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宏:足球不再是我的符号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taide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建宏
  198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96年3月从石家庄电视台转到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栏目工作,多次解说世界杯、欧洲杯等重大足球赛事。2014年8月26日,刘建宏加盟乐视体育。

  刘建宏的新办公室位于北京东四环老水锥子花鸟鱼虫市场的三楼。穿过熟食和宠物混杂的空间,乘电梯到三层,全部由玻璃隔断的写字间与楼下市井之气宛如两个世界。乐视体育今年年初“单飞”之后,一直急速扩张,这里是乐视暂时的一个过渡办公区。
  身为乐视体育的首席内容官,刘建宏的办公室并不宽敞,却能让人一眼就感受到作为一个视频网站管理者的特色:进门的写字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视频网站的专业术语的英文缩写,办公桌上iPad、笔记本电脑架在一起,桌子对面的乐视智能电视正在转播着中网的比赛,他从口袋里掏出刚上市的iPhone6,“四屏”齐全。
  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下午两点半,刘建宏从乐视另一个办公区开完会赶回来,在办公室匆匆扒拉了一份快餐。到乐视体育履新一个月有余,每天14个小时的工作强度与他几个月前在央视的轻松自在截然不同。
  不同的当然不止是状态。摄影师希望他做一个挑衅的动作,他提出看法:“这样是不是显得不够礼貌?”摄影师希望他拿着话筒做激情狂吼的表情,他很直接地拒绝:“那不是我。”最后摄影师有些遗憾没有找到一个新的足球给他踩在脚下,他干脆道:“不需要了,现在足球不再是我的符号了。”

“台长”上岗


  2014年,46岁的刘建宏做了一个如同1996年从石家庄电视台离职进入央视的选择,把自己一手推进了1999年同时制作着五六个节目的忙碌状态。
  在央视十八载,从临时工到转正,作为《足球之夜》的创办者之一到一直目送这个节目告别,相比央视体育频道的明星主持人们逐个跳出体制,人们习惯了刘建宏的“坚持”,以至于忘记他也是个不安分的人。
  尽管在离职后刘建宏一直在媒体采访时拒绝评论自己的老东家、甚至反复强调央视这个平台的特殊性,但他确实不是很多人想象当中那种在体制里终老的人。他是央视第一个以“临时工”身份担任制片的人,在那里干了6年才得到“转正”。他在央视时“一不做官,二不评职称”,用骨子里的自由主义抵制着被体制化。转正后第一次去医院,看到别人有社保卡,自己却没有,一问才知道自己享受的是公费医疗。然而他后来稀里糊涂把报销单据交给财务,人家说报不了,早都过了报销日期了。
  “那就算了吧。我是一个需要把精力集中起来做事情的人。”他说,后来在央视就没有报销过一分钱医药费。
  电视上的刘建宏给人感觉沉稳、理性,说话分寸感极强,端着一脸严肃。其实在现实中,他的朋友、同行和后辈都会说“这真的是一个好人”。与一些离开央视、后来将自己更专业化或更娱乐化的解说员相比,刘建宏不能算是洒脱,因为在央视里身兼解说、主持人、记者、编辑、制片,节目生产流程里的每一个环节他都要操心,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宣布离职后,央视主持人足球队特地为他约了一场“告别赛”,作为队长的刘建宏司职后腰,“核心”本色尽显,满场飞奔调度,大声呼喊队友跑位,传出一脚好球或射了一脚门,也会得意地自夸两句。网易副主编颜强和很多知名的足球解说员都会在这支球队“蹭球”,因为刘建宏脾气温和,他们有时会当面戏谑地称他为“球霸”。
  刘建宏觉得,这时的他才是真实的自己。
