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陆龟

来源 :第二课堂(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马探长是一匹高个子斑马,它睿智、冷静、博学而幽默,经常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同时能从组员错误的推理中,推断出正确的思路。
  白头儿是一只羚羊,整天和斑马探长一起觅食,好多案件它都是第一时间知道的,可谓斑马探长最得力的助手。
  红头儿是一只朱雀鸟,它思路敏捷,飞行速度快,负责空中跟踪和取证。
  黄头儿是一只仓鼠,地下的秘密多由它揭晓,作为一名探员,它任劳任怨。
  绿头儿是一只小青蛙,它非常热爱侦探事业,一心跟着探员们学习,喜欢思考,时不时还能独立破案。
  
  草原南部坐落着一排小山,山上长满了野果树,时常飘着果香,动物们可喜欢了。可是最近,山洞中一连发生了几起命案,让大草原上的居民惶恐不安。
  事情是这样的,几天前,一只棕褐色的大陆龟不知从什么地方爬进了草原。它行动迟缓又稳重,途中遇到象群也不躲不避,从象群中横穿了过去。当时,正在散步的大象们惊呆了,目睹了这一状况的鼠兔也惊呆了,真是一只有胆量的陆龟啊,一点儿不怕被踩死!
  于是,鼠兔好奇地跟在陆龟身后,走进了山洞。
  山洞就在山口,好像一个驿站一般,动物们常在那里夜宿。可是,第二天早上,当猴子上山采果子路过山洞时,它惊讶地发现鼠兔死在了洞里,身上不见伤痕,旁边趴着一只大陆龟。
  猴子恼火极了,马上把这个消息禀告了狮子大王,狮子大王十分惊讶。众所周知,陆龟是食草动物,没理由伤害鼠兔啊!猴子禀告了关于陆龟的传闻,狮子大王半信半疑,看来这只陆龟与众不同啊!于是,狮子大王打发猴子暗中跟踪陆龟一天,最好能找到谋杀的证据。
  一夜过去了,第二天狮子大王等了大半天也不见猴子的音讯,便派一只小狮子前去问话。可是,又一夜过去了,小狮子也没有回来。第三天,狮子大王坐不住了,它亲自去了山洞。唉,那景象真是惨不忍睹:猴子死了,小狮子也死了,老陆龟依旧趴在洞里睡觉。
  顿时,此案轰动了草原,狮子大王立刻传来了斑马探长。要知道,草原上的许多奇案疑案都是斑马探长率队侦破的,组员除了斑马探长,还有四位探员:白头儿羚羊、红头儿朱雀鸟、黄头儿仓鼠和绿头儿小青蛙。它们惩恶扬善,一起维护大草原的秩序,堪称最佳搭档,天上、地下和水里的案子都逃不过它们的眼睛。
  一个小时后,斑马探长、白头儿羚羊和红头儿朱雀鸟从容地赶来了。
  “真不可思议,陆龟也搞谋杀!”狮子大王气恼地说。
  “嗯!确实可恶,我一路上都听说了。”斑马探长和探员白头儿羚羊走上前,检查了几具尸体,又敲了敲老陆龟的甲壳说,“大王,这个案子有疑点,陆龟似乎不是凶手。”
  “哼,这只陆龟可横了!除了它,还能是谁?”
  “白头儿,你给大王解释一下吧。”
  “是的,探长。”白头儿领命,解释说,“是这样的,尊敬的大王,那只老陆龟已经生命垂危了。它早已身体虚弱,寿命大概只剩下几小时了。几天前,它之所以横冲直撞,可能是因为它耳聋眼花,不知道象群的存在吧!”
  “那么,你是说凶手不是它?”
  “正是,大王。从现场看,它绝对没有力气谋杀任何动物,更何况是聪明的猴子和强壮的狮子呢!”
  “听着,我等你们的消息,不管陆龟是不是凶手,都要让证据说话!”
  “好吧,大王,明天我们给您证据!”
  几分钟后,狮子大王离开了。斑马探长没有忙着破案,而是组织围观的动物一起挖了大小不等的四个坑。夜幕降临时,斑马探长在红头儿朱雀鸟耳边叮嘱了几句,便和大家一起离开了。
  这样,一夜又过去了。第四天早上,狮子大王赶来了。
  “有没有证据,斑马探长?”
  “当然,大王。”斑马探长指着地上的几具尸体说,“证据就在眼前,凶手已经明确了,就等着您下令抓捕呢!”
  “太棒了!是陆龟没错吧?”
  “不,不是它,昨天夜里它已经死了。哦,它也是受害者。”
  “啊?那么,谁是凶手?”
  “红蝙蝠。”斑马探长蹲下身子,指着几具尸体说,“大王您看,死者的脑袋上都有一个孔,它们的脑髓都被红蝙蝠吸干了,能不死吗?嗯,不过大王,陆龟不全是因为这个而死的。”
  “啊?”
  读者朋友,你知道为什么陆龟不是凶手吗?红蝙蝠为什么要谋杀这些动物呢?
  
