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方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验方:四参定悸汤
  出处:当代上海名老中医张镜人四参饮和古方安神定志丸加减而成。
  组成:太子参、生百合、回心草、生龙齿各30克,丹参、苦参、茯苓神、远志各15克,南(北)沙参、郁金、炒枣仁、节菖蒲、绿萼梅各12克,生甘草6克,莲子心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安神定悸。
  主治: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早搏、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动过速等辨证属于气阴两虚、淤热互结、心神不宁者。
  方解:快速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 张镜人老先生所创制的“四参饮”原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而设,但病毒性心肌炎与快速性心律失常病机相同,均为虚、淤与热。病毒性心肌炎多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因该类患者主要以心悸为临床表现,因此合安神定志丸以养心安神,定悸复脉。
  安神定志丸是清代程國彭所著《医学心悟》中的名方,“有惊恐不安卧者,其人梦中惊跳怵惕是也,安神定志丸主之”。药物组成为:茯苓、茯神、人参、菖蒲、远志、龙齿、朱砂等,具有镇惊安神、益气宁心的功能。
  方中,太子参补气,丹参苦寒清泄,入心肝两经除烦安神,古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有抗快速性心律失常作用;沙参滋润上焦,其力虽薄,但不恋余邪(如热邪较盛,用南沙参;如阴虚偏甚,则用北沙参);郁金为血中气药,擅入心活血通滞,取其辛开苦降,芳香宣达,对淤热所致胸闷、心悸有较好的效果;莲子心长于清心除烦,炒枣仁宁心安神,调肝安魂,俱为治疗虚烦惊悸不眠之良药;远志、节菖蒲养心安神,化痰散郁;生龙齿宁心定悸;快速性心律失常日久多合并肝郁,故用绿萼梅疏肝解郁;回心草为云南产草药,载于《中药大辞典》,性味淡,微甘苦,功用“安神镇静,治心脏病心慌、心悸、神经衰弱”,本方用之以加强安神定悸之效;甘草养心和中。诸药相合,益心气,滋心阴,安心神,缓心脉,攻补兼施,升降通调,相辅相成,其效益彰。
  临床加减:如淤热较重,证见舌质暗红,有红点者加丹皮15克,赤芍、黄连各12克;失眠者加合欢花15克,夜交藤30克;大便稀薄者加芡实、炒山药各30克,煨诃子15克;腹胀纳呆者加甘松、焦谷芽、焦三仙各15克;烦躁者加栀子12克;胸痹心痛者加瓜蒌15克,元胡、赤芍各12克;痰热内盛加黄连、陈皮各12克,半夏10克。
  【典型病案举隅】
  例1.窦性心动过速案
  马某,女,38岁。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检查正常,柯萨奇病毒抗体阴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服用心得安时症状稍有减轻,一停药则症状如故,甚至加重。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数。心率:116次/分,律齐,心脏杂音(-)。
  辨为气阴亏虚、热淤阻脉、心神失养,治以益气养阴、凉血活血、宁心安神,药用太子参、生百合、生龙齿各30克,苦参、诃子、丹参、丹皮、远志、茯苓神各15克,南沙参、赤芍、黄连各12克,甘草6克。服7剂心悸症状基本消失,又服10余剂巩固疗效,1月后随访病情稳定。
  例2.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案
  周某,男,65岁。患者心肌炎病史20年,20年来心悸反复发作,心神不宁,精神状态较差,遍诊于中西医,疗效欠佳,病情时轻时重,服用心律平已近1年,病情仍未控制,心理负担较重。现阵发性心悸、胸闷、气短,伴头晕,纳差,乏力,夜寐不安。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中部少苔,脉沉弦细。血压:126/80mmHg,心率:120次/分,心律不齐,早搏每分钟少则5~6次,多则16~17次,心脏杂音(-)。心电图提示:频发房早,呈二联律。
  证属气阴两虚、心神失养,治以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方药:太子参、生百合、生龙齿各30克,苦参、炒枣仁、黄连、郁金各12克,麦冬、茯苓、白术、茯神、合欢皮、夜交藤各15克,甘草6克。服上药7剂,心悸、胸闷等较前明显减轻,睡眠亦有改善。此后复诊均以上方为基础随症加减,又服40余剂,心悸、胸闷、气短,失眠等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心电图在正常范围。偶尔还有少许早搏出现,但不明显且很快消失,仍不定期服用中药。
  例3.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案
  郑某某,女,30岁,因长期服用减肥药后出现心悸症状,既往曾在当地医院服用心律平等西药治疗,症状稍有减轻,一停药则症状如故。现在表现为心悸,劳累后症状加重,平素眠差,夜梦多,大便干,小便尚可。舌质暗红,舌尖红甚,苔白,脉沉细结代。查体发现,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心率:76次/分,每分钟可闻及早搏>5次;心电图示:窦性﹢异位心律; HR:78次/分,频发室性早搏。
  中医诊断为:心悸,辨证为气阴亏虚,淤热互结证,治以益气养阴,活血清热,安神定悸。方以太子参、生百合、芡实、生龙齿各30克,丹参24克,苦参、甘松、茯苓神各15克,北沙参10克,郁金、炒枣仁、远志、节菖蒲、回心草各12克,莲子心3克,甘草6克。服7剂后患者心悸症状好转,早搏较前减少,睡眠、大便都有明显改善,此后复诊随症加减再服40余剂,未再诉心悸,早搏明显减少。
其他文献
流鼻血可能是由于天气干燥或者情绪波动而出现的一种自然表现,多数人不会重视这个问题。有些人鼻腔血管本身比较脆弱,很容易破裂,一旦碰到硬物或是受击,就会出血;而有些则是因为鼻腔干燥或感染造成的。只要及时处理,这种出血不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然而,老年人流鼻血很可能是高血压疾病的危险信号。专家表示,高血压动脉硬化使血管壁弹性变差,血管壁压力变高,破裂出血。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若经常流鼻血,则需要
1.炒糯米粥  组成与用法:将糯米置于铁锅内,开火炒至金黄色,然后以其煮粥食,用量随患者食量而定,每天3次。  功用:益气健脾,主治乳糜尿。  乳糜尿属中医“尿浊”范畴,该病有虚实之分,实证因湿热,病在膀胱,尿浊而浓,或伴尿频尿痛;虚证多责之脾肾,尿浊不浓,少见尿痛。炒黄的糯米有益气健脾之功能,本品所治之乳糜尿,当以虚证之脾虚气陷者最为适宜。该方可作为各种证型乳糜尿的统治方,供临床验证应用。 2.