  把自己最好的年华交给央视,岁月让刘建宏从青涩到自信。尽管阅历会让刘建宏偶尔“霸气外露”,但无论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人社交,人们从不会对他自信的一面觉得有“越位”之嫌。他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不会忘记掉我的身份,这种提醒会让人控制得住自己。有些苦出身的人会有报复心理,小时受罪了,人生得补偿,要拼命去攫取点什么,这种心态要不得。”
  早在七八年前,他就已经有了离开央视的念头:“那个时候只是偶尔会有这种想法,但当时的情况下我也知道自己离不开,只是觉得早晚会离开。”
  凤凰卫视的何东在请刘建宏做节目时,开门见山地说:你这是“移民”,不是“转会”,因为你现在做的事情完全跟原来不一样了。
  到乐视履新,被刘建宏视为第二次创业,他会常常告诫自己不要自恃“专业”:“这里跟电视完全是不同的流程生产和传播方式,制作视频的理念都不一样,如果我只是带着既有的理念和经验过来,我觉得我会走弯路,甚至是摔大跟头。”
  入职初始,刘建宏现在的直属领导、乐视体育CEO雷振剑就对他当工作效率赞赏有加:“我原先想他至少需要两三周、甚至一段时间需要适应,但是他对整个业务的熟悉程度、掌控力太强了。”
  但刘建宏在电视节目坦诚地对何东说,离开央视后自己还没适应新的节奏,只是被工作裹挟着往前走,每天想那些新的东西想到脑子转不动,有时甚至早上会觉得不起床该有多好。
  在乐视,“首席内容官”的工作范围也远远超出他最初的预计,从考虑直播设备、搭建直播体系,甚至是落实卫星转播车这样的事情,都是需要他考虑的。乐视也同样需要他的名气进行“公关”,比如乐视需要尝试用4G转播中网,刘建宏就需要亲自把电话打到联通的相关领导那里,希望对方能提供工程师和数据支持——对方一听是他,事情解决的效率就会高上许多。
  “我越发觉得现在的工作职责有点儿接近于传统电视台台长的角色了。我有个总编室,有个技术团队,这几乎就是电视台的构架了,再加上采访团队、内容团队,全得管——就广告我不管,但是我们还得跟广告和营销密切配合。”刘建宏略带调侃地说。
  这是采访过程中他难得显示出来一丝轻松的时候。十八年前,刘建宏抛弃主任级别的职务、从石家庄来到北京时,并没有给自己设定具体的目标,只觉得站住脚就好。如今,刘建宏会经常想起那时的状态—迅速上岗,没有喘息之机,央视的“规矩”还不知道,就跟段暄一起被派到上海转播甲A,《足球之夜》开播一个月后进演播室,两个月后变主持,一年后,成了实际的制片人。   “当年从石家庄跑出来我并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因为没有在大平台上干过,所以也没有这个自信和底气,就脚踏实地往前走吧。”他说,“今天不同之处是,互联网任何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遇到的问题都是新的问题,相似之处是,哪怕互联网一日千里,我也要求自己一步一步去走。扎实一点,这样我才能把事情做得长久,我不会因为环境变了把我这点风格也改变了。”

颠覆电视


  “央视是他永远的家,央视成就了他,可刘建宏的足球梦想媒体梦想,却未必还能为这个家所兼容。”熟悉刘建宏的网易副主编颜强这样评价刘建宏的跳槽。
  刘建宏选择乐视体育作为自己人生下半场的主场,或许是诸多选择中的一个必然结果。
  从1996年到北京开始,互联网就开始进入了刘建宏的生活,从论坛到门户体育频道,刘建宏一直关注着互联网对体育传播的影响力。“2008年前后我就意识到大势不可避免了,只不过是时间快慢而已。”他说,“所以那时我就有意识开始跟互联网有一些合作,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想看看互联网到底能干什么。”
  刘建宏说自己并不是个技术控,但文科专业出身的他对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一直保持着好奇,喜欢琢磨怎么把它们用进电视。
  “3年前的《足球之夜》是全国第一个有微信号的栏目,你可以去问腾讯的团队,当时我们就提出来上微信号,用二维码,跟观众互动。”刘建宏说,“但只能说,在那种体制里面,好多事你想到了但你未见得能做出来,比如我在《足球之夜》改版的时候曾设想过让球迷来解说他们的比赛,我在网络上编辑好一段60秒的画面,请球迷用微信语音的方式传过来,筛选说得好的,在节目里就可以配合画面播出了,比如来段9比1,我请上海球迷和北京球迷都来配一配,那出来的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
