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已经走火入魔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的知识和知识分子并没有通过知识付费而获得好的报酬,那些善于包装和炒作自己的人成为了知识付费的受益者。
  知识付费在2017年进入了一个火爆期,不仅仅是分答和悟空问答的红火,包括喜马拉雅的知识付费产品、小密圈、小鹅通,只要和知识挨得到一点边的,都开设了和知识付费相关的产品。我曾经接到过许多传统媒体所开设的知识付费的邀请,对我的要求都是,有时间您就写点。
  我有一点迷惑:知识付费产品和我原来写稿子的差异到底在哪里?我所理解的知识付费,其实是我们这些学过一点文化知识的人,利用自己的认知盈余,加上互联网的手段,用以解决许多人在某些方面的知识需求的不足。它的根本,应该是知识的变现。它应该和写稿子不同,写稿子是知识输出。
  知识输出是一种专业需求,也基本上是职业行为。而认知盈余,更多的是通过业余的时间,进行“多余的知识”的变现――当然,知识变现也可能变成一种主业。但是我可不可以不客气地讲:知识变现和知识的多少其实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好吗?
  关键的问题是:认知盈余是您得有盈余才行。现在的知识付费成为了一群成功学的人兜售自己并没有盈余的知识,而更多的是一些打着知识的幌子和认知的骗子。那些缺乏对知识基本把握的人,在各种平台上肆意地兜售虚假的知识。知识付费已经进入了走火入魔时代:真正的知识和知识分子并没有通过知识付费而获得好的报酬,那些善于包装和炒作自己的人成为了知识付费的受益者。
  我所了解的真正的知识大家,真正有“认知盈余”的人,基本上都不在各类的付费平台上,而是在书里。比如我现在读葛兆光老师的《且借紙遁》。他读过的书,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无所不通。但是他没有去知识付费,而只是变成了一本书,换不来太多钱的书。
  认知盈余应该是怎样的?比如一个电工,他对于家庭的电器使用技术极其精通,他能够通过一个小时的简单指导,就让你懂得如何善于布置和维修家里的电器,可以做到家庭电器维护基本不求人。这就是认知盈余;再比如说,一个4A公司里的文案,对于如何制作客户的文案具有强大的知识,她开设了一个东西叫做“像打动客户那样写情书”,这就叫认知盈余。
  知识变现从来都不应该是依靠所谓的知识付费来实现的。一个拥有好的营销知识的人,应该是一家营销公司的高管,或者是独立的策划人;一个拥有好的历史知识的人,应该在一所好大学里,依靠教书和写书获得良好的收入;而一个情感专家,可以通过各种的书和电视节目获取专业性的报酬。然而,在中国,知识付费平台的兴盛恰恰是因为这个社会缺乏真正的知识,以及真正的知识缺乏得到好的报酬的途径。
  所以,我要告诉你的真相是:多数知识付费平台,是没有知识的,他们连基本的认知盈余都没有。他们不过是蹭了内容创业的热点,制造了一些概念,来跑马圈粉而已。
  互联网时代惯于制造概念和热点,以便于制造知识经济和粉丝经济。其根本的社会机制是:真正的知识在这个时代里面是被忽视的,所有人通过速食知识,企图一步登天地进入暴富阶层。罗振宇、papi酱、咪蒙们给这个时代最恐怖的结果就是,他们让一群没文化的人,都已经认为可以通过文化来实现一夜暴富。
  其实我对于知乎向来有着好感。因为我看多数知乎里面的答主都是出于自愿,而非出于获利来进行回答的。知识分享的快乐并不是出于赢利,而是纯粹地就是出于知识分享的目的,这才是认知盈余的根本。
  大家哭着喊着抱怨平台不给利益,是因为你知道依靠自己的知识赚不到钱,所以你心生怨恨。但这不是知识分享平台的本质。
  通过认知盈余来获取利润的几乎所有的项目,都不过是打着认知盈余的羊头,卖着成功学的狗肉;而那些没有知识的知识混子,到处兜售些书本上的残羹冷炙,就是现在多数“知识付费”的本质。
其他文献
这些带有“港味”气质的文艺作品始终发挥着沟通内地与香港文化的纽带作用,也正是这些作品,让我们在香港回归的20年里更加熟知了当代香港的风土人情。  提到“港味”文化,总会让人们想到带有浓郁香港特色风格的美食、服装、街道、房屋等。因为与众不同的经济结构、人口构成、城市面貌、饮食习惯甚至语言文字,香港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质。在这片中西文化交融的土地上,催生出了有着独特气质的本土艺术。这些带有“港味
