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什么是高效课堂?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最少的讲解,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初中物理课堂的高效怎样构建,如何生成?本文从做好教师自身的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67-01
物理是一门具有很强思维性、逻辑性、抽象性以及实践性的科学学科,它的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物理学中对各种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等进行提炼总结,而这些现象与规律有时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说的“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而在实际生活当中,任何物体都是绝对不可能会处于一种完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的,因此很多逻辑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不太好理解,以致一些不太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会在对这一点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很难将之与实际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很难想象一个物体是如何在无摩擦状态下永远都处于运动状态或者永远都处于静止状态,自然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点知识。所以说,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是造成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才能够实现课堂上的高效教学。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做好自身的能力提升,为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基础
物理是一项以研究生活现象为主的科学,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物理知识的影子,生活中的现象都是物理原理的直接体现。近些年来随着学生学习知识途径的拓展,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所以想要做好物理教学,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人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做好教学工作。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物理知识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古诗中就涉及到了运动、声、光、热等内容,运用学生熟知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就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度,当然这就需要教
师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以便能够更好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多钻研、多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
二、精心设计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良好问题情景,教师不能轻易放过,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例如在讲功率时,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模仿速度的教学方法,举例:爷爷和小孙女上楼,体重不一样,上楼用的时间不一样,谁做功快呢?给出具体数据,很快学生想到算出一秒钟谁做功多?顺理成章地得出功率的概念和公式。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改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理论结合实践也是物理科目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加深学生学习感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动能、勢能转化的时候,传统的教学很难使学生理解,如果教师采用动面演示、实验操作,就能够使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演示,提升学生的学习感知度。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教学手段的改善,多运用实验、演示等手段进行授课,以便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做好实践锻炼,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及时的转化为实践技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做探究性学习,共同努力完成所安排的学习任务的新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合作学习以多小组为基本单位,可以开展三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二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三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比如,在教有关光的章节时,先让同学们分组做研究光的传播现象的实验。全班分为五组,每组分别提供清水、油、墨水、酒精等液体材料,组内还可选取一些辅助材料,例如:粉笔灰、激光器、瓶子、玻璃等等。要求组内学生协商后自行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有的组在实验中无法看到光在液体中的传播途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并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最终,学生发现,水中有反光的悬浮物时,悬浮物能够起到反光作用,这样才能让我们看到光在水里的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江洁.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1-12-15.
[2]初中物理教学反思[OL].2012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67-01
物理是一门具有很强思维性、逻辑性、抽象性以及实践性的科学学科,它的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物理学中对各种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等进行提炼总结,而这些现象与规律有时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说的“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而在实际生活当中,任何物体都是绝对不可能会处于一种完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的,因此很多逻辑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不太好理解,以致一些不太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会在对这一点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很难将之与实际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很难想象一个物体是如何在无摩擦状态下永远都处于运动状态或者永远都处于静止状态,自然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点知识。所以说,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是造成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才能够实现课堂上的高效教学。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做好自身的能力提升,为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基础
物理是一项以研究生活现象为主的科学,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物理知识的影子,生活中的现象都是物理原理的直接体现。近些年来随着学生学习知识途径的拓展,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所以想要做好物理教学,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人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做好教学工作。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物理知识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例如“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古诗中就涉及到了运动、声、光、热等内容,运用学生熟知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就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度,当然这就需要教
师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以便能够更好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多钻研、多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
二、精心设计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良好问题情景,教师不能轻易放过,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探究欲望。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例如在讲功率时,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模仿速度的教学方法,举例:爷爷和小孙女上楼,体重不一样,上楼用的时间不一样,谁做功快呢?给出具体数据,很快学生想到算出一秒钟谁做功多?顺理成章地得出功率的概念和公式。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改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理论结合实践也是物理科目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加深学生学习感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动能、勢能转化的时候,传统的教学很难使学生理解,如果教师采用动面演示、实验操作,就能够使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演示,提升学生的学习感知度。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教学手段的改善,多运用实验、演示等手段进行授课,以便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做好实践锻炼,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及时的转化为实践技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做探究性学习,共同努力完成所安排的学习任务的新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合作学习以多小组为基本单位,可以开展三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二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三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比如,在教有关光的章节时,先让同学们分组做研究光的传播现象的实验。全班分为五组,每组分别提供清水、油、墨水、酒精等液体材料,组内还可选取一些辅助材料,例如:粉笔灰、激光器、瓶子、玻璃等等。要求组内学生协商后自行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有的组在实验中无法看到光在液体中的传播途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并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最终,学生发现,水中有反光的悬浮物时,悬浮物能够起到反光作用,这样才能让我们看到光在水里的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江洁.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1-12-15.
[2]初中物理教学反思[OL].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