  到乐视体育上任第一天,刘建宏开始梳理每一个细分的团队,就在我们采访的前一天,他已经把乐视体育的“生产结构”完成了“事业部”式的改革。
  他掰着指头开始讲述他“重新”梳理好的架构:“国内足球、国际足球、篮球、高尔夫、网球、F1、综合,7条线。我还有一个新闻编辑部,第8条线,技术部,第9条线。我还有一个总编室。现在,PC端、pad端、手机端,安卓、IOS、windows系统,所有47个端口,我们把所有的人都覆盖到了。”
  刘建宏说自己在解说岗位上“从不愿意被吐槽、到不怕被吐槽、再到引领被吐槽”,这样包容的心态显然有助于他思考网络解说未来的形态。乐视有个年轻的解说曾在球赛中为生日那天登场的球员唱起生日歌,刘建宏说,这放在央视肯定是“播出事故”了,但他对此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一是他觉得发展中的事情还不能盖棺定论,二是“我不能轻易地去上来就给人把刺全给掰了,那样的话他长不大了”。
  现在他的团队里工作人员已经过百,他还计划为旗下的主持人们搭建自己的“支持团队”,不要让他们像央视的同行那样被早早透支。他说他在乐视做节目,要像出版界的名人“老六”张立宪说的那样:有料、有趣、有种,绝不做下三滥的节目。
  “网络视频本身还是一个新的东西,体育网络视频的传播更是一个新的东西。也许会有一个试错的过程吧,我尽量让自己少错点。”刘建宏说。
  刘建宏的“野心”还远不只在乐视体育这个平台上“科隆”出一个电视体育的模样。当记者问他,将现阶段的工作梳理完成后,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吐出两个字:“直播!”
  “开玩笑说,前两天刘翔领结婚证,我觉得这种事情我们是可以做现场直播的,我们的运动员会有很多活动,比如李娜退役,我们不可能先去拍,回来再编,我们就直接让你看直播了。”
  在他的规划里,将来乐视体育的资讯平台将每天24小时视频滚动,受众通过点击APP,每天都可以看到正在进行的体育事件。
  谈到得意处,刘建宏也会设想自己搞定一切闲下来时,重返解说一线:“当然挑中国队的比赛解说。”
  很明显,互联网体育的上升,与以央视为代表的电视体育必有交锋。在仁川亚运会开幕的那个周末,刘建宏事先发了一条微博:“今晚你可以选择亚运会,也可以选择中超、西甲、英超和F1。前者请选择央视,后者请来乐视!”发这条微博时,他微博上的身份介绍还是“央视体育频道著名足球评论员”,现在变成了“慢跑人生,不亦乐乎”。
其他文献
在深圳华·美术馆与荷兰国际文化合作中心联手带来的“时尚:当下即未来”展上,我们便看到了这些形形色色的镜子。这里展现的“时尚”,许多已经超越了穿着和审美习俗,带有明显的实验性和对未来的探索性。它不只是人类用以装腔作势的羽毛和鳞片,本身也成了表达的欲望本身。借由这个欲望,人们完成了生物学意义上的变种和异化:时尚让某些人成为了一个新物种,也让人感受到了社会的丰富多元。  在荷兰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馆
一名小男孩和他刚刚出生不久的弟弟,为了迎接家里第二个小朋友的到来,他们的妈妈只能放弃了自己的工作。 摄影 FIFI  截至2013年12月份,64岁的盛海琳收到的各种邀约足以排到春节。这些邀约主要包括一些电视台节目的录制、一些医院生殖中心的讲座和她用来赚“奶粉钱”的各种营养保健知识的授课。最极端的时候,她需要一天飞到三个城市上课。为了囤积体力,她甚至学会了一上飞机就雷打不动、充分闭目养神的本事。 
微课是指以视频、PPT等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本文就PPT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PPT微课丰富学生知识面  由于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和守旧教学模式以及方法的影响,使得各阶段各科目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教学内容犹如“板上钉钉”
