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恶性肿瘤,除了癌还有瘤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患者因反复黑便,发现胃部肿物,全家人都紧张不安,担心是胃癌。当病理活检结果宣判不是胃癌,而是胃间质瘤时,全家人如释重负,可医生却说“这是恶性肿瘤”,所有人一下子就蒙了。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食管胃肠外科教授彭俊生解答说,除胃癌外,胃部还有其他“低调”的恶性肿瘤,如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胃平滑肌肉瘤、胃间质瘤等,别小看这些名不见经传的“瘤”,尽管发病率较低,一旦不幸罹患,却也应如胃癌般高度重视。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几种恶性肿瘤。
  胃间质瘤
  这是一种因胃间质细胞恶变引起的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1%-3%,其中60%-70%发生在胃。75%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率相近。瘤体小时症状不明显,可有上腹部不适,或类似溃疡病的消化道症状;瘤体较大亦可摸到腹部肿块,部分常有消化道出血。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它相当具有迷惑性,因为它被视为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部分类型瘤体较小时,危险度低,完整切除预后良好,以至于部分患者误以为它是良性肿瘤。实际上随着肿瘤逐渐生长,危险度增大,若不能完整切除,最终将表现出其恶性肿瘤的特性。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光名字就自带“恶性”光环,通俗地讲,就是胃里的淋巴组织发生了恶变而引起的恶性肿瘤。该肿瘤占胃恶性肿瘤3%~5%,仅次于胃癌,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与胃癌相似,多表现为腹痛,伴恶心、呕吐、体重下降、消化道出血、贫血等,部分可摸到肿块,少数可有反复发热。胃淋巴瘤分型复杂,因其对化疗敏感,治疗上已从手术为主转变成多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病灶局限的病人通过手术可获得根治机会,此外只有当化疗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合并穿孔或幽门梗阻的时候常才考虑手术干预。
  胃平滑肌肉瘤
  通俗讲,这是起源于胃肌肉组织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0.25%~3%,多见于中老年人。症状无特异性,约半数以上的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就诊,其次为上腹部不适和轻度疼痛,约1/3患者可扪及上腹肿块。特点为肿瘤生长快,直径可达10cm,常因缺血出现大溃疡。该肿瘤可同时向胃内外生长,但很少侵犯邻近器官,因此尽量争取手术切除,常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特别建议】
  彭俊生建议,对于这些不是癌症的胃恶性肿瘤,都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早发现早治疗。通过钡餐造影、胃镜、超声内镜、CT、MRI检查,结合病理结果多能明确诊断及临床分期。随着医学的进步,目前肿瘤治疗已是多手段的综合治疗,已有许多患者经过早期正规治疗达到长期无瘤生存。即使部分因肿瘤恶性程度高、发现较晚、对治疗不敏感等而复发者,仍可通过姑息治疗改善预后,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海鲜?不行!选低嘌呤饮食  林先生5年前在体检时被发现患上了高尿酸血症,他自己没有重视,后来病情加重,出现了痛风性关节炎,脚拇趾上有痛风石,并且活动受限。这才服用了一段时间的降尿酸药物,之后不疼了也就自行停药了,直到最近因为吃了海鲜痛风再次发作。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内科主任蔡小燕说:“痛风的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当关节有结晶,出现关节变形时,称之为痛风性关节炎,但急性关节炎有发作期和间歇期。
19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技术的越来越发达,西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所推动的全球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全球各部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深深卷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经历了从传
本文主要通过对袁枚《随园诗话》的文本研究,集中关注《随园诗话》中篇幅浩大的记事录诗部分,按地域特点加以分类并详细阐述,希图能够由《随园诗话》中所著录的如此众多的各地诗
前列腺癌可分为 “高危”和“低危”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教授钟惟德介绍,统计显示,2002年全球一共有接近七十万新发前列腺癌患者,占新发癌症患者总数的11.7%,这使得前列腺癌成为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前列腺癌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内分泌治疗、放疗以及化疗。但与其他癌症不同的是,前列腺癌可分为低危及高危两种,有些前列腺癌患者可以终身不进展,亦有部分前列腺癌表现出高度的恶性,给患者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