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架子面子身子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练功场所,女士多,男士少。其实,男士们并不是不想练功,只是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在男士们面前横起了几道坎。
  第一是架子。中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在不少人的思想中,男尊女卑等旧观念根深蒂固。在家庭和社会中占据优势的男人们,便自觉或不自觉地端起了架子。参加各类活动时,凡能显示身份和地位的,他们便欣然前往;而要与大众平起平坐,特别是要和众多妇女为伍时,他们就望而却步了。
  所以,男士参加练功要迈过的第一道坎,就是放下架子。忘掉自己的名誉、地位,想到自己是大众中的一员,一门心思追求健康,就会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练功队伍中来。
  我的一位练功朋友,是师级干部,他在退休前和退休后,都和百姓一起练功。他不停地看书、看碟,天天同人们切磋,平等待人,从不摆一点架子。结果,功法和人品一样,受到大家的称赞。
  第二是面子。到了练功场上,面子也会使他们顾虑重重。如果一个动作,他们学了几遍没学会,他们自己便觉得很没面子;如果有人指出他们的动作不到位,他们也会感到没有面子;如果有人走到他们身边,特别是女性走到他们身边,告诉他们手怎么举,脚如何抬,动作怎样做到规范,他们会觉得面子丢尽了。
  正是由于面子作怪,很多人不愿走到练功场。有些人在学习练功前,甚至提出这样的要求:“咱们找个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练,等练得差不多了再和大家一块练。”
  当然,不顾面子的也大有人在。有一个研究院的一把手,从举手、抬足开始,跟我学习练功。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不管身边有多少人围观,也不怕我对他一回又一回指出毛病,直到练得规范了,他才下课。在单位,他练给同事看;在家里,他做给老婆、孩子看,任人评头论足,什么都不顾虑。现在,他功法大大长进,成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第三是身子。运动专家对男性和女性在运动中的耐受能力做过大量研究,认为女性的承受能力更强一些。男士要想练功,特别是想练好功,就要舍得拿出时间,就要敢于扑下身子,就要付出比女士更多的努力。
  有一个单位的工会副主席,长期患失眠、耳鸣、抑郁等症,花了很多钱都没有治好,只能回家休息。在觉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找到了一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学习练功。公园的练功场地,早已被大家占滿,他就起得比别人更早一些,晚上回得更晚一些,天天练功。有时,一次上课只学一个动作,他就几遍、几十遍地重复,练得冬天也是浑身出汗。有一次练功遇到下雨,能躲雨的地方早已挤满了人,他就爬到一个儿童滑梯的顶上,利用小亭躲雨。即便上面只有一平方米大小,他也把当天的动作学完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的病症消除了。现在,他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而且也成了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男士们,让我们放下架子、撕破面子、扑下身子,坚持练功吧,健康属于坚持练功的人。
其他文献
说起我的健身“伙伴”,不是别的,就是家里的门框。  卫生间或厨房的门框是首选。选定门框的一侧,用背部对着门框轻轻挤压,然后上下蹭动,频率以每分钟二三十次为宜。在蹭动的过程中,将脊柱从上到下挤压一遍,能刺激背部的穴位,对舒筋活血颇有效果。  利用门框做扩胸运动。站在门框前约十厘米处,双手抬起,与肩同高,分别撑住左右门框。踮脚但不移动脚步,尽量把身体向门框另一边伸。这个动作有点类似于俯卧撑,但比俯卧撑
我这个人睡眠好,什么情况下都能睡得着。睡眠好,占了很多便宜,保障了精力的旺盛。  那么怎样说明睡得好呢?我悟出考核睡眠质量的三项指标。  先讲一下“睡卧比”。这是指实际入睡时间与卧床时间的比例。比方说,一个人的卧床时间为9小时,实际进入睡眠状态的时间为8小时,那么他的睡卧比就是0.88。依这个指标测定,我的睡卧比约为0.99。  再讲一个“梦睡比”。这是指睡眠状态中做梦的时间占睡眠时间的比例。比方
美国一个医学研究团體,不知是否吃了熊心、吞了豹胆,居然发表了这么一个统计报告:娶年轻老婆的男人比较长寿!  妇女团体纷纷攻击:“这是大男人沙文主义作祟!”  “男人想甩掉糟糠妻,另娶年轻女人,所以为自己放垫脚石!”  于是,另一派解说出现了:  “只是因为那些特别老而弥坚的男人,才会胆敢再娶年轻女孩子;而不是因为他娶了年轻老婆而变得强壮。做研究的人是倒果为因了!”  “如同老教授常跟年轻人在一块,
我的一位老战友患有肩周炎,治疗一阵是好些了,可稍不注意着凉或缺乏运动了,又会复发。长期受此病的困扰,他总想寻个能根治的灵丹妙药。  一天,他通过邻居的介绍,访到了一位老中医。老先生给他开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处方”:让他回家后找一个用黄杨木皮做的笸箩,到河边筛水9999次,然后再用树皮煎水喝就好了。他当时想,不就是差一次一万次吗,只要能治好老毛病,再来一万次也无所谓。于是他回家找来黄杨木皮,请工匠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夕阳红》节目,创办二十多年了;北京电视台有一档《养生堂》节目,办了六年。如果我问你,这两个节目哪个更火,你大概会说:还是《养生堂》吧。恭喜你,答对了。  养生,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保健方式,来自于我们古老悠久的文化。利用这样的文化资源,让自己活得更健康、更长久,这是好事。但如果养生成了老年生活的唯一重心,恐怕就值得思考了。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朋友,她是《养生堂》节目的铁杆粉丝。我们
我愛上打陀螺,缘于罹患肩周炎。打陀螺不用跑、不用跳,站在那里抽几下鞭子就能锻炼身体,很适合像我这样上了年纪的人。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后,我就掌握了挥鞭的角度和力度。如今我每天都坚持锻炼一小时左右,玩陀螺已有四五年了。  我对打陀螺钟爱有加。特献诗一首:  手肩并用成一体,倾斜引身向上旋。遇头旋转到后边,鞭梢打准螺腰间。鞭走一条线,横扫一大片。鞭音响亮声声脆,陀螺飞舞转得欢。烦事愁事齐消散,宣泄压力猛
很多人一打开药品说明书,就被上面列举的密密麻麻的副作用吓倒。其实,这是“丑话说在前头”。西药上市前,要进行多期药物实验,只要任何一名患者出现一种副作用,说明书都会把它列舉出来。事实上,出现这些副作用的概率非常低。  患者还应区分不适感究竟是症状,还是药物副作用。症状和副作用往往接近,如果把所有的不适都归为副作用,患者可能会不堪忍受而中断治疗。  副作用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副作用的大小和患者本身体
张大爷今年70岁,患高血压、心绞痛多年。听人说,去医院输疏通血管的药液,就能安全度过冬天。他在社区诊所挂了三天水,谁知输液中突然出现胸闷、气喘、心跳过快的症状,被家人送到附近医院后,医生怀疑张大爷有心衰的迹象。  像张大爷这样想通過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老人不在少数,但这种做法是在做“无用功”。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这些危险因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