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CT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koo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应用HRCT在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中的体会,探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合理方案。方法對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的6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根据副鼻窦轴位、冠位HRCT下鼻甲的病情病变范围,把慢性肥厚性鼻炎分为3类,选择相应3种手术方式。结果62例中,随访2年治愈52例(83.9),有效9例(14.5),无效1例(1.6),总有效率98.4,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副鼻窦HRCT下鼻甲病变情况,选择相应术式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HRCT;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式选择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05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555-02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慢性炎症。其病变以下鼻甲最明显,其前、后端和下缘可呈结节状、桑椹状或分叶状肥厚,或发生息肉样变。尤其是我国北方的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其中包括下鼻甲粘膜下硬化剂注射、下鼻甲微波治疗、下鼻甲激光治疗、下鼻甲部分切除等等。没合适的诊断依据来决定手术方式,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疗效也不确定。笔者通过GE16排螺旋CT副鼻窦轴位、冠位HRCT片下,下鼻甲的病情病变情况把本科室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入的6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为3类:①下鼻甲粘膜下肥厚型。②下鼻甲骨增生型。③下鼻甲粘膜及骨质混合增生型。分别采用①鼻内镜下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②下鼻甲骨外移术。③下鼻甲骨部分切除黏膜瓣保留鼻甲形成术。通过该方法笔者认为通过HRCT选择相应术式是理想的下鼻甲手术方法。即解决鼻腔通气去除肥厚的下鼻甲粘膜下组织和/或肥厚的下鼻甲骨质,又完整保留鼻甲表面的粘膜,从而起到保护下鼻甲粘膜功能的作用。它能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又保留了下鼻甲的生理功能,符合鼻微创手术及功能性手术的原则,是一种较理想手术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20-55岁;病程2-16年。所有患者皆有持续性鼻塞,部分患者伴有头昏、头痛。行鼻内镜检查,副鼻窦螺旋CT轴位及冠位HRCT扫描。根据鼻内镜检查及HRCT情况分3类:第1类以下鼻甲粘膜下肥厚为主,无下鼻甲骨增生24例。即下鼻甲粘膜下肥厚型。第2类以下鼻甲骨增生为主粘膜肥厚不明显22例。即下鼻甲骨增生型。第3类下鼻甲骨及粘膜同时增生肥厚16例。即下鼻甲粘膜及骨质混合增生型。
  2手术设备
  手术器械为德国Storz公司鼻内镜、光源及成像系统。术中以0°镜为主,交替使用30°镜观察下鼻甲及下鼻道区域,常规鼻窦器械:动力系统使用美敦力公司xps3000,术中应用多角度切割吸引头。
  3手术方式
  3.1下鼻甲粘膜下组织肥厚为主型常规应用副肾棉片收缩鼻腔3次,每次间隔3分钟。于下鼻甲左侧前端黏骨膜下取0.9%氯化钠注射液5ml加1:1000肾上腺素1滴,行下鼻甲粘膜下局部浸润,每侧5ml。直至粘膜变白。在鼻内镜直视下,于下鼻甲前端切开约0.5cm。将动力系统刀头刺入下鼻甲前端黏膜下,然后沿下鼻甲轮廓及其走形,利用刀头在黏膜下前后、上下分离形成一黏膜下囊袋,启动切削动力系统,利用负压吸引切除黏膜下肥厚组织直至下鼻甲后端。查看下鼻道及总鼻道通气良好。给予PVA海绵压迫止血,术毕。48小时后取出PVA海绵。
  3.2下鼻甲骨增生型常规应用副肾棉片收缩鼻腔3次,每次间隔3分钟。用脑棉片保护下鼻甲粘膜,并用剥离子或刀柄于下鼻甲根部用力向外向上翘起,将下鼻甲骨部折断后,再将下鼻甲推进至下鼻道,扩大总鼻道,查看下鼻道及总鼻道通气良好。给予PVA海绵压迫止血,术毕。48小时后取出PVA海绵。
  3.3下鼻甲粘膜及骨质混合增生型常规应用副肾棉片收缩鼻腔3次,每次间隔3分钟。于下鼻甲前端黏骨膜下取0.9%氯化钠注射液5ml加1:1000肾上腺素1滴,行下鼻甲局部浸润,每侧5ml。在鼻内镜直视下,用小圆刀沿下鼻甲下方游离缘,纵向切开,切至下鼻甲骨。用剥离子分离下鼻甲骨肥大部分雷同于鼻中隔手术,应用切削动力系统或持针器,去除下鼻甲增生肥厚部分,外侧面黏膜及其下肥大骨质,保留下鼻甲内侧面黏膜和软组织,将内侧黏膜瓣向外侧压迫旋转,覆盖切削创面,形成新下鼻甲,充分扩展下鼻道及总鼻道的空间,使鼻腔通气良好。术后给予PVA海绵压迫止血于下鼻道及鼻道各一条。48小时后取出PVA海绵。
  3.4疗效判定术后3个月行副鼻窦轴位、冠位HRCT片检查下鼻甲情况及患者主观症状。治愈:下鼻甲粘膜及骨质无增生。鼻塞消失,无头痛、头昏,无鼻腔干燥、结痂及流涕,停止使用减充血剂,中鼻甲显露清楚。有效:下鼻甲粘膜及骨质轻度增生。偶有鼻塞及头痛,偶尔使用减充血剂,中鼻甲显露欠清楚。无效:下鼻甲粘膜及骨质明显增生。鼻塞改善不明显,需持续使用减充血剂。[1]
  4术后随访
  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根据鼻腔情况给予海水滴鼻液喷鼻,促进粘膜愈合。依照鼻内镜术后复查原则,术后3个月行HRCT检查。
  5结果
  分别于手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各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l-2年。结果62例中,仅1例血管运动性鼻炎症状复发;2例鼻腔因随诊不及时鼻腔粘连予以松解治愈。未发现萎缩性鼻炎,大出血,鼻泪管损伤等并发症。治愈52例(83.9%),有效9例(14.5%),无效1例(1.6%),总有效率98.4%,无并发症发生。
  6讨论
