或喷气式发动机产生的高速气流冲击扩散喷出。
1.2喷粉机械
这是喷撤粉剂的机具。常利用风机产生的高速气流,使药粉形成真径为6—10微米的粉粒,喷撒到农作物上。
1.3喷雾喷粉两用机械
既可以单独喷雾或喷粉,又可以同时进行喷雾喷粉(即湿润喷粉)的机具,也称喷雾喷粉机或喷雾喷粉机。
1.4拌种机
用于药剂拌种的机具。
1.5土壤消毒机具
将药剂施入土壤,以抑制土壤中对作物有害的微生物和害虫的机具。
2.我国开展安全施药保护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
2.1直接注入式喷雾机的使用。在机器上分别设置药箱与水,使农药原液从药箱直接注入喷雾管道系统,与来自水箱的清水,按预先调整好的比例均匀混合后,输送至喷头喷雾。与通常的喷雾机相比,它减少了加水、加药操作过程中机手与农药的接触机会,消除了清洗药液箱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2.2在大小型喷雾机上采用完善的过滤系统,从药液箱内加水,到药液从喷头喷出,中间经过4次以上的过滤。特别是自洁式过滤器的使用,避免或减少了喷雾系统的堵塞。
2.3在喷雾机上采用少飘(LD)喷头,因雾流中小雾滴少,可使飘移污染减少了33%—60%。在喷雾机的喷杆上安装防风屏,使常规喷杆的雾滴飘移减少了65%—81%。
2.4开发带有药液雾滴回收装置的循环式喷雾机。喷雾列雾流横向穿过作物叶丛.末被叶丛附着的雾滴进入回收装置,过滤后,返回药液箱。这既可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又可以减少飘移污染。
2.5对于某些农作物,采用叶片涂抹机械,直接将除草剂涂抹在杂草叶片上或对树木采用注射机械,直接将内吸性农药送入树木木质部位,依靠其传导作用分散分布于树木整体,减少农药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6开发研究光电控制喷雾机。在喷雾机上安装近红外光电传感器和控制电路,利用近红外光的反射辨别行间杂草,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喷洒系统,进行针对性的喷雾,无杂草的地方不喷雾,既可节省农药,又减少农药进入空间的机会。
2.7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如工程塑料、陶瓷、聚田苯和玻璃钢等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研究和运用。
3.高效低污染机械化质保技术
我国施药技术与施药机具落后,施药方式基本沿用大流量、粗雾滴甚至雨淋式、全面涵盖的喷洒方式。总防治面积的70%则是由手动喷雾器承担。各类机动植保机具的技术水平则停留在国外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喷射部件作业性能差,整机重量大,工作效率低,劳动湿度大。农药有效利用率低,据测定仅为20%—30%(发达国家农药利用率达60%—70%)。若按单位面积平均施药量计算,我国农药用量是美国的2倍多。大量的农药流入到土壤、水域、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雾滴帆施药量大,不少农药的残留虽严重超标,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并且还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4.小结
植保机械化是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植保机械化事关农业稳定增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生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事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级农业农机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植保机械化的重要意义,将加快推进植保机械化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国结合现有的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国家科研单位研制出了适用于不同作业领域的系列新型机具,这些机型相应的施药技术组成一个完整的“高效低污染机械化植保技术体系”。该体系的应用,可基本上解决我国主要农作物“粮、棉果、蔬”及草原、森林的病虫革害防治需求。该技术体系采用从送、低量、均匀精密喷洒施药技术,这种技术采用风送、低量、均年喷洒三项技术手段,提高靶标沉降率,减少农药流失,提高农药有效使用率,降低农药用量,提高防效,降低作业成本。要以保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为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要通过各类媒体,加大植保机械化作用的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与植保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装备和技术推广工作机制,加快高效植保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扎实推进植保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庄恒荣,洪绍宽.植保机构安全操作规程[J].农机具之友,1999,(4).
[2]张玲,戴奋奋.我国植保机械及施药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机化,2002,(06).
[3]农业部推荐农药品种和植保机械名单[J].湖北植保,2002,(06).
[4]陆泳平.植保机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湖南农机,2001,(05).
