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口译语言转换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交往日益密切,在这种背景下英语成为国际语言。随着中外文化的交往,口译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口译成为很多译者关心的问题。在实际的口译过程中,一般都应当坚持忠实的原则,即把听到的内容直接翻译出来。但是在直译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跨文化带来的语言结构差异等问题,这就增加了翻译的困难。在笔者看来,口译应当以表达含义为核心,在传达语意的同时,保持翻译语言的一致性即可。
  关键词:全球交往;口译;英语;语言结构
  口译是一种复杂的翻译活动,与笔译不同,口译要求译者用口语传达的方式,直接把译入语转变为译出语。一般来说,口译要求讲者在讲话的同时直接进行“同声翻译”。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翻译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交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交往加深,翻译也已经成为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专业的口译人员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尤其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科技内容时,口译、笔译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语言本身的形成与各国的文化、习俗等都有着密切联系,而口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往往没有笔译人员那么多时间来推敲思考,因而在面对跨文化带来的语境、语法差异,都是口译人员必须注意的。培养专业的口译人员,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国际的合作交流起到关键作用。
  一、英汉口译的阶段
  根据法国释意派的理论,翻译并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活动,即只是把翻译看作词汇和语法的转变。在释意派的理论下,翻译是译者以语言符合为基础,以自己对语言国家的了解和认知对原有意思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解释。因而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口译进行的目的并不只是单一的把言语一对一的翻译过来,而是要达到与原意等和的一张效果,因此口译实际上也就是一种传达意义的过程。
  对于英汉口译来说,翻译的过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听清语言并理解背后所蕴含的知识。这一阶段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对译者的知识储备要求也比较大。第二阶段是脱离语言的阶段,即要求译者在摆脱原有语言后,记住概念性的内容。简单说就是要求译者对所要翻译内容的记忆,并不是通过语言词汇来记忆,而是通过语言中所要表达的内涵来记忆。第三阶段是信息重组阶段,即译者用一种全新的模式去解释原有的语言,组织成新的句子,但表达和原有语言同样含义的内容。
  二、英汉口译语言转换过程中的难点
  英汉口译是最常见的口译种类,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我国教育阶段几乎已经成为一门公共性学科。虽然很多人都懂英语,也能听懂英语,但并不是每一个会英语的人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口译工作者。口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结合翻译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总结为如下两方面。
  首先,口译受到跨文化的影响。在口译的第二阶段,实际上就是要求口译工作者拥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果只是直接把听到的英语翻译成汉语,那么必然会有很多错误。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有很多差异,同时英语国家的很多文化习俗也与我国传统习俗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跨文化带来的问题是口译首先面临的困难。
  其次,口译对英语能力要求更高。口译与笔译不同,在笔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查资料甚至请教老师、同学来解决问题。但口译往往面临着同声翻译的过程,没有时间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口译者需要有相当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以及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
  三、如何更好的进行英汉口译
  跨文化差异问题是英汉口译面临的最常见问题。但是在口译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时间来解决问题,因此这就对口译者日常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译者需要进行大量的英语专业训练。除了常见的听说读写外,译者还要习惯不同的语法习惯。虽然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国家虽然都使用英语,但是在使用的语法、含义等习惯上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译者需要对英语的常见语法进行大量的归纳总结,进行专项训练,从而提高基本功。
  其次,译者要增加跨文化内容的训练。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在语言使用上都有着本国特色。很多外国人在讲话时也会加入自己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等,这就要求译者除了要进行专业的英语能力训练外,也要加入更多人文文化训练。除了平时大量的知识补充外,译者在翻譯前如果了解翻译对象的基本情况,可以事先做准备,了解翻译对象的国家、文化背景、用语习惯等,这些准备工作对于口译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全球化进程下,国与国之间交流日益密切,促使了口译人员承担了交流桥梁的作用。受到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口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迅速的转变思维方式。虽然口译强调“直译”,但是不能把“直译”僵化理解。口译进行的翻译活动,最主要目的是传达“含义”,只要“含义”表达对了,完全可以使用国人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方式。这一方面要求口译者要拥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对口译这的英语基础有更高的要求。在培养英汉口译者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大量的训练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也要加入跨文化内容的教学。只有双管齐下,才能真正提高口译者的口译能力,让口译在国际交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节奏训练是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课程,能够对幼儿形成良好的音乐启蒙,提高幼儿音乐水平。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将节奏训练作为教学重点,系统全面地对幼儿的音乐接受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为幼儿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不断创新和完善幼儿节奏训练的方法。本文将重点就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节奏训练  幼儿阶段是形成对音乐知识的初步感知和认
摘要:语文教育首先须是人文教育。尤其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失落的现状,重建课堂教学人文性已成当务之急。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通过思考,旨在探寻重建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失落;重建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基本内涵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
摘要:音乐是人类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音乐能提高幼儿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语言能力及促进其德育的发展,还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而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所谓的节奏就是将长短不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这种组合称之为节奏,节奏是幼儿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而且掌握好节奏还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因此,在对幼儿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节奏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
摘要:政工师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一份子,在企业管理中逐渐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被社会称之为企业思想的灵魂师。政工师往往在当今的社会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因此如何发挥政工师的先锋带头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旨在通过论述政工师在企业中的具体作用及如何更好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来进一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政工师;企业管理;作用;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和变革,企业
摘要:种植业仍为我国农业主要成分。加强农业技术传播推广可有效推进种植业发展,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完善的农业技术体系建立,能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催化剂”作用,能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但我国东中西部、平原与山区、沿海与内地农业科技水平普及程度不一,农民的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要以农业技术推进种植业的发展,必须得
摘要: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的学科。本文就培养中学生的政治学科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希望对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实际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学生;政治学科  本人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深感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的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潮流。为了跟上现代政治学科教
摘要:学术精神是治学的根本所在,立根于此,学术事业方能硕果累累,绵延数千年而不断。学术界欲蓬勃发展,还需要一种高贵的精神气质,这便是学术的贵族精神。  关键词:学术;贵族精神;创新求真;博观约取;心怀天下  学术精神是在学术事业发展中长久存在、不断升华的精神动力。其首要的就是坚守学术、追求真理的精神。陈寅恪先生曾言,研究学术最主要的就是要有自主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一个人只有把追求真理当做内心的需要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居住的室内设计环境的要求已从传统的遮风挡雨向舒适与美观并存的客观需求转变。由于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质量与外观提出较高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工作人员对传统室内设计的方式进行创新,从而研究出一种美观与质量共存的室内设计装饰材料。而清水混凝土装饰元素的应用,正好可满足这一要求。文章主要从清水混凝土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设计要求出发,对清水混凝土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国家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