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对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索,并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股价
1 研究样本的选取
选取在沪深两市交易的制造业A股公司为样本,样本选择标准:(1)为发行A股的上市;(2)非停止上市和暂停交易;(3)没有发布中期预警、预亏的上市。选取制造业公司为样本主要是出于两点原因:一是规避08年金融危机,研究显示,制造业在金融危机中的抗打击力和影响力较强;二是制造业的公司多为大型公司,会计系统较完善,能很好的实行新会计准则。
2 解释变量的选取
综合考虑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从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股东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四方面选择会计指标,最终确定14个会计指标为解释变量:(1)每股净资产经x1;(2)托宾Qx2;(3)总资产增长率x3;(4)营业利润增长率x4;(5)资产负债率x5;(6)每股收益x6;(7)市盈率x7;(8)主营业务利润率x8;(9)净资产收益率x9;(10)流动比率x10;(11)速动比率x11;(12)应收账款周转率x12;(13)存货周转率x13;(14)净资产收益率x14。
3 时间窗的确定
本文主要从一般投资者角度去考虑,选择的时间窗为,年报会计信息公布后5个交易日,即(0,+5)。理由为:(1)年报会计信息公布前,市场上会存在一系列关于所持股份的公司的信息,但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具有不确定性,理性的投资者一般不会以此改变投资决策。(2)从整个市场来看,一般投资者往往不会也没有能力在企业年报前知晓企业上年度的经营信息,而大部分投资者在年报公布前不会改变投资决策,会观望。
4 研究模型的建立
证券市场上的信息可分为会计和非会计信息两大类。会计信息是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市场披露,为所有投资者所获得的反应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信息的集合,其影响力一般只涉及该会计信息的披露公司;非会计信息则是指除会计信息外一切可影响股价的信息。本文基于该种信息划分的,建立某一时点上股票价格(V)和股票价格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该种关系可用函数表示为:V=F(X1,X2,X3,…,Xn,U1,U2,U3,…Uk)+ε ε~(0,σ2)
V:股票价格;X:会计信息;U:非会计信息;ε:误差。
非会计信息对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能产生等效的影响效果,所以我们将某一时点上非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看作某一常量A,上式可重新表述为V=A+F(X1,X2,X3,…xn)+ε,A=F(U1,U2,U3,…Un),据爱德华兹和贝尔于1961年提出的剩余收益模型可知,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上式又可表示为V=β1X1+β2X2+β3X3+…βnXn+A+ε ε~(0,σ2)
因此我们可得出实证研究模型:V=C+β1X1+β2X2+β3X3+…+β11X14+ε ε~(0,σ2)V:股票价格;Xi:会计指标,i=1,2,3,…,14。V:年度财务报告公布后5个交易日均值。
5 会计信息与股价相关性实证研究
上文对研究样本、时间窗以及会计指标的选取和研究模型的基础上,对2007、2008年样本利用SPASS分析软件进行回归。
2007年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
通过对2007年所收集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以后,得出1-1表。在拟合优度的检验中,修正后R2取值0.528,超过一般经济意义上的0.5标准,被解释变量Y中的变异性能被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予以解释的比例为52.8℅。F检验取值60.257,sig取值0.000,说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估计模型整体通过检验,即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总影响”显著。
最终结果如表12所示,共有3个会计指标进入回归方程。0.05显著性水平下,3个会计指标T检验值都通过检验,表明每股净资产、托宾Q值、资产负债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显著。
2008年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表4所示:
对2008年所收集的会计数据分析得出表3。在拟合优度的检验中,修正后R2的取值0.607,超过一般经济意义上的0.5标准,被解释变量Y中的变异性能被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予以解释的比例为60.7℅。F检验的取值39.801,sig取值0.000,说明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估计模型整体通过检验,即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总影响”显著。
最终结果如表4所示,共有6个会计指标进入回归方程。0.05的显著性水平下,6个会计指标的T检验值都通过检验,表明每股净资产、托宾Q值、总资产增长率、每股收益、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对股价影响显著。
6 实证结果分析
实证分析,我们发现2007年修正后的拟合优度R2的取值为0.528,有3个会计指标的T检验值通过统计检验,分别为每股净资产、托宾Q值和资产负债率。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大幅度的提升会计信息与股价间的相关性,主要因为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广大投资者对新准则下的会计指标不了解,需要磨合。2008年修正后R2取值0.607,且有6个会计指标的T检验值通过统计检验,分别为每股净资产、托宾Q值、总资产增长率、每股收益、营业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说明新会计准则在经过2007年的磨合后,于2008年发挥了效果,大幅提升了会计信息与股价间相关性。
新会计准则适度弱化了我国现行的“利润表观”,进一步贯穿了国际上流行的“资产负债表观”。“资产负债表观”将公司的经营成果看成是企业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企业实现利润意味着企业资产增加,企业减少利润意味着企业资产减少,两者差额是企业的净资产。因为净资产归广大股东拥有,注重资产的增减,就是注重企业股东财富的增减,更好的体现了企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经营目标,也是2008年实证研究中有每股净资产、总资产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资产类会计指标同时通过统计检验的原因。
新会计准则还引入公允价值作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的计量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资产类会计科目。由于公允價值计量属性本身的特性,使资产类会计科目具有了更强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未来预测性,也势必会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进而增加资产类会计科目与股价间相关性,这也是资产类会计指标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股价