【关键词】植保机械;安全使用;技术分析
世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世界工业文明的到来,一大批先进农业机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不充全统计,全世界农作物每年由于受到病、虫、杂草的危害造成粮食的损失,为农业总产值的15%—30%,相当于使用化肥所增加的产量。我国主要的病、虫、杂草、鼠等危害有1420余种,给我国的粮、棉、油、水果等作物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植物保护是保证农业高产、稳产、丰产丰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植保机械就是以科学而有效的手段防治病,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因此,农药、药械、施药方式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比较紧密,植保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植保机械在农业、林业、城市园林、卫生防疫、仓储等部门被广泛应用。如何正确选购和使用植保机械,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做到节约、高效、安全,是摆在广大农民面前的迫切而要解决的问题。
1.植保机械的分类
植保机械根据施药方法、动力配备、运载方式和雾化方式的不同,可进行以下分类。
根据施药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喷雾机械、喷粉机械、喷雾喷粉两用机械、拌种机、土壤消毒机等。
1.1哨雾机械
用于喷洒药液的机具。根喷雾滴直径的大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1.1喷雾机(器)。又称常量喷雾机,是使药液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喷头或喷枪,雾化成直径为20——100微米的雾滴,喷洒到农作物上。
1.1.2弥雾机。又称低容量喷雾机,是利用高速气流,将雾滴雾化成直径为100—150微米的细雾,并吹送到较远处。
1.1.3超低容量喷雾机。利用高速旋转的转盘,将微量原药液甩出,雾化成直径为20—100微米的雾滴夜喷出。
1.1.4静电超低量喷雾机。应用高压静电,在喷头与作物之间形成一个高压静电场,在静电场的作用下,雾滴作定向运动,被植物吸附。
1.1.5热烟雾机: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湿气流,使液态烟剂蒸发和热裂成直径为5—50微米极细小的烟雾微粒,然后被风机或喷气式发动机产生的高速气流冲击扩散喷出。
1.2喷粉机械
这是喷撤粉剂的机具。常利用风机产生的高速气流,使药粉形成真径为6—10微米的粉粒,喷撒到农作物上。
1.3喷雾喷粉两用机械
既可以单独喷雾或喷粉,又可以同时进行喷雾喷粉(即湿润喷粉)的机具,也称喷雾喷粉机或喷雾喷粉机。
1.4拌种机
用于药剂拌种的机具。
1.5土壤消毒机具
将药剂施入土壤,以抑制土壤中对作物有害的微生物和害虫的机具。
2.我国开展安全施药保护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
2.1直接注入式喷雾机的使用。在机器上分别设置药箱与水,使农药原液从药箱直接注入喷雾管道系统,与来自水箱的清水,按预先调整好的比例均匀混合后,输送至喷头喷雾。与通常的喷雾机相比,它减少了加水、加药操作过程中机手与农药的接触机会,消除了清洗药液箱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2.2在大小型喷雾机上采用完善的过滤系统,从药液箱内加水,到药液从喷头喷出,中间经过4次以上的过滤。特别是自洁式过滤器的使用,避免或减少了喷雾系统的堵塞。
2.3在喷雾机上采用少飘(LD)喷头,因雾流中小雾滴少,可使飘移污染减少了33%—60%。在喷雾机的喷杆上安装防风屏,使常规喷杆的雾滴飘移减少了65%—81%。
2.4开发带有药液雾滴回收装置的循环式喷雾机。喷雾列雾流横向穿过作物叶丛.末被叶丛附着的雾滴进入回收装置,过滤后,返回药液箱。这既可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又可以减少飘移污染。
2.5对于某些农作物,采用叶片涂抹机械,直接将除草剂涂抹在杂草叶片上或对树木采用注射机械,直接将内吸性农药送入树木木质部位,依靠其传导作用分散分布于树木整体,减少农药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6开发研究光电控制喷雾机。在喷雾机上安装近红外光电传感器和控制电路,利用近红外光的反射辨别行间杂草,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喷洒系统,进行针对性的喷雾,无杂草的地方不喷雾,既可节省农药,又减少农药进入空间的机会。
2.7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如工程塑料、陶瓷、聚田苯和玻璃钢等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研究和运用。
3.高效低污染机械化质保技术
我国施药技术与施药机具落后,施药方式基本沿用大流量、粗雾滴甚至雨淋式、全面涵盖的喷洒方式。总防治面积的70%则是由手动喷雾器承担。各类机动植保机具的技术水平则停留在国外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喷射部件作业性能差,整机重量大,工作效率低,劳动湿度大。农药有效利用率低,据测定仅为20%—30%(发达国家农药利用率达60%—70%)。若按单位面积平均施药量计算,我国农药用量是美国的2倍多。大量的农药流入到土壤、水域、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雾滴帆施药量大,不少农药的残留虽严重超标,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并且还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4.小结
植保机械化是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植保机械化事关农业稳定增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生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事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级农业农机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植保机械化的重要意义,将加快推进植保机械化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国结合现有的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国家科研单位研制出了适用于不同作业领域的系列新型机具,这些机型相应的施药技术组成一个完整的“高效低污染机械化植保技术体系”。该体系的应用,可基本上解决我国主要农作物“粮、棉果、蔬”及草原、森林的病虫革害防治需求。该技术体系采用从送、低量、均匀精密喷洒施药技术,这种技术采用风送、低量、均年喷洒三项技术手段,提高靶标沉降率,减少农药流失,提高农药有效使用率,降低农药用量,提高防效,降低作业成本。要以保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为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要通过各类媒体,加大植保机械化作用的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与植保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装备和技术推广工作机制,加快高效植保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扎实推进植保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庄恒荣,洪绍宽.植保机构安全操作规程[J].农机具之友,1999,(4).
[2]张玲,戴奋奋.我国植保机械及施药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机化,2002,(06).
[3]农业部推荐农药品种和植保机械名单[J].湖北植保,2002,(06).
[4]陆泳平.植保机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湖南农机,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