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对晚期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来源 :癌症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对晚期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TNBC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联合组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和卡培他滨,对照组口服卡培他滨,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完全缓解(CR),联合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53.85%(28/52)、疾病控制率(DCR)为84.62%(44/5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0%(13/52)、51.92%(27/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93、12.828,P﹤0.01).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PFS为6.00个月(95%CI:4.922~7.085),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00个月(95%CI:3.109~5.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8,P=0.004).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TNBC,可有效延长患者的PFS,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患者耐受性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p53及Ki-67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76例乳腺癌患者的CDFI特征(肿瘤直径、边缘毛刺征、微钙化、血流分级、淋巴结转移、后方回声衰减),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乳腺癌CDFI特征与ER、HER2、p53及Ki-67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R、HER2、p53及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68%(56/76)、60.53%(46/76)、48.68%(37/76)、40.79%
目的 探讨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4例NSCLC患者,术前分别给予增强CT扫描和PET/CT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PET/CT检查和增强CT扫描诊断NSCLC淋巴结转移的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估其对NSCL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PET/CT检查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SUVmax和淋巴结短径均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1);增强CT扫描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碘浓度明显低于非转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同源盒基因A11反义RNA(HOXA11-AS)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108例初治ALL患儿及57例非肿瘤性疾病患儿,比较ALL患儿与非肿瘤性疾病患儿、不同ALL病理类型、治疗后不同疗效ALL患儿HOXA11-AS的相对表达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8例不同临床特征ALL患儿骨髓中HOXA11-AS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08例初治ALL患儿骨髓HOXA11-AS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肿瘤性疾病患儿(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进行带蒂背阔肌肌瓣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无瘢痕组46例和传统组44例.无瘢痕组行保乳术后即时无瘢痕带蒂背阔肌肌瓣修复术,传统组行保乳术后传统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乳房外观及乳房美容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无瘢痕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高于传统组,腹泻、呕吐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术后乳房
目的 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晚期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8例TNBC患者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4级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
目的 研究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ERT)治疗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疗效及对应激激素、甲状腺球蛋白(Tg)的影响.方法 将82例PT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1)与对照组(n=41),试验组行经胸-乳入路ERT,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7天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应激激素指标[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2(AT-Ⅱ)、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 探讨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瘢痕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环乳晕切口组(n=51)和放射状切口组(n=50),对照组采用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瘢痕愈合情况、复发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环乳晕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放射状切口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放射状切口组(P﹤0.01),但其瘢痕长度明显小于放射状切口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放射状
目的 不同剂量氨甲蝶呤联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醋酸泼尼松(VD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对患者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ALL患者,均予以VDP治疗,依据氨甲蝶呤使用剂量分为大剂量组(n=48)和小剂量组(n=50),大剂量组患者给予5.0 g/m2氨甲蝶呤,小剂量组患者给予3.0 g/m2氨甲蝶呤.比例两组患者的造血功能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免疫功能指标(CD4+、CD8+,计数CD4+/CD8+)、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洛铂腹腔灌注化疗治疗ⅢC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给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洛铂腹腔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随访1~3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高于对照组的55.88%(P﹤0.05).治
目的 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身麻醉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A(n=56)、B组(n=42),A组应用单纯全身麻醉联合PCIA自控镇痛,B组采用TPVB复合全身麻醉联合PCIA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化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法(VAS)评分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