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ming8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教师只有主动地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數学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我就此谈谈看法。
  一、创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敢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在课堂上往往不敢提问,害怕问得不好被老师、同学讥笑,或是不知从何而问,久而久之,在课堂上不乐于、不敢于提问。因此,学生内心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一种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所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好的问题;当学生提出一个有新意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这有可能是课堂的亮点。例如:在一次乘法简便计算的练习课上,我出了一道练习题“25×76×4”,同学们做完题后,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居然破天荒地举起了手,低声地问:“为什么要将25和4放在一起乘,不按顺序去乘?”虽然这个问题在大多数学生看来非常可笑,但当时我不但没有笑他,反而表扬了他。在我看来,他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在思考,说明他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此以后,在数学课上经常能看到他高举的小手,提问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自信的风帆已高高扬起。
  课堂中要转变师生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多用商量的口气,多用激励性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思维。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学生想问
  课堂上要想激活学生思维,主动思考,积极发问,首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迫使学生想问,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唐僧师徒四人口渴难忍,八戒找不到水,却抱回一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每人吃四分之一。”八戒一听,满脸不高兴,说:“西瓜是我找来的,我应该多分一点,至少也要五分之一。”悟空听了直笑,说:“切八分之一给你,怎样?”八戒兴高采烈地答应了。正当大家津津有味地吃西瓜时,八戒突然拍拍脑门说:“嘿嘿,我真傻!”听到这里,学生热情倍增,问题喷涌而出:“为什么八戒直说自己傻?”“八戒是多吃了还是少吃了?”“分数该如何比较大小呢?”等等。这样的导入,犹如投石激浪,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其主动性也得到了发挥。
  又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已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在复习引入时学生已发现看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不能光看个位上的数字的,因为个位上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那么该怎么看呢?这时学生已经存疑。教师说:“同学们随便说出一个自然数,老师能立即告诉你它能否被3整除。”学生兴致勃勃说了一些数,教师迅速一一作出正确答复,对此学生感到愕然,头脑中产生很多问题:老师为什么答得这么快?到底有什么诀窍?……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思维“动”起来,迅速进入“乐学”境界,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和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
  三、给予恰当引导,使学生善问
  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老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有哪里不懂?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难道他们真的懂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很多学生是不知道该问什么。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认识角》一课时,结合新课的导入板书出课题后,亲切地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呀?学生思考片刻后说:“角是什么样的?”、“角有名称吗?”、“角有大小吗?”、“角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实物的角、抽象出角、作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引导他们自己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性高,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也培养了提问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吨的认识》一课时,课件演示:同学们,请看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这天阳光明媚,它们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来到一条小河边,小牛说:“有座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你们看,这里有块牌,上面写着什么?”(限重1吨)看到这里,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
  生1:它们一起过桥安全吗?
  生2:“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生3:1吨有多重?
  ……
  不难看出,没有质疑很难激起求知欲;没有质疑,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也就会浮于表层,流于形式。由此来说,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用小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是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恰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加以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提得好以为什么提得好。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进而养成习惯,久而久之使学生学会提问题。   四、适时激励评价,引学生乐问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我们应当利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那些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对任何问题哪怕是低级幼稚的问题也要表扬他们提出问题的勇气,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点,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低年级的课堂往往比高年级的课堂生动、活泼、宽松、愉悦。因为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适时激励、积极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自信,那么渐渐的,学生就会失去在课堂上应答提问的信心和兴趣,课堂会失去生命活力。教师要不停地“夸”学生,这个夸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的应答提问恰如其分,应该表扬;二是学生的应答提问不够正确时,教师要从另一个角度称赞,保护学生应答提问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夸”要讲求技巧,比如有的教师上课动不动就说“你真棒”,让学生听得麻木,使得“夸”变成一句废话。有经验的教师课堂“夸”的语言丰富多彩,适时且恰如其分,这样的“夸”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开心,问得快乐,变“要我答”为“我要问”。
  五、提供充分时空,给学生机会问
  学生的问题能否提出来,取决于教师是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必须通过学生的思考才能完成,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缜密的思考就没法进行。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师问生答”似乎天经地义。然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的思路和意愿设计的,教师关心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往往并不一致。教师认为很有意义的问题,学生未必感兴趣,而学生认为有趣的问题,教师又认为不值一提,这样势必造成“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不利于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感到困惑时,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往往追求讲得“细”,讲得“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可以说教师将所有问题都讲到了,学生哪有问题可问呢?而且“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提问。其实,教师讲述再细再透也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思维,有许多道理、方法、要领是要由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体会、思考、研究的。教师宁可课堂上少讲一点,也要让学生多想一会,给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实践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创造条件启迪、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尝试、實践、反思、交流等互动形式最终解决问题,并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中获得知识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焕发出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治疗观察及复发的预防方式.方法:将78例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1月11日~2016年12月11日期间收治),随机分成2组,39例/组.手
目的 鉴定能被BAC5单抗识别的定位于鼻咽癌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方法 应用BAC5单抗作为靶抗体对噬菌体呈现的随机12肽文库进行3轮生物淘洗,用抗体捕获和竞争试验的夹心ELISA方
农村初中学生因各方面的影响,普遍表现出自觉学习的习惯难以得到良好的养成,特别是学习理解性学科,如数理化科目较差,且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本文尝试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期刊
希望能够将竞争性国企的利润,直接进行公共分红,一方面可以体现这些企业的“公有属性”,另一方面也能加强民众对这些企业的监督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为我们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我们该如何把握课改的目的?又该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前不久由国家检察官学院主办、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和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共同承办的“法律方法与检察官思维研讨会”上,有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期刊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与自我调整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在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观提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模式
如果不打破国企垄断,所谓“要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公众利益”,只能沦为空话、笑话。“公益性”很可能会变成某些国企继续垄断的借口
→取适量乳汁盛入茶盅里,放进一根全葱葱白拍扁),加盖隔水蒸15分钟。待乳汁冷却至体温时,另取葱管,洗涤干净,蘸取葱乳给患儿滴鼻。每次1~2滴,每日2~3次。该法益气开窍,适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