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肠综合征儿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来源 :临床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q0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儿童短肠综合征(SBS)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例SBS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CRBSI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19例SBS患儿中,共置管57次,总置管日为1907天,其中6例患儿共发生11次CRBSI,发生率为5.8次/1000导管日。SBS患儿CRBSI的常见表现为发热(6/11,54.5%)、嗜睡(5/11,45.4%)、体质量不增(7/11,63.6%)和肠造瘘量增加(7/11,63.6%)。与未发生CR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元化术前访视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云南省心血管外科研究所/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单纯瓣膜置换患者100例,对照组50例,进行传统常规术前访视,干预组50例,实施多元化术前访视,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前1 d访视前、麻醉诱导前访视后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浓度,同时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进行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结果访视前后2组患者HR、MAP和SDS无明显变化,P>
目的探究在言语治疗学教学课程中开展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与工作坊教学模式(Workshop)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大理大学2017届康复治疗学同一班级60名学生为客观分析对象。开展常规式教学、TBL教学及Workshop教学3种方法分为3组,每组随机选取同学各20名。结果研究组学生经由TBL、Workshop教学法干预,学生理论知识及课堂满意度调查等方面评估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言语治疗学课程教学中开展Worksh
目的探讨25(OH)D水平与DPN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13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和神经电图检查结果分为SDM组47例及DPN组91例,DPN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无临床症状组(DPN1组)54例及有临床症状组(DPN2组)3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季节、糖尿病(DM)病程、吸烟史、SBP、DBP、BMI、25(OH)D、FPG、2 hPG、HbA1c、FC、TC、TG等指标,比较以上指标的组间差异。并对DPN发生的危险因素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
目的研究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多态性与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探讨T2DM伴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遗传性易感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37例,按骨密度结果分为T2DM无骨质疏松组(A组)61例,T2DM合并骨量减少组(B组)111例,T2DM伴骨质疏松组(C组)6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3组人群的CTR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比较3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
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伴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性荨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患儿11岁,例2女性患儿2岁10个月,均表现为皮疹、腹痛、呕血、黑便。经治疗后,例1皮疹基本消退,例2残留少许斑片状皮疹;但仍均有不同程度贫血,胃镜均提示消化性溃疡。2例患儿均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例1经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急诊手术后仍不能有效止血,后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例2经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急性荨麻疹
目的探讨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明显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期间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225例CHB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损伤程度分为A组(120例,无肝损伤或轻度肝损伤)和B组(105例,中度或重度肝损伤)。对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代谢相关指标、血细胞分析、肾功能、乙肝相关病原学等实验室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筛查得到的指标全部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中度或重度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目的报告1例Crouzon综合征合并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及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患儿以rhGH治疗2年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性,5岁4月龄时身高98.2 cm(<P3),有特殊面容(舟状头、突眼、反颌畸形等)。基因检测示FGFR2基因存在c.1061C>G(p.Ser 354 Cys)杂合变异,源自母亲,为已知的致病变异,诊断为Crouzon综合征。同时相关检查提示患儿合并GHD。给予rhGH治疗2年,身高117 cm,平均生长速率为9.4 cm/a。治疗期
目的探讨儿童十二指肠重复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内镜下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例十二指肠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3岁男性患儿,反复腹痛4年。血淀粉酶、脂肪酶均升高;腹部CT可见囊性包块。确诊为十二指肠重复畸形。经过内镜下开窗治疗,患儿腹痛消失,随访半年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十二指肠重复畸形是罕见的消化道畸形,在一定条件下,内镜下开窗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目的 统计分析2014—201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重点了解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基本情况,讨论中药临床药学开展的必要性和重点方向.方法 收集2014—201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
目的探讨ALG 1基因相关先天性糖基化障碍(ALG1-CDG)的临床及遗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例ALG1-CDG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来自同一家系的兄妹,均于出生后即有精神运动发育落后,且均在早期出现痉挛性发作,伴小头畸形、肌张力低下、乳头内陷、眼部异常、血小板减少等;脑电图呈高峰失律。基因检测提示2例患儿均存在ALG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1129 A>C(p.Met 377 Leu)、c.1263+3A>T,两个位点分别遗传自父母。检索到国内外文献报道的ALG1-CDG患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