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本文就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旨在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21世纪需求的创新型护理人才,为学生走向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临床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已从原来的单纯技术型转变成今天的全面综合型。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课程体系中为学生从事护理工作提供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的主干课程。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情感、诱导思考、启迪智慧、培养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就这些方面的教学方法改革谈几点体会。
1 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现代護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对象层次的提高,对护理学基础教学提出更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的关键。护理学基础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更新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成单纯的护理技术人员,转变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精神,能够促进护理工作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传授“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护理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传授“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知识与技能;从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具有参与教学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积极活动的主体,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的全面人才。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情景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追求与探索,真正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景,寓教于乐。
2.2 以问题为中心的病历式教学法(PBL)目前,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病历式教学法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护理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PBL方法设计临床病例,根据病历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成因。这种方法可以充实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铺床时,设计病例:“患者,男,37岁,工人,2 h前因诊断为急性肠梗阻而急诊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肠粘连松解术。现应为病人铺一个什么床?”为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必须区分备用床、暂空床和麻醉床的使用目的,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麻醉床使用目的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实行“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式学习模式,将自主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教师课前将项目中的任务布置给各任务小组→学生自主策划任务完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护理人体验→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指导→课上选取任务小组中的一名学生把任务完成情况向全班汇报→其他学生评论优缺点,应具备的情感、态度、沟通技巧及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师总结强调掌握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将涉及的理论知识、应具有的素质予以启发、诱导、点评,完成合作性学习任务。
2.4 “鼓励创新”教学法在教学中,鼓励各学习小组学生根据任务完成中碰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实践操作,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兴趣、体会,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例如在学习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中,学生认为书上的方法有些不可取,去探索一个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据此,教师对突出的创新思路给予鼓励并加分。
3 小结
高职毕业生的优势应该是综合能力强,并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见长。上述能力的形成,必须根植于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中,抓住护理学的特点,突出教学环节,把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作为最终目标,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施教,以人为本,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合格护理人才为宗旨,为给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73
[2]袁义厘,耿桂灵.护理综合性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情境演练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 123-1 124
[3]刘宏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2004:19-84
临床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已从原来的单纯技术型转变成今天的全面综合型。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课程体系中为学生从事护理工作提供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的主干课程。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情感、诱导思考、启迪智慧、培养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就这些方面的教学方法改革谈几点体会。
1 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现代護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对象层次的提高,对护理学基础教学提出更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的关键。护理学基础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更新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成单纯的护理技术人员,转变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精神,能够促进护理工作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传授“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护理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传授“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知识与技能;从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培养学生具有参与教学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积极活动的主体,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的全面人才。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情景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追求与探索,真正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景,寓教于乐。
2.2 以问题为中心的病历式教学法(PBL)目前,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病历式教学法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护理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PBL方法设计临床病例,根据病历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成因。这种方法可以充实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铺床时,设计病例:“患者,男,37岁,工人,2 h前因诊断为急性肠梗阻而急诊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肠粘连松解术。现应为病人铺一个什么床?”为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必须区分备用床、暂空床和麻醉床的使用目的,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麻醉床使用目的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实行“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式学习模式,将自主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教师课前将项目中的任务布置给各任务小组→学生自主策划任务完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护理人体验→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指导→课上选取任务小组中的一名学生把任务完成情况向全班汇报→其他学生评论优缺点,应具备的情感、态度、沟通技巧及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师总结强调掌握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将涉及的理论知识、应具有的素质予以启发、诱导、点评,完成合作性学习任务。
2.4 “鼓励创新”教学法在教学中,鼓励各学习小组学生根据任务完成中碰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实践操作,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兴趣、体会,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例如在学习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中,学生认为书上的方法有些不可取,去探索一个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据此,教师对突出的创新思路给予鼓励并加分。
3 小结
高职毕业生的优势应该是综合能力强,并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见长。上述能力的形成,必须根植于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中,抓住护理学的特点,突出教学环节,把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作为最终目标,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施教,以人为本,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合格护理人才为宗旨,为给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73
[2]袁义厘,耿桂灵.护理综合性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情境演练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 123-1 124
[3]刘宏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2004: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