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辞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总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所以教育应分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智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它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
  做工、做商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说,也是如此。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智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印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费的事,我想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样。“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人格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来。所以仁字从二人。总而言之,要彼我交感互发,成为一体,我的人格才能实现。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们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
  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乾”而终“未济”。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
  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
  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名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俗语说得好:“生平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
  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著。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所牵制。《论语》记: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刚强极难。一个人有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须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孔子说:“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我老实告诉诸君说罢,做人不做到如此,决不会成一个人。但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炼意志的功夫不可。意志磨炼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时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为有一点把握。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都没有,嗳哟!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就做不成。讲到学校里的教育吗,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層的知育。就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学识,至于我所讲的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却是一点儿也没有。这种“贩卖智识杂货居”的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现在这种教育,一时又改革不来,我们可爱的青年,除了他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想方法自救,没有人能救你呀!
  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智识,就算是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你不信吗?试想全国人所唾骂的卖国贼某人某人,是有知识的呀,还是没知识的呢?试想想全国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专门助军阀作恶鱼肉良民的人,是有知识的呀,还是没有知识的呢?诸君须知道啊,这些人当十几年前在学校的时代,意气横历,天真烂漫,何尝不和诸君一样?为什么就会堕落到这样的田地呀?屈原说的:“但昔日之芳草兮,今真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天下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看着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的往坏路上走。诸君猛醒!现在你所爱所恨的人,就是你前车之鉴了。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人。我盼望你有痛恨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见诸君的良师呀!
  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华丽荐)
其他文献
“人设是让别人迅速记住你的方式”,在影视圈混迹多年的桃子如是说。当一些圈外的朋友还在为某某明星“人设崩了”大呼小叫的时候,她已经悄悄探索出一项新营生:帮普通人做“人设”。  没错,故事主人公得有可靠的人设才立得住,日常生活中的人也往往需要明确的人设,才能在一片模糊的面孔中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在桃子看来,这可比在创作剧本前期写“人物小传”生猛多了。  小白是30岁出头的职场透明人。写字楼原本有个不错
当年高考你们选的专业都是你自己喜欢的吗?你觉得可能很少是吧,大家都稀里糊涂地选完专业,上了四年大学。当年选择的专业到底改变了你后来多少的人生?  L在深夜十一点半的时候,刚刚确认完当天的营业额,关掉电脑,整理好文件之后,从侧门走向员工通道,乘坐电梯下到早已空无一人的商场大厅,然后打车回家。他大概是最清楚西安文艺路深夜街道景色的人,车最终会停在夜市一条街,接近十二点还十分热闹,吆喝一桌的人盯着电视里
三十岁之后,我的肩颈出了不小的问题。经常夜里码字完毕,手臂就抬不起来了。我找了一家护理机构,得空就去做一下肩颈保养(虽然并没有什么大用),没想到为我贫瘠的社交生活增添了有趣的插曲。  给我做服务的护理师总是戴着口罩,她有双非常漂亮的眼睛,这在口罩的遮掩下十分顯眼。认识她以后,这门服务为我增长了不少词汇量,譬如“闭口”、“面部黑星”、“阴鹫纹”……她一面给我上语言课,一面对我说了不少“你要对自己好一
俗话说春困秋乏,又到了随时能感受到疲乏困倦的时候了:上班族看着电脑犯困打哈欠,学生党盯着黑板哈欠连连,公交地铁上一个人打哈欠旁边的人也忍不住附和起来……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打哈欠呢?其实,关于哈欠,我们了解得还真不多。   人类都具备打哈欠这一基本反应,这种行为大多不受主观意志的控制。关于打哈欠的起因众说纷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理论: 进化说   进化理论认为,人打哈欠的行为是我们的原始祖
在美国白宫对面的拉法耶特公园的人行道上,有个矮小的白色帐篷。那里住着一位名叫康塞普赛昂·皮奇奥托的老妇人,号称白宫门前驻守时间最长的“钉子户”,是离美国总统最近的“邻居”,她在那里抗议了将近35年。  35年里,她见证了街对面五位总统的就职和卸任,忍受了华盛顿历史上最严重的几次飓风、酷热和暴风雪。她还迎接了无数来白宫参观的游客们好奇的目光。  一块不到两平方米的空地上,撑起一把大遮阳伞的伞骨,上面
高中时,喜欢上了初恋男友。原因很简单,有一次,下了体育课我穿过操场时,他正好打完篮球,摘下眼镜,甩着手指上的汗珠,抬头皱起眉头,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被各种霸气总裁形象洗脑的我瞬间被击中了——真霸气!  为什么不认识我,就瞪了我一眼?  看样子一定是能帮我打死一个连的铁血真汉子!  我们交往后我才知道,那天他根本没看到我。所谓霸气一瞪,是因为他散光太严重了,他摘下眼镜就算看路过的“旺财”也会那么霸气。
接近青春期的儿子对我颇为冷淡。替他担心蚊子,他说,“没有蚊子,妈妈,你现在嗡嗡嗡的说话声倒是很像一只蚊子”。   作为一个非常看重亲密关系的人,我多少有点心理变形。周末外出应酬的话,我会觉得对不起孩子,哪怕他不需要这份陪伴。这更像我的价值观的表达:尽管在亲子方面没有做得多好(能力问题),但在价值观上,我认为亲密关系是生活里非常重要甚至唯一重要的事。   这个说不清是好是坏的观念导致我为一部喜剧
梵高逝世129周年之際,插画师Alireza Karimi Moghaddam展出的系列幽默作品。
1.无题  动笔之前,我又礼节性地思索了一下那些“好作文”所需要的总分总结构和那些年月一篇作文被罚重写三四遍的惶恐。  2.气味  曾经一家人一起居住过的80平米的小房子仍然静静地排列放置在大学校区角落里十八层的高楼上。自从二年级搬家之后,我很少再去,那么多年很多时候都是爸爸一个人住在那里——一人,一床,几书架,一桌一笔墨。而后即使是房子被租了出去,他也总动不动感叹,在那里他如何静心写作读书,在家
傍晚,雷声隐隐不断,是我今年第一次听到的春雷,温和如在试探。  这声春雷来得太晚了吧,我几乎把它忘记了。按照农历的节气,通常“惊蛰闻雷”,现在惊蛰过去已一个多月,连谷雨也被拋在后面了。  听到雷声,老伴流下眼泪。为什么?她说她记得此生第一次听见雷声是在贵州,大约六岁,她问大人:“老天为什么要打雷?”她爸爸说:“因为小孩不乖。”  为了这个流泪?就为了这个。  也许是为了她已是一个乖女儿,可是老天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