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8年抗癌路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1984年查出胃窦癌中晚期,是绒癌,进行胃部切除术。医生瞒着我对家属说:“术后,也就活半年,你们要有思想准备。”
  今年,我患癌症后已活了28年,打破了“也就活半年”的预言,冲出了癌魔死牢!
  落实多种抗癌措施
  了解治癌症的过去和现状。首先,我手术不久,回到县城,让家属到县图书馆把所有有关治癌书籍全部借来,分期分批浏览一遍,结论是一句话:“早发现、早治疗。”没有发现治癌的最佳方案、方剂。我到书店选购了四本书: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抗癌杂谈》《抗癌中草药制剂》,山西人民出版社的《癌症300问》,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胃大部切除术的早期并发症》。通过以上了解,我明白,抗癌这条路,只能在医生帮助下,靠自己去闯。
  明确抗癌的用药原则。我的抗癌用药原则是两条腿走路,即一条坚持用医生开出的正规药物治疗;另一条充分利用民间丰富的偏、单、验方,有选择地进行治療。我严格按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遵医嘱:只化疗、不放疗。我用医生开出的口服药、静脉注射剂,按要求定时、定量用药,按时停药。为了增强免疫力,长期喝过人参蜂王浆、阿胶浆。在这期间,我每半年复查一次。每次复查中,大都情况正常。1993年上半年复查,发现“中度”细胞异常增生,手术后近十年,这是第一次出现“中度”异常。此时,医生发出警告:细胞异常增生分三度,轻度、中度、重度,如果出现“重度”,说明病又复发,又要手术。我根据医生的指教,用干扰素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得以恢复。
  在化疗过程中,各种抗癌药毒副作用极大。我在痛苦中,想起了张海迪是那样的坚强。我叫家属熬点菠菜粥喝,可是喝后不久,被无情地排出体外,菠菜仍保持着鲜绿色不变,说明我的消化功能极差。但我仍坚持喝些小米粥、大米粥、面糊糊。因为我坚信电影《少林寺》中老和尚说的“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这句话。吃饭是一样,“饭菜穿肠过,营养腹中留”。这种信念,让我在痛苦的化疗中,一直坚持、坚持、再坚持!
  1988年下半年,我去医院复查发现,因为长期服用抗癌药,造血功能受到损害,白细胞降到4000个以下了。医生让我停止服用抗癌药。从此,我从1984年到1988年,整整服用四年的正规抗癌药,全部停用了。
  谨慎选用偏方治疗
  我根据自己的病情,有选择地采用许多偏、单、验方进行治疗。1988年前,在使用正规抗癌药施治的同时,间歇、穿插、交替进行偏方治疗。1988年停止正规抗癌药治疗后,我只用偏方治疗,进行了三年。我向亲朋好友、老上级、老同事、老同学,各发一封告急信。信中说明,我现患胃癌,已手术,目前急需偏方,配合正规治疗,请您多提供一些,特别是别人用过的有效方剂。不久,大家纷纷回信。此时,一些好友、熟人也纷至沓来,登门献方。我立即动手,对其筛选,选出五个方剂。实施偏方的体会有五点:
  (1)攻补结合。在用毒性方剂的同时,应选些滋补性方剂配合治疗,以降低毒副作用,而增强人的免疫力,二者结合方能相得益彰。(2)正偏结合。我在化疗期间,总是选些滋补性方剂进补,以减轻正规西药给人体造成的伤害。(3)正确对待毒副作用。在长期用药中,必须有间歇时间,医生说7~10天即可,目的是防止毒性慢性积累,给人造成伤害。其次,要遵医嘱、按说明限量,这也是防中毒的要诀。毒副作用极强的方剂要停用。(4)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吃法。偏方能治病,我说不出具体原因。但我知道,保持方剂的原汁原味,就是为了保存方剂中治病的有效成分,即那些不为人知的某些活性物质。来访我的病人,大都难以接受,说不好吃,难以咽下,我总是劝他们说,以小苦换大甜(生命),何乐而不为?(5)循环用药好。我因疗病期长,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春、夏、秋要用鲜货,冬季要用冰、干货。这样顺其自然,循环用药,方便实惠。
  饮食运动好心情
  因为胃切除三分之二,容易变小,消化吸收功能差,我在术后较长一段时间,每日少吃多餐,吃易消化食物。随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食量,达到一日三餐。吃的食物要卫生,有利于治疗与恢复;不吃的食品,首先要防止对癌症有不好的影响。如霉变、腐烂的东西,油炸、烧烤食品。重视食疗,有意识地吃一些菇类、蛋类、奶类、豆制品等。从资料获知,为防癌转移,多吃些虾蟹壳。
