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氨基-1-(2-羟乙基)吡唑合成工艺条件优化

来源 :化工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3-乙氧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和羟乙基肼为原料.经环合、水解等一锅法合成5-氨基-1-(2-羟乙基)-4-甲酸吡唑.然后加热脱羧得到5-氨基-1-(2-羟乙基)吡唑。考察了环合反应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对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物质的量;通过正交设计优化了水解反应的工艺条件。产物收率73.8%.高于文献报道值57%。
其他文献
安全的食品不仅关系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企业、商家和消费者的极大关注.
考察了TS-1催化剂在过氧化氢氧化苯一步法制苯酚反应中的催化效果,研究表明在反应初期TS-1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但易失活;采用XRD、SEM、微结构分析、TG-DTA多种方法分析反应前后
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80、吐温20、DC-193、AES和OP-10等复配成复合表面活性剂。在发泡剂与固化剂种类和用量相同的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复合表面活性剂对酚醛树脂进行发
多年来公共场所卫生评价,多以各项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单项对比,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各年各地的综合情况.本研究引用Topsis法来评价开封市1998-2002年公共场所卫生工作,并
通过溶剂热法和无皂乳液聚合相结合.制备了P(St—MMA)高分子纳米微球。并以吸附沉积的方式在其表面沉积了Ag金属纳米粒子.最后将青霉素酰化酶共价连接在微球表面。初步研究了微球
介绍了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催化剂首次器外再生及再生后的应用情况,并与再生前及新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器外再生不但避免了器内再生过程的设备腐蚀
<卫生研究>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公共卫生专业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国公开发行,从文献计量角度,对其载文及作者进行了统计分析,有助于读者对该刊的特点、论文质量、学术
合成了稀土铽配合物Tb(OPr^i)(acac)2,通过配合物中稀土铽离子与醇酸树脂涂料中的羰基发生配位作用后将铽离子引入到涂料中,制得了在紫外灯照射下可发绿光的醇酸树脂涂料。用紫外吸
作者就近年来离子液体/有机两相催化在加氢、氢甲酰化、齐聚、Heck反应和羰基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基于氟硼酸根(BF4-)或氟磷酸根(PF6-)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在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