1 研究样本的选取
选取在沪深两市交易的制造业A股公司为样本,样本选择标准:(1)为发行A股的上市;(2)非停止上市和暂停交易;(3)没有发布中期预警、预亏的上市。选取制造业公司为样本主要是出于两点原因:一是规避08年金融危机,研究显示,制造业在金融危机中的抗打击力和影响力较强;二是制造业的公司多为大型公司,会计系统较完善,能很好的实行新会计准则。
2 解释变量的选取
综合考虑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从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股东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四方面选择会计指标,最终确定14个会计指标为解释变量:(1)每股净资产经x1;(2)托宾Qx2;(3)总资产增长率x3;(4)营业利润增长率x4;(5)资产负债率x5;(6)每股收益x6;(7)市盈率x7;(8)主营业务利润率x8;(9)净资产收益率x9;(10)流动比率x10;(11)速动比率x11;(12)应收账款周转率x12;(13)存货周转率x13;(14)净资产收益率x14。
3 时间窗的确定
本文主要从一般投资者角度去考虑,选择的时间窗为,年报会计信息公布后5个交易日,即(0,+5)。理由为:(1)年报会计信息公布前,市场上会存在一系列关于所持股份的公司的信息,但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具有不确定性,理性的投资者一般不会以此改变投资决策。(2)从整个市场来看,一般投资者往往不会也没有能力在企业年报前知晓企业上年度的经营信息,而大部分投资者在年报公布前不会改变投资决策,会观望。
4 研究模型的建立
证券市场上的信息可分为会计和非会计信息两大类。会计信息是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市场披露,为所有投资者所获得的反应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信息的集合,其影响力一般只涉及该会计信息的披露公司;非会计信息则是指除会计信息外一切可影响股价的信息。本文基于该种信息划分的,建立某一时点上股票价格(V)和股票价格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该种关系可用函数表示为:V=F(X1,X2,X3,…,Xn,U1,U2,U3,…Uk)+ε ε~(0,σ2)
V:股票价格;X:会计信息;U:非会计信息;ε:误差。
非会计信息对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能产生等效的影响效果,所以我们将某一时点上非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看作某一常量A,上式可重新表述为V=A+F(X1,X2,X3,…xn)+ε,A=F(U1,U2,U3,…Un),据爱德华兹和贝尔于1961年提出的剩余收益模型可知,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上式又可表示为V=β1X1+β2X2+β3X3+…βnXn+A+ε ε~(0,σ2)
因此我们可得出实证研究模型:V=C+β1X1+β2X2+β3X3+…+β11X14+ε ε~(0,σ2)V:股票价格;Xi:会计指标,i=1,2,3,…,14。V:年度财务报告公布后5个交易日均值。
5 会计信息与股价相关性实证研究
上文对研究样本、时间窗以及会计指标的选取和研究模型的基础上,对2007、2008年样本利用SPASS分析软件进行回归。
2007年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
通过对2007年所收集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以后,得出1-1表。在拟合优度的检验中,修正后R2取值0.528,超过一般经济意义上的0.5标准,被解释变量Y中的变异性能被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予以解释的比例为52.8℅。F检验取值60.257,sig取值0.000,说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估计模型整体通过检验,即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总影响”显著。
最终结果如表12所示,共有3个会计指标进入回归方程。0.05显著性水平下,3个会计指标T检验值都通过检验,表明每股净资产、托宾Q值、资产负债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显著。
2008年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表4所示:
对2008年所收集的会计数据分析得出表3。在拟合优度的检验中,修正后R2的取值0.607,超过一般经济意义上的0.5标准,被解释变量Y中的变异性能被估计的多元回归方程予以解释的比例为60.7℅。F检验的取值39.801,sig取值0.000,说明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估计模型整体通过检验,即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总影响”显著。
最终结果如表4所示,共有6个会计指标进入回归方程。0.05的显著性水平下,6个会计指标的T检验值都通过检验,表明每股净资产、托宾Q值、总资产增长率、每股收益、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对股价影响显著。
6 实证结果分析
实证分析,我们发现2007年修正后的拟合优度R2的取值为0.528,有3个会计指标的T检验值通过统计检验,分别为每股净资产、托宾Q值和资产负债率。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大幅度的提升会计信息与股价间的相关性,主要因为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广大投资者对新准则下的会计指标不了解,需要磨合。2008年修正后R2取值0.607,且有6个会计指标的T检验值通过统计检验,分别为每股净资产、托宾Q值、总资产增长率、每股收益、营业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说明新会计准则在经过2007年的磨合后,于2008年发挥了效果,大幅提升了会计信息与股价间相关性。
新会计准则适度弱化了我国现行的“利润表观”,进一步贯穿了国际上流行的“资产负债表观”。“资产负债表观”将公司的经营成果看成是企业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企业实现利润意味着企业资产增加,企业减少利润意味着企业资产减少,两者差额是企业的净资产。因为净资产归广大股东拥有,注重资产的增减,就是注重企业股东财富的增减,更好的体现了企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经营目标,也是2008年实证研究中有每股净资产、总资产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资产类会计指标同时通过统计检验的原因。
新会计准则还引入公允价值作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的计量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资产类会计科目。由于公允價值计量属性本身的特性,使资产类会计科目具有了更强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未来预测性,也势必会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进而增加资产类会计科目与股价间相关性,这也是资产类会计指标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