  HRCT是指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算法(骨算法)重建成像的一种CT成像技术。即颅面骨的高分辨CT扫描技术具备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包括今年CT三维重建技术。都有利于对于鼻腔细微结构的显示,尤其是下鼻甲骨性结构。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鼻腔阻塞通气不良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下鼻甲是鼻腔的重要组成部分,骑在鼻腔中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对整个呼吸系统的运行都有重要影响。下鼻甲粘膜主要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具备丰富的浆液腺、粘液腺、混合型腺体及杯状细胞。下鼻甲的功能会受到粘膜纤毛的数量、形态和运动状态几方面内容的影响。下鼻甲年末还构成了主要的纤毛粘液毯结构。粘膜下面的稳定层中有很多的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对机体免疫器官的运行会起到重要作用,这些细胞分泌的液体构成了粘液毯辅助奥在粘膜表面,实现其基本的生理功能的关键部分就是粘膜以及纤毛清除两部分。粘膜下面的稳定层中有很多的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对机体免疫器官的运行会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机体粘膜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有下鼻甲要依靠鼻周期的调控掌握所吸入的空气流量,保证鼻两侧的阻力保持稳定,以维持基本的呼吸。这些作用的完成都需要下鼻甲粘膜、粘膜下组织正常运行才能完成。这部分组织的正常运行才能确保所有功能实现稳定的发展,假如这些部分有异常状况就会使得其中的功能出现损坏或降低,由此会引发一些对应的临床状况。总结出来,一般情况下都主张选择下鼻甲切除术解除鼻阻塞时,应重视保护鼻腔生理功能[3-4]。
  传统手术方式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电凝固、微波及冷冻治疗,虽然有效,但术中对鼻甲表面黏膜损伤过多,常出现并发症,如术后鼻腔干燥、出血、结痂、疼痛及鼻腔粘连等,影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没有影像学的技术支持,不能因为个体差异而实施治疗。
  近年来,随着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HRCT、动力系统的应用。对鼻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都有了飞跃的发展。术中对鼻黏膜纤毛系统功能的保护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因病施治,我们在高分辨率CT的指导下,根据副鼻窦轴位、冠位HRCT片下鼻甲的病情病变情况,把慢性肥厚性鼻炎分为:第1类以下鼻甲粘膜下肥厚为主,无下鼻甲骨增生。第2类以下鼻甲骨增生为主粘膜肥厚不明显。第3类下鼻甲骨及粘膜同时增生肥厚。3种类型选择鼻内镜下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下鼻甲骨外移术、下鼻甲骨部分切除黏膜瓣保留鼻甲形成术3种术式治疗。术后疗效明显,无手术并发症。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愈率,能充分体现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微创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73-175.
  [2]张国全.下鼻甲切除术的探讨[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87,22(6):326.
  [3]Hol MK,Huizing E H.Treatment of inferior turbinate pathology:A review and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J].Rhinology,2000,38:157-166.
  [4]Passali D,Liauriello M,Anselmi M,et al.Treatment of hypertrophy of the inferior turbinate:Long-term results in 382 patients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rapy[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99,108:569-57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测法诊断需氧菌性阴道炎(AV)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镜检和生化检测对100例疑似AV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比较检测结果分析镜检和生化检测诊断AV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在100例疑似AV患者中,镜检法检出阳性患者81例,生化检测法共检出阳性患者82例。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96.30%;以镜检法为标准,生化检测法的敏感度为96.32%、特异性为86.63%。結论生化检测法对AV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的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眼底散瞳检查早产儿,根据国际对ROP的分期进行诊断,并对ROP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产儿ROP患病率为14.8%;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吸氧浓度、机械通气、输血、贫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等与ROP发病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胎龄
【摘要】目的观察居家康复中运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ADL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借助广州市残联推广各区(县级市)康复站建设的工作,我中心作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将街道筛查出有康复需求对象中,抽取偏瘫型脑瘫患者共4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除了到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外,还到辖区内康复站采用CIMT康复模式进行训练,并由治疗师指导家属在家庭也采用CIM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15—02  多发性损伤是指在意外机械力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2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遭受创伤。这种损伤往往属于严重创伤。它具有伤情复杂,合并伤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故在救治过程中快速、准确、有效地进行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和后继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和保證。我院自2010年1O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多发性损伤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