阴道炎是发病率最高的妇科炎症,女性在一年四季和不同年龄阶段都可以患病,绝大部分女性在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阴道炎。夏季天气炎热,机体抵抗力较差,是各种阴道炎的高发期,女性朋友更应该注意防范。  有观点说,可以把阴道炎当作感冒来治,原因不外乎两者均高发,治疗相对简单。不过,阴道炎的治疗看似简单,但如不规范治疗可能引起疾病的扩散,导致急性宫颈炎、盆腔炎、肾炎等更严重的问题。因此,阴道炎必须及早规范治疗,预
足跟痛主要表现为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尤其是晨起时或休息一段时间后,双脚触地的头一两步,疼痛最剧烈,行走几步后疼痛减轻,但随着活动的增多,疼痛又会逐渐加重,因而往往有“重-轻-重”的疼痛特点。该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中医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筋骨失养,加之感受风寒湿邪而导致的筋骨慢性劳损,由于筋脉不通,气血阻滞,所以疼痛。治疗当以滋补肝肾、行气活血、散寒止痛、温通经络为法。  《本草正》记载:
肾虚的各种谣言,别信!  網上铺天盖地有关男人补肾壮阳的信息,让人摸不着头脑。到底肾虚是不是男人的专利,坊间流传的各种说法到底是不是靠谱,我们一起来看看。  只有男人会肾虚?  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男人肾虚,其实不然,男人、女人甚至是孩子,都有可能出现肾虚。  现代生活中,男性、女性由于生活压力、工作繁重、精神紧张,都有可能出现肾虚问题。这时,女性会出现头发早脱、皮肤不好的状况,甚至身心健康也会出现问
缓解腰背部疲劳垫一踏脚  很多人认为,不管怎么坐,只要感到舒服就行,但事实上,人的坐姿是否正确不能完全由是否舒适来判断。有些坐姿可能在短时间内感到舒适、不费劲,但时间长了,舒适感就会消失,进而产生腰部疼痛感。有研究显示,坐位前屈时,腰椎间盘受到的压力是站立位时的2.7倍。不正确的坐姿时间久了会引起腰肌劳损等慢性腰痛,称为“姿势性腰痛”,而腰椎间盘突出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积累的结果。因此,正确的坐
人人都怕高血压,56岁的陆女士却为自己的低血压担心。心血管专家提示她,低血压也可能是疾病信号。  陆女士是今年2月做完胆囊手术后发现血压低的,血压一直只有90/40mmHg(毫米汞柱),精神也不好,头晕少动,以为术后慢慢调理能恢复正常,不料血压3个月来仍“居低不上”。武汉亚洲心臟病医院戴阳阳副主任医师了解陆女士病情后,发现其术后因惧怕胆囊功能差,每天只喝点白粥吃点青菜,基本能量要求都达不到。经检查
“曾经,有几次血尿我没有好好重视,等到病情严重了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会说,我一定不会忽视,如果要给重视加上一个程度,我会说,一定,一定去看医生!”  上面这段话,是我套用周星驰《大话西游》里的台词编写的,我想这一定程度写出了那些因忽视血尿没有就诊,最终导致严重后果的患者的心声。红色尿液未必是血尿  那么,什么是血尿,为什么会出现血尿?  首先,大家知道,正常人的尿液颜色呈淡
天气越来越冷,到各大医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也明显增多了。据悉,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无论初发或复发,都是以气温多变时最易发病,相对而言,夏季发病率较低,秋冬、冬春交替时发病率最高。为此,我们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海林教授讲解相关知识,帮你在冬季打好消化性溃疡防御战。冬季来临,消化性溃疡高发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的溃疡,是一组常见的疾病
桂玫代茶饮治胃寒  桂花、玫瑰花各3克,开水冲泡饮服,每日2~3次,连服5~7天。对胃炎、胃溃疡证属胃寒者引起胃痛、反酸等有效。  山东东营 曲倩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胃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其表现是以胃脘疼痛,受寒胃痛加重,得温痛减,呕吐清涎等为主证。  桂花(木樨花)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可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有温中散寒、暖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