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已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模式。而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未来酒店业作为朝阳产业将不断稳步向前发展。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在当前局面中抓好职业教育,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是每一个酒店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培养
截至2015年,我国旅游人数达到40亿人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约1.33亿人次,出境旅游约1.2亿人次。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全国星级饭店总数达1.5万家,旅行社达2.7万家,各类旅游景区景点2万多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已步入高速发展的模式中。随着国内酒店业的发展,与酒店业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酒店管理职业教育探索的重点。如何在学校期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是学生今后人生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关键点。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是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它包含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职业意识不但影响个人的择业方向和就业发展,更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
当今服务性行业选聘员工,除了要求具备操作技能,更看中正确的行业认识、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现在许多用人酒店都反应,招聘的学生员工中,普遍存在心态不稳、做事不踏实、眼高手低、流动率大的特点。这一现象也充分反映了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职业认识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一、影响酒店职业意识教育的因素
1.社会认同度低。一提到酒店管理专业,人们就会联想到端盘子、叠被子,很多人认为酒店服务是底层职业,没什么前途。这不仅影响学生对行业的正确认识,也影响许多家长对这个专业的正确看法,导致学校招生数量无法保障,学校的经营也会出现问题。学校往往为了确保足够的生源,在招生过程中避重就轻、夸大其词,让学生在选择初期就对行业有不确切的认识,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今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工作。
2.学生自我认识的不足。酒店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是一个必须从基层做起的职业。酒店日常工作大部分都是一些繁琐的小事。这份工作需要面对太多的突发状况,需要解决一些生活琐事,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磨炼。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中独子,家长的溺爱使他们无法正确地为自己做好定位,实际能力与自身期望往往不能一致,这也是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频繁遭遇挫折的原因。
3.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首先是学历教育与企业培养。由于市场瞬息万变,企业随着市场的变化在不断地调整,而学校的教材更新却跟不上时代。与此同时,虽然职业教育一直提倡校企合作,但真正能将合作完全落实,能将企业运营理念完全植入教学过程中的学校太少,能完全胜任这个工作的企业也太少。在合作中,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忽视了学历教育的特点,而学校从教育模式出发,很难达到企业要求。其次是实训条件。学校往往很难具备完善的实训条件。建立实训室需要投入大量经费,日常实训耗材的负担使许多学校难以承受,所以一些本该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只能作为理论进行简单讲解,使学生很难深入掌握。最后是师资结构。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往往看重学历和是否有海归经验,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甚少。
二、学校的应对措施
1.正确认识酒店行业。只有真正了解行业,才能从根本上解除错误的认识,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份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是一个展示他们能力的舞台,让他们学会热爱这个职业,从心里接纳这份工作。正确认识社会中存在的偏见,正确处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2.引导学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首先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在认识行业的基础上,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并将这些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制订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计划,使这份计划具有可操作性。
3.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学校不能仅把校企合作当成一个口号,更要当做一个任务去完成。选择具有一定能力和实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将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理念贯穿到学生的培养中。只有有实力的合作企业,才能留住学生,不会出现学生大量流失的现象。校方和企业本着共同培养人才的出发点,为每一位学生制订职业发展计划,为他们提供物质保障。
4.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师要积极学习企业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教学中。在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学生拥有乐观、积极、主动的心态。利用实训基地,使学生能更为直观地认识酒店行业,了解这份职业。
关键词:高职学生;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培养
截至2015年,我国旅游人数达到40亿人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约1.33亿人次,出境旅游约1.2亿人次。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全国星级饭店总数达1.5万家,旅行社达2.7万家,各类旅游景区景点2万多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已步入高速发展的模式中。随着国内酒店业的发展,与酒店业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酒店管理职业教育探索的重点。如何在学校期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是学生今后人生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关键点。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是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它包含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职业意识不但影响个人的择业方向和就业发展,更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
当今服务性行业选聘员工,除了要求具备操作技能,更看中正确的行业认识、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现在许多用人酒店都反应,招聘的学生员工中,普遍存在心态不稳、做事不踏实、眼高手低、流动率大的特点。这一现象也充分反映了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职业认识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一、影响酒店职业意识教育的因素
1.社会认同度低。一提到酒店管理专业,人们就会联想到端盘子、叠被子,很多人认为酒店服务是底层职业,没什么前途。这不仅影响学生对行业的正确认识,也影响许多家长对这个专业的正确看法,导致学校招生数量无法保障,学校的经营也会出现问题。学校往往为了确保足够的生源,在招生过程中避重就轻、夸大其词,让学生在选择初期就对行业有不确切的认识,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今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工作。
2.学生自我认识的不足。酒店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是一个必须从基层做起的职业。酒店日常工作大部分都是一些繁琐的小事。这份工作需要面对太多的突发状况,需要解决一些生活琐事,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磨炼。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中独子,家长的溺爱使他们无法正确地为自己做好定位,实际能力与自身期望往往不能一致,这也是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频繁遭遇挫折的原因。
3.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首先是学历教育与企业培养。由于市场瞬息万变,企业随着市场的变化在不断地调整,而学校的教材更新却跟不上时代。与此同时,虽然职业教育一直提倡校企合作,但真正能将合作完全落实,能将企业运营理念完全植入教学过程中的学校太少,能完全胜任这个工作的企业也太少。在合作中,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忽视了学历教育的特点,而学校从教育模式出发,很难达到企业要求。其次是实训条件。学校往往很难具备完善的实训条件。建立实训室需要投入大量经费,日常实训耗材的负担使许多学校难以承受,所以一些本该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只能作为理论进行简单讲解,使学生很难深入掌握。最后是师资结构。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往往看重学历和是否有海归经验,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甚少。
二、学校的应对措施
1.正确认识酒店行业。只有真正了解行业,才能从根本上解除错误的认识,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份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是一个展示他们能力的舞台,让他们学会热爱这个职业,从心里接纳这份工作。正确认识社会中存在的偏见,正确处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2.引导学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首先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在认识行业的基础上,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并将这些与自身特点相结合,制订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计划,使这份计划具有可操作性。
3.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学校不能仅把校企合作当成一个口号,更要当做一个任务去完成。选择具有一定能力和实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将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理念贯穿到学生的培养中。只有有实力的合作企业,才能留住学生,不会出现学生大量流失的现象。校方和企业本着共同培养人才的出发点,为每一位学生制订职业发展计划,为他们提供物质保障。
4.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师要积极学习企业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教学中。在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学生拥有乐观、积极、主动的心态。利用实训基地,使学生能更为直观地认识酒店行业,了解这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