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愈合机制的探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SX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针孔处内皮细胞损伤是正常吻合口主要产生血小板吸附聚集的部位。(2)内皮细胞损伤后修复的过程分三个阶段。血小板吸附充埋期,在术后1小时内最明显、也是临床中吻合口最易形成血栓的时期。纤维素覆盖期,在术后2小时开始明显,24小时达高峰,纤维素的形成为内细胞的生长形成支架。此期尚有形成血栓的机会。内皮细胞生长期,术后48小时在吻合针孔处即可见内皮细胞生长,术后72小时47%针孔已有内皮细胞生长,因而吻合口形成血栓的机会明显减少。(3)根据本实验提出在吻合血管时血管内膜的外翻,减少内皮细胞损伤范围与程度(括括针孔大小,缺血时间、操作方式)是预防血管吻合口栓塞的关键。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严重创伤215例,成功208例,失败7例,成功率96.7%。讨论了采用带血管蒂的皮瓣、肌皮瓣、骨皮瓣转位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时,解剖层次清楚,一期复盖创面和修复深部组织。
期刊
本文报告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是以胫后动脉下皮肤穿支动脉1~3支为基础的皮瓣。临床治疗3例胫骨下端骨折感染伴钢板外露病例,效果良好。该皮瓣不切断血管、不含肌肉。适用于胫前下1/3、踝关节周围和足底后部的修复。同时操作简单,是修复上列部位的最佳皮瓣。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介绍经作者改进的显微外科法摘除腰椎间盘及其特殊器械。从1984年2月以来用此法治疗了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病检证实均为髓核退变组织。随访6~52月,平均24.7月,优25例,良5例,无手术并发症。结果表明在显露和操作以及疗效等方面,以改进的显微外科法摘除腰椎间盘为优。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