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

来源 :共产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za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0年11月8日,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今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最崇高的理想, 伟大的党啊!英明的毛主席!有了您,才有了我的新生命。我在九死一生的火坑中挣扎和盼望光明的时刻,您 November 8, 1960 is a day that I can never forget. Today, I have glorifiedly joined the great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realized my loftiest ideal and great party! Wise Chairman Mao! With you, you have my new life. I am struggling in the fire pit of nine deaths and hope for a bright moment, you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06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颁奖晚会,至此为期两个月的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活动落下帷幕。中国之声的于芳、向菲,经济之
摘 要:女性人才观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表现的极为重要的思想,书中他成功塑造了多为栩栩如生的女性艺术人物,更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其出众的才华以及宽阔的胸襟志向。小说中反映了作者“巾帼不让须眉”的美好理想,也衬托出了作者对小说中女子才人悲惨命运的痛惜,用以痛斥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人才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梅河口市中和镇二八石村 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加强了 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 设,着力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促进了经济工作和精神文明建 设,去年集体收入23万元,人 均收入4705元,成为
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民间文学及相关民族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JG392。  摘 要:从文化生态视角建构民族文艺学,“诗意”是其主要追求,是人类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感触。由于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等原因,我国少数民族文艺有其独特的诗意追求。“诗意”是民族文艺生发的升华,是民族文艺构成的血液,是民族文艺的灵魂,“诗意”是民族文艺思想及审美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艺;诗
逍遥是庄子全书的重要思想线索,理解逍遥对理解庄子思想有重要意义。逍遥是对自由的直观体验而不是界定,想要实现自由,必须超越个体与群体、理想与现实、身体和心灵这三对矛
摘 要:沙恭达罗与秦香莲她们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养成了不同的性格。她们在面对同样的悲剧时,却产生了不一樣的结果。她们都是被不平等的男女社会所支配玩偶,成为了婚姻的“陪葬品”。  关键词:弃妇;比较;同命运;异结果  作者简介:韩林蒙(1995-),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
作者简介:赵梦琪(1985-),女,汉,黑龙江省绥棱县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1  在中国的诗坛上,屹立着两位不朽的巨人,他们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并称“李杜”,那就是李白和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为中国文学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作为在唐诗领域中最为出色的
期刊
摘 要:《错误》是我国著名诗人郑愁予先生的经典作品。整首诗意蕴深厚,画面唯美,是不可多得的现代诗作典范,多次被海内外收入教材,广为流传。无论是从整首诗的语言、意象、意蕴层面还是从诗歌的抒情主人公的刻画与诗歌意境的构建,都具有典型性。本文结合文本层次的相关理论对该诗歌进行了分析。《错误》仅有95个字,之所以被海内外广为流传,是因为它不仅融入了中国传统诗歌风格,更吸纳了更多文化种类的风格风貌。因此,具
摘 要:对于审美观的概念,中西方就有许多的解释。何为美?在这篇论文里,作品《恨海》展现了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观,在这里不评论这样的审美观是否正确,只是简单地从《诗经》里的诗句总结作者这样的审美观的形成来自哪些方面,也简单说明作者吴趼人写作的这篇言情小说也存在着局限性。  关键词:《诗经》;《恨海》;审美观  作者简介:佘宗荧(1993.8-),女,傣族,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人,云南民族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
摘 要:土地神是民间最为广泛的信仰之一。土地神又称为社神。二者的区别在于:供养祭祀土地神的主体是庶民;社神是国家祭祀的,因此常用“社稷”代替国家。对土地神的信仰源于对土地自然的崇拜。因此,早期的土地神的形象是模糊的,原始自然的崇拜。对土地的自然崇拜逐渐“人格化”其祭祀的对象、仪式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本文将结合文献资料和在前人的研究基础浅析先秦时期社神、土地神信仰的缘起、变化历程。  关键词:土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