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熊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367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上海知青初到东北林区,面对茫茫大森林,他们既好奇又恐惧,因为听过许多猛兽伤人吃人的故事,所以进山干活总是战战兢兢,草木皆兵,尤其害怕遇上黑熊。传说黑熊一旦遇到人就主动攻击,并且穷追不舍,逮住人按倒后用带刺的舌头将人脸上的皮肉舔掉,故事带着浓烈的血腥味,特别吓人。
  听多了恐怖故事和传说的十八九岁的女知青住工棚子,晚上不敢到屋外解手,白天不敢走山路,总觉得密林中有一只只凶猛的野兽藏在草丛中窥视人,随时可能跳出来袭击人。天长日久,并未听说谁被猛兽所伤,大家的胆子才逐渐大起来。
  一年春天,两个女知青给我们在山场伐木的工友送饭,她俩一个挑着馒头,一个挑着炖豆腐和开水,有说有笑地走在运材道上,眼瞅着再过一条小河就到作业点帐篷了,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回头一看,吓得头发都快竖起来了。一大一小两只黑熊在身后不远处跟着她们呢。她俩吓得魂飞魄散,扔下挑着的饭菜,连滚带爬地跑到作业点。几个工友闻声从帐篷里跑出来,见两个姑娘脸吓得煞白,话都说不完整了。便招呼几个知青,拿上大斧扳钩向来路寻去。
  在小河边,一大一小两只黑熊正围着箩筐不紧不慢地吃呢。估计它们是一对母子,刚结束冬眠爬出地洞,正饥肠辘辘地四处游荡找食物,可青黄不接的早春,实在难觅果腹的东西。正游荡间,嗅到饭菜的香味,便身不由己地跟了上来。知青们见自己的午餐被黑熊掠食,不知为什么,竟没人按常识用大斧敲击树干恐吓它们,也没人大呼小叫示威,只是好奇地像在动物园似的看着它们。此时,两只黑熊边咀嚼着馒头,边慢条斯理抬头向我们看了看,然后突然停下不吃了,大的轉过身领着小的,慢腾腾地向林子里走去。在一个山冈上还回头望了望,然后上下左右摆了摆头,好像是表示感谢,又像是表示对不起。
  我们近距离地观察着那对母子,发现它们丝毫没有人描绘的那种凶恶暴戾,倒觉得它们某些地方与家里的动物很相似,行动很温驯。从没把食物全吃掉的情况看,又觉得它们似乎通人性。有个知青说,他觉得这对黑熊母子在缺少食物的季节里生活一定很艰难,特别是那只又小又瘦的,看着就可怜,不知怎样空着肚子熬过这寒冷而漫长的冬天。
  那顿午餐黑熊吃了一半,我们吃了另一半,虽然每人都只吃了个半饱,但没人表示怨恨它们,七嘴八舌的言语中却包含许多怜悯与宽容。三十年后,我回忆起那次遇熊的故事,眼前浮现的那些善良和纯真的面孔,依旧清晰而亲切。
  (张秋伟摘自《甘肃日报》
  2017年4月18日 图/兜子)
其他文献
一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我是湖北襄阳人,12岁那年在老家开始做乡村小学的民办老师。如果我不离开老家,一直做下去,就会转成正式教师。  我不能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日子,来到了北京。我要看看大世界。那年我20岁。  来北京以后,过得不顺畅。主要因为我懒散,手脚不利索,笨。别人花半个小时干完的活,我花三个小时也干不完。手太笨了,比一般的人都笨。上饭馆做服务员,我
王宜振,1946年出生于山东东平。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著有《笛王的故事》《中国彩色童话》《少年抒
读了2005年第6期《中国统计》发表的“该不该计算绿色GDP”文章之后,有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与其该文作者杨树庄同志共同商榷。正确解读绿色GDP绿色GDP是绿色核算的一个核心指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记得是在2013年的夏天,应友人邀,参加一次酒聚,席间与来自中原故乡的骆玉安先生相识。有同乡之谊,大概加之酒精的作用,于是我答应了写作“苏州叶氏文学世家评传”的邀约。等到第二天早晨,酒醒之后的我才意识到,昨天应下写作任务,有些冒失和轻率了,因为手头的工作,已经够忙的了。而写出近二十万字的专著,特别是又想写得好一些,绝非易事。但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然承诺,就不能反悔了。于是,就反过来想想。这个
穿上登山鞋,背上背包,挎上相机,骑上单车,我们去广阔的草原,去看草原夜里的星星与月亮;我们去坐一趟绿皮火车,去偏远的小镇感受不同的风情;我们去烫人脚趾的沙漠,去聆听每一
期刊
喜欢王祥夫的散文《母爱》,文中有一段喝酒的描写让人感动:“我才喝了三盅,母亲便说,喝酒不好,要少喝。我就准备不喝了。刚放下盅子,母亲笑了,又说,挺长时间没回来了,就再喝点。我又喝。才喝了两盅,母亲又说,可不能再喝了,喝多了吃粥就不香了。我停盅了。母亲又笑了,说,喝了五盅?那就再喝一盅,凑个双数吉庆……”  母亲一再让儿子喝酒,又一再阻止兒子喝酒,这种想让儿子尽兴又担心儿子健康的矛盾心理感人至深。 
我认出唐克是因为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他眼里的神情。近二十年了,他的脸几乎没有原来半点痕迹,圆脸成了长方脸,柔和的眉毛鼻子都有了棱角,眼睛的形状也大变样了,但对视那一刻,我脱口喊出他的名字,他也张嘴唤了我,向我走来,拥抱了我,近二十年的光阴在拥抱中消失了。  唐克兴奋地说第一眼就认出我,他声调扬起,情绪很高,我感觉到更多熟悉的东西,从近二十年的岁月隧道中穿越而回,亲切而动人。看得出他有很多话,我也
阳春三月,惠风和畅,春意盎然,梨花风起正清明,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清明前后,河南籍著名作家刘庆邦都会专程从北京赶往周口沈丘老家为母亲扫墓,顺便见一见周口刘庆邦文学研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