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遍美国》(全新版)的教材评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8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走遍美国》为众多英语学习者所喜好并被选用,本文作者对其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评价。为今后英语学习者和相关院校教材评价提供一种参考模式。
  关键词: 英语学习 《走遍美国》 评价
  
  笔者作为一名英语学习爱好者选用外语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的《走遍美国》(全新版)上、下册已近一年时间。为了帮助英语爱好者在实际学习中结合自身特点更好地使用该书,对于正在使用中的这套教材进行评价尤显必要且意义十分重大。
  笔者从该教材使用的三个阶段对其进行评价,即使用前、使用中及使用后三个阶段。
  
  一、使用前的评价(pre-use evaluation)
  
  《走遍美国》(全新版)上、下册的编写依照情景大纲、语法大纲、任务大纲的结合而成。该套教材从内容编写上给使用者提供了一个较其它教材更为真实的语言情景;在编排顺序上,外在表现为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写成,但分析其内容中涉及的语法知识,该教材内容又是按一定的语法大纲要求的顺序编写;在练习安排上,有别于其它三套教材的以理解、记录为主,多采用理解并完成某项任务,如根据所听内容画出路线图,再如根据提示填写房贷申请表格等。教材组成为课本(包含听力原文,生词及语法注释、常用句型、美国文化背景介绍和与听力内容相关的练习及参考答案,即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合而为一)、学习辅导(以课文翻译及语法知识小结为主)和教学CD-ROM(分为课前准备(preview)、视听(drama)、练习(activities)、课后小结(final))。
  相比其它教材而言,《走遍美国》这套教材具有如下优势:1.该教材提供的情景为电影形式的真人表演,其内容为一系列生活中常发生的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该教材除听力练习外,还能帮助学生复习相关语法知识,有利于语言的综合水平提高。3.该教材的课本信息量全面,且排版采用底色明暗對比并配有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4.从时间—效果这一方面来看,《走遍美国》共二十六个单元,这套教材的时效比更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使用中的评价(in-use evaluation)
  
  经过近一年对于该教材的使用,根据收集的其他学习者及教师的反馈信息,笔者尝试性地对该教材进行了深入评价(in-depth evaluation)。
  从语言话题上看,全套书共二十六个单元,以一本相册(American Album)的出版从构思到形成,直至最终展出为序,介绍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内容包括人生各个阶段发生的事,如高中毕业择校、工作、交友、娱乐休闲、结婚生子、理财、退休后的生活、社区活动,以及其形成的文化,等等。其形式来源于实际生活,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其感兴趣且实际的话题。
  内容组织上该套书分为:1.课前热身(preview),通过剪辑课文短片中的重点或难点,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短片,并根据所提问题有针对性地处理所听的信息。2.课堂视听(drama),通过播放光碟且无字幕提示,真实展现实际生活中美国人的日常交流,配上课本的对应剧本及剧本的相关语法和词汇的解析,有利于学生的泛听及精听练习。3.课堂小结(focus in),通过对短片中重难点的小结,帮助学生回忆并理解所学内容。4.课堂练习(activities),多以任务式练习为主,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5.课后复习(final),通过对短片中常用句型、语法点、交际原则及技巧的归纳及练习,帮助学生懂得交际不仅仅是语言,待人接物或与人交往也应有一定的交际技巧,在此基础上使其语言知识更为条理化。6.文化简介(US life),通过图片或文字介绍有关美国历史文化常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该文化产生的语言及语言现象。
  该教材目前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任务引导者及疑问共同探讨者的形式。学生根据自我的英语基础水平的不同,在教师所给的比较宽泛的时间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自身能完成的任务。
  从发展性上看,该教材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视、听、说、读完成任务等多方面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再以考试或过等级考试为指导,而是强调学生自身发展、学习的需要。从思想性上,教材中渗透了美国文化中积极的思想情感及道德品质如自立、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积极为社会作贡献等,一方面加强人文精神的熏陶,另一方面有助于对学生以往可能存在的对英语国家人,尤其是美国人的一些片面认识加以更正,有利于今后双方的交流。从实践性上看,该教材比传统的听磁带做练习的模式更为立体化,突出多媒体教学的真正意义,即再现真实语言场景。注重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通过教材中练习及活动的设计安排可以看出,在评价性上,该教材偏重学习过程,即对信息的获取、提取、处理、再现的能力,引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以往的终结性测试拓展到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信心、动机等。
  
  三、使用后的评价(post-use evaluation)
  
  虽然该套教材深受广大英语学习者的喜爱,但该套教材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课文音像必须通过电脑或影碟机才能观看,对于学生课后听力复习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且由于学生在观看短片前有可能阅读了剧本,未能达到教师设计的听力训练效果。再者,该套书中书面练习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今后在面对必须参加的英语等级考试或相关认证时有一定的基本应试技巧。在此,笔者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可将影音文件转换成声音文件,以MP3形式或转录到磁带上以帮助学生创造可行的课后听力练习环境。关于课本的使用上,在课程开始前,学习者应该了解该课本的使用方法。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也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听写内容如听力稿填空或复述剧情,以便发挥该教材的最大功用,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
  
  参考文献:
  [1]Brown,J.D.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Grant,N.Making the Most of Your Coursebook.New York: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87.
  [3]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Oxford:Heinemann,1995.
  [4]程晓棠.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已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寻求广谱、高效的新一代抗菌剂已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抗菌肽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剂引起了国内外相关
2009年的高考终于落下帷幕,我为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而高兴,为考试失败的学生而惋惜,同时又对高三阶段地理教学进行了反思。高三学生应该说一切围绕的中心就是高考,生活既紧张又辛苦,一方面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真可谓身心疲惫。作为教师,如何在这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减压?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首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我校学生都
一、现有高职高专考试情况分析    目前高职高专的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考核内容大多以理论为主,实用性不强。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既懂理论又具有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长期以来,以期末总结性考试和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方法,严重背离了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制约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考试不是目的,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考试的作用一是全面、客观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实现教育目
摘 要: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模式给外语教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阐述了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对该模式在运用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多媒体与网络环境 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模式    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
论述命题是申论考试中继提出对策方案之后“申而论之”的考项,这就是实质意义上的“申论”,是申论考试最核心的环节,是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阐释论辩能力、文字表述能力,以及思想素养、文化素养、政策水平等方面的综合性测试,是最能体现考生个体价值,关系考试成败的考项。所谓“审题”,是对命题的内涵、外延和要求等要素进行认知、思考和分析,并确定应对方法和策略的一个过程,是进行申论的决定性前提和基础
综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中出现了一些探究性的试题。探究性试题,就是在题目要求中探求相应的必备条件或存在性等。由于这类试题能同时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因此,它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由此看来,要想在数学中考中得高分,数学探究性试题这道“坎”必须过,那么在2010年的数学中考中,学生将面临哪些类型的探究性试题,又该采取何种解
禽白血病病毒(ALV)、禽网状组织增生症病毒(REV)与人的艾滋病病毒(HIV)同属于反转录病毒,由于反转录病毒极易突变的特性,迄今为止,由此类病毒引起的疾病均没有有效的疫苗,但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计算机工具的应用已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本文分析了边疆地区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特点,并对边疆地区院校如何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边疆院校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 教学改革    20世纪末,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应用,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