又一则剧情反转的消息:  6月17日深夜,货车司机刘师傅发现的“半个多月徒步近千里,从安徽走到浙江”的老汉,在网络上牵动广大网友情绪数天后,被证实是坐火车到浙江的。  相比于提醒大家面对新闻事件时,要保持辨别度和敏感性之外,这件事还有另一个同样值得讨论的地方,那就是在事件反转之前,牵动广大网友情绪、博得大家同情核心点:这位六旬老人,因为没有手机,也没有人手必备的“健康码”。  俗话说的“一分钱难倒
听到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想起了一段往事。  前些年,我当时还是陕西卫视“开坛”栏目的主持人,参与了以金庸为旗帜的“华山论剑”系列活动。当时海内豪俊莫不奔走相告,涌于华山一睹金庸侠范。在形形色色人物的拥簇下,老先生平生第一次登临他多次描写到的华山绝顶,当然是借助缆车和滑竿。  非常幸运,我得以近距离访问金庸,询问了一些我对他困惑已久的问题,包括他父亲的死对他的影响。金庸确实不善谈吐,讲话很慢,但是每
正如一个突然被吹大的气球,快递业近两年在中国急速发展。而这个气球的最大动力,来自迅速扩张的网络购物潮流。  正如封建刚刚瓦解的战国时代,群雄逐鹿,如今快递行业也山头林立,大小公司展开激烈竞争,争夺权力版图。  正如一个格局尚未定型的草莽江湖,生机勃勃,无限可能,又鱼龙混杂,中国快递业也呈现出繁华而混乱的局面。  近日,一个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视频《申通快递暴力分拣物品现场》揭开了中国草莽快递的一角
洗牌  2008年6月30日,刚到任重庆的王立军在他人打量的眼光中,拜访了警察协会的老干部。这是他在重庆的第一站。他感谢诸位老干部肩负了历史,称自己将继承他们的道路。  此后三年,王立军却走了一条跟历届前任迥然不同的道路。  作为一个经基层历练、拾级而上的官僚,王展现出治警的鐵腕作风。当年8月5日的夏季治安综治工作会上,他严厉批评了人浮于事的机关作风,称有人两脚搭在茶几上睡觉,有人用电脑玩扑克,有
外同学想回国发展,却听信了满耳朵小三妖魔化的故事,也难怪他家和六六家住邻居,《蜗居》看多了。老婆不放心,他自己恐怕也不放心,就来问我:倘若挈妇将雏一叶归舟,会不会有美女蛇借工作之便来纠缠于他……  我嘲笑,看把你炙手可热的,美女蛇不来缠,恐龙来缠咋办?里三层外三层咋办?  和他讲电话,令人想起那首关于小和尚的儿歌,小和尚久居山里,对山下的母老虎,实在是又敬仰又惊惧,何况身边还静卧一只。  问题是,
在无数广告人的创意下,香港地铁站不再是冷冰冰的地下运输点,而是随时给人惊喜的游乐场。过往的乘客们不但乐于驻足欣赏,不少人更是用手机及互联网将它们和朋友分享。    地铁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长长的扶手梯、洁净而冰冷的墙壁、拥挤而匆忙的人群、不见天日的站台?对于到香港地铁的乘客来说,并不一定如此。  他们可以在这个地下世界里踢足球、玩真人版“大富翁”、欣赏五星级酒店的游泳池、跟迪士尼明星拍照,甚至游览
语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面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而并非单纯性的针对语言知识的教学。它通过直接作用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重在提高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篇阅读习惯与策略,使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取知识,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实现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