  我从学生时代至今,总是喜欢活动,锻炼身体。病后主要是散步或做徒手操,每日早晚从不间断。病情好转后,逐步改为慢跑、骑自行车……至今坚持活动不辍。
  中晚期胃癌的我,竟活了28年的事实,又一次雄辩地说明,有些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其他文献
1949年以后,父亲一人到了海峡那一边,把母亲和年龄最小的三个子女一起留在南京武夷路22号那栋空空洞洞的大楼房里。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后,一夜之间,母亲由一位受人尊敬的夫人变成了反动官僚的家属,成了人人都以怀疑甚至敌视的眼光望着的“不可接触的人”。这是历史巨变必然带来的个人命运和地位的变化。  母亲以惊人的决断与毅力迅速地适应了这种变化。她主动上缴了留在身边的父亲的“反动证件”,以及一切可以让人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部队,我们的文化干事因为长得黑,大家都叫他杜黑子。杜黑子能干,那个时候的文化干事,实际上是部队一切大型活动的组织者。部队的每一项集会井井有条,繁复有序,和杜干事的调度当然分不开。人们调笑他是“吹拉弹唱,打球照相;迎来送往,布置会场;首长讲话,带头鼓掌”。偏偏杜黑子的老婆是农村妇女,两人没话说。杜黑子很快结识了唐山市的一个女大学生,两人书来信往,不久成了相好。文化人交好,免不了
1977年10月的一个下午,工友沈找到我,很激动地问我有没有看过当天的《文汇报》。我说没有,反问他是否说要涨工资了。工友沈批评我目光短浅,然后宣布说可以考大学了。工友沈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激动,可是他却发现我反应平淡。他并没有气馁,只是一个劲地怂恿我,他说已经动员了好几个人,人多热闹,考不上也不丢脸。我说,你疯了,咱们69届初中毕业生,拿什么去考,还是批判“四人帮”吧。最终我还是被工友沈说服了,
那是20世纪40年代,长期的战火,让许多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许多人背井离乡。他就是其中一个。那时,他才16岁,父母在做完馒头后,就被突如其来的炮弹炸死了。他身上除了父母留下的十个馒头外,别无他物。  路过一个村子,他发现一个女子昏倒在水井旁,是饿昏的。于是,他立即从怀里拿出一个馒头。女子吃饱后,他又拿出一个袋子,把剩下的馒头分了五个出去。分开时,女子拉着他的手说,如果战争结束,你还活着,请来找
1977年年底,我由甘肃兰州调到河北石家庄省银行工作。我一直做会计,厌倦了斗来斗去的政治,还想搞老本行。政治处却把我截留了,让我参加清理“文革”中的遗留问题。各单位都成立相应的办公室,有的干脆叫“摘帽办”,我又到“摘帽办”为“右派”摘帽子。  我初到石家庄,两眼一抹黑,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一无所知。“摘帽办”领导让我把某人的恶毒言论整理出来,我仔细翻阅某人的“右派”言论,都很一般,就说没什么恶毒言论。
许多人从电影中、歌曲中看到或听到过那个时代有关“小芳”的故事,但实际生活也许并没那么浪漫,“小芳”只是部分地区的个别现象。  也许是太贫困的原因,在延安时,山沟沟里的许多男子都打了一辈子的光棍,能找到对象并娶媳妇的大多是家境较好的。沟里的姑娘则只要有可能就会嫁到一个沟外的好地方、好人家中。能与我们一同下地干活的年轻姑娘中,只有一个地主儿子的童养媳,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同龄的女青年了。连配对安排的女十中
仿佛一夜间,我的记忆力开始减退,丢三落四、犯糊涂、脑子反应慢,各种症状接踵而至。买房交钱,一张四万的存折差三天就到期,硬是取出来,损失了一千多元利息。在银行拿到钱的一瞬间,灵光突现:“明明信用卡就可以透支五万呀,怎么忘了个精光?”  心还年轻,身体却不听使唤地奔着老龄走去。真是苦恼啊!“我不会60岁就得老年痴呆吧?这么早记忆力就衰退了。”我担忧地望着老公。他大笑:“那我就让你拖一遍地,再拖一遍地,
西汉时期,名医淳于意为父亲治病,久不见效。有一天因事外出,弟子见老师开的药方中,一味主药用量偏小,以为是老师疏忽,就加到足量,病人服药后,即刻好转。  淳于意很奇怪,弟子便如实相告。淳于意恍然大悟,因慈父病重,此药药性猛烈,自己开处方时总是思忖再三,本该用足的剂量打了折扣。  此所谓旁观者清。面对病中的亲人,名医也会犯糊涂,一般家属如我们,表现更甚。  我们往往惊慌失措,准备请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