可能许多人和我一样,不太喝咖啡,却爱去咖啡馆。咖啡馆的奇妙在于,它似乎是平凡生活的一个逗号,工作、学习、生活琐事,到了这个空间里,都被咖啡赋予了诗意的气质。  所以,在多年前的高考备考阶段,我能够以“需要喘息”为理由,和好友从无聊的晚自习课室出来,骑单车到一个自认为特别的咖啡馆里聊天看书。那时候建筑活化的概念还未兴盛,咖啡馆却建在一个狭窄、两层楼高的红砖老宅里,有音乐、老物件、难购到的杂志和诗集,
1  生嗑就是搭讪,有约会目的的搭讪。生活中的任何场合——突然看见让你激动甚至是期待已久的她。不上,机会可能一去不返;上呢,上了该说什么?她不理我该怎么办?多没面子?搭讪成功学  “看到中意的女孩后,要在3秒内采取行动。即使你还没想好开场白,即使你不知道下一步该,永远在3秒内行动。”不管你们是如何相遇,她都会注意这点——你的果断气概。当然有一些环境是不适合应用“3秒法则”的。比如你不要生嗑正在银行
2017年3月,一年一度的国际艺坛盛事“香港艺术月”也强势回归,香港旅游发展局为游客精心安排了香港艺术月的特别行程,以不同的主题和全新的视角,带您走进香港的艺术世界,感受多元艺术气氛,发掘和品味当中鲜为人知的故事。2017年完美之旅  直销企业完美(中国)有限公司选择了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作为其2017年的海外研讨会目的地。2017年6月底,3,000名完美中国的经销商将分两批造访阿德莱德。通过这次活
“我有自己的选择,我有自己快乐的方式,而不是别人来告诉我,我要怎么样才快乐。”逃离  2008年的最后一晚,深圳世界之窗跨年演唱会。  现场近四万观众中,“花生”们手持荧光棒,举着“陈楚生”的显示牌,聚集在舞台边最凸显的位置,期待偶像的登场。而千里之外海南的家人和朋友,也在电视机前等待陈楚生的亮相。  自2007年7月夺选秀节目《快乐男声》总冠军后,陈楚生成了海南的骄傲,这位“海南省独生子”承受的
玉米奇兵  Spredo奶油刮刀    想吃不一样的玉米,那不妨选择用这个奶油刮刀,在玉米上来回添盐加油——Aavichai Tadmor 设计的潜艇形奶油刮刀,以潜艇炮塔为灵感对象,里面可以一边放盐、一边放黄油,在玉米上来回滑行时,就可以为玉米添上味料。你甚至还可以用蒜香和椒盐代替盐,从此玉米不再是千遍一律的寡淡味道。  GBP 14  鱼我所欲    “fish
圣诞节儿子返港度假,短短10天,母子大吵小吵频频,每句出自我的话,他都一言九顶,不停顶撞,抽后腿。  抵港当日正值冬至,齐集家人来我们家晚饭,家人一批批到达,儿子跟男的握手,女的拥抱。准备了一桌儿子馋嘴的菜式,由他爸爸亲自下厨。儿子走进忙乱的厨房,打开冰箱,取出家中常备的牛扒,“今晚我不想吃太多东西,吃煎牛扒就够了,我自己来弄。”感觉如去年兴起的冰桶挑战,一大桶冰照头淋,跟丈夫反复商量设计的菜式都
作为哈佛大学经济系毕业生,李垂谊在华尔街度过了无数个忙碌且没热情的的日与夜之后,开始想念另一个自己,在练习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里一大段的大提琴独奏时,那个充满生命力的自己。    李垂谊非常爱惜他的大提琴。当摄影师建议他把它从舞台搬到中山音乐堂室外拍照,让蓝天、古建筑、大提琴一起入画时,他犹豫了下,拒绝了。呵,不舍得。但又不好驳人家的面子,只好背大提琴外壳出去。  这是他的第三把大提
哪怕很多事情已经“回不去”,但至少能够“过得去”了。  作为《步履不停》的姐妹篇推出的《比海还深》,依然延续了是枝裕和永恒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疏离又亲密的关系,家庭内部的隔阂与羁绊。因为习惯在主人公的经历里暗度导演自己的记忆,灼灼真情和郁郁寡欢,才会格外真实和令人感伤。    《比海还深》的主角仍叫良多,曾经作为一名小说家,出过一本书,以为人生沐浴光辉朝理想进发,岂料乍现的灵光被岁月磨蚀殆尽,境遇每
开普敦南边风景如画的Hout Bay和一旁光秃秃的Imizamo Yethu居民区。  1948年到1994年期间,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以所享受到的不同资源将族群分离开来。作为时代最好的意志表达和记录者,分离和不平等的历史被永远地刻在南非的建筑环境中。然而,令人震惊的是,经过20多年的经济发展滞后,南非首都开普敦的建筑所呈现出来的依然是不平等的社会模式。道路宽敞的Manenberg社区和拥挤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