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人腹泻患者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来源 :国际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人腹泻患者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519份14岁以上腹泻患者的腹泻粪便样本和相关病例临床信息,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星状病毒检测,对星状病毒阳性PCR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

结果

星状病毒检出的阳性率为6.7%(35/519),其中男性为15例,阳性率为5.6%(15/270);女性为20例,阳性率为8.0%(20/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6,P= 0.261);季节高峰出现在10月(17.5%,14/80);在≥60岁的年龄组中检出率最高(8.9%,7/79)。对35份星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获得24株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7株(70.8%,17/24)为经典的HAstV-1型星状病毒,同时检测到4株HAstV-2型星状病毒,1株HAstV-4型星状病毒,1株HAstV-5型星状病毒,1株HAstV-8型星状病毒。

结论

星状病毒是北京市成人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HAstV-1型是流行优势株。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究不同亚型肠道病毒-D68型(EV-D68)的3C和3D非结构蛋白序列及结构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通过将近年来世界各国EV-D68流行株(主要为中国株和美国株)的VP1核酸序列进行比对,利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型,选取各型的代表株,利用其3C和3D蛋白的核酸序列构建进化树并同时利用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建模,以进行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体外抗寨卡病毒的疗效。方法通过测算热毒宁注射液在Vero细胞上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和最大无毒浓度(TC0),将药物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采用免疫荧光法和q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热毒宁注射液对寨卡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的病变效应及病毒滴度;将热毒宁注射液原液2倍倍比稀释,采用细胞活性实验检测不同稀释度药物对寨卡病毒感染细胞的活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浓度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