  侦探思路:
  A. 陆龟为什么不怕象群呢?
  答案:它太老了,又聋又瞎,不知道有危险。
  B. 鼠兔、猴子和狮子的死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死于晚上,地点是山洞,尸体上均没有很明显的伤痕。
  C. 推测一下,陆龟是怎么死的?
  答案:老死的,死后被红蝙蝠吸干了脑髓。
  
  审判法庭:
  原来,那天斑马探长悄悄叮嘱红头儿朱雀鸟,让它晚上躲藏在洞口旁的树上。半夜,红蝙蝠又来了,它在附近找了很久也没有发现其他猎物,最后对垂死的陆龟下了毒手。这一幕被红头儿朱雀鸟看到了。对于红蝙蝠这种“吸血魔鬼”,草原居民闻之变色,一致要求将它赶出草原,驱逐出境。
  
  趣味百科:
  红蝙蝠是蝙蝠中的一种,体型小,体重不超过40克,具有发达的定位系统。一般蝙蝠以昆虫为食,红蝙蝠却以血液为食。它周身深红色,尾翼略黑,犬齿成刀状,俗称“刀口”,细小而锐利异常。夜晚是红蝙蝠的作案时间。它们每晚外出觅食,先降落在牛、马、鹿等附近,然后伺机落在它们的肩部、头部或颈部,将尖锐的牙齿刺入动物皮毛中,吸取血液或脑髓,有时也袭击人类。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甲:汉字太复杂了,非常难记!  乙:那你说说到底有哪些难记吧!  甲:有些汉字字形非常相像,不好区别。  乙:这要抓住汉字之间不同的字形特点或者含义,用一些小技巧来记。例如“买”和“卖”,我们就可这样记:有多余的才卖。  甲:是啊,“卖”字上面多个“十”字架。  乙:再如“免”和“兔”,我们就可这样记:兔子尾巴上有一粒干屎。再如“准”和“淮”,就可这样记:淮河多(一点)水。  甲:呵呵!你这办法真
  
万老师:  您好!  我叫何佳佳,今年读五年级。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看来,我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数学不好。其实我花了很多工夫学,也做了很多练习题,可就是没什么起色。每次考试,我不是忘记计算过程中的进位与借位,就是将数字抄错、遗漏,或前后次序颠倒。更严重的是,有时在直式计算中,我还会用百位数直接加个位数或千位数,而应用题对我而言就更是好像天书一样了。我很羡慕那些数学成绩好的同学,觉得他们特别聪明。而且
齐瑶马上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得她每天神经紧绷,晚上连觉都睡不着。  “瑶瑶,这是妈妈给你炖的排骨汤,好好考试,不要辜负妈妈的期望。”妈妈说。  “瑶瑶,这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怎么样?有没有进前三名啊?”爸爸问。  “同学们,一定要踏实学习,不要满足于一次的好成绩。”老师说。  “齐瑶,要升初中了吧?准备去哪个学校啊……”  齐瑶的耳旁整天响起的都是关于考试成绩之类的问话。因此,她的压力
最近小童有点担忧,担忧什么呢?比如说天气变化有点快,大家会不会生病;比如说玩得太投入,忘记学习;比如……当然啦,小童希望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希望大家多多注意,多多努力哦!  ——十分关心大家的小童    听了周杰伦的歌《双截棍》后,我很希望能像他那样帅气地舞动双截棍。于是我找来两根筷子和一根线,把筷子分别系在线的两端。就这样,做成了一副“双截棍”。  我想试试自己的“武艺”,便在外面挥舞起来。结果
见过黑猩猩么?全身长着黑糊糊的毛,圆圆的头,两只大耳朵向两旁“扇”着。小小的鼻子,嘴唇又长又薄。高高的眉骨下,溜圆的眼睛炯炯有神。它们摇摇摆摆地在地上爬,有时会突然站起来,四处张望,两臂的长度超过了膝盖。它们最拿手的技能是爬树和在树上搭窝。  与现代人类相比,黑猩猩似乎长得太丑了一点。但科学家证实,从进化的角度而言,黑猩猩是最接近人类的一种动物。黑猩猩的基因组合与人类的基因组合有98%相同。但恰恰
不久前,小童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说是寒假期间,各图书馆、书店的小客人多了很多,但随之而来的是书籍损坏程度大增。报道这个消息的记者希望小读者们能爱书保护好书。小童也希望大家在从书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爱护书,让书籍的寿命尽可能长一些,让更多的人能从书中获得知识。  ——爱书的小童     提起我的表姐,我的汗毛都会竖起来——怕呀!  一天,爸爸要上班,便让我去姑妈家吃饭。可我那爱打麻将的姑妈
夏天的太阳像火一样烤着大地,池塘边的榕树上小知了有气无力地叫着:“好热啊!好热啊!”  冲进家里,我赶紧扔下书包,拿起遥控器,刚要开空调,姥姥就说:“停电啦!”“这个时候停电?还让不让人活啦!”我大声嚷道。姥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心静自然凉!以前没有空调大家不也得活吗?”唉,姥姥难道不知道现在的天气比以前热了很多吗!电视上还说是“温室效应”呢!唉,真是思念空调吹出来的凉爽的风啊!  没有电,不仅吹
一、制作材料  磁铁一块,缝衣针一枚,细铁丝一根,卡纸一小张,空纸盒一只,透明胶带等。    二、制作方法  1在卡纸上画一个芭蕾小演员,高度比缝衣针长一些,剪下,用透明胶带将缝衣针粘贴在小人背后,针尖朝下并露出一点。  2在空纸盒两侧等高处各打一个小孔,小孔的高度以缝衣针既能完全站在铁丝上,又不会被盒上的磁铁吸起为宜(也可将小孔改为用刀片在盒子上划穿的细缝,铁丝在缝中既可移动,也可随处固定)
杨美珅是东北育才学校的一名优秀学生。为了自立,她早早离开父母独自到沈阳求学;为了理想,她放弃复旦大学的降分录取资格,最终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58万。乐观、上进、平凡,是这位特立独行的女孩的真实写照。从小到大,她一直担任班长,并组织策划了大量活动。首届“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首届英文歌曲大赛、2009年高三誓师大会、学农开营仪式、第六届校辩论赛等,给她的学生时代描上了重重的一笔。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