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外侧入路保留梨状肌防止早期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THA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THA后外侧入路
【机 构】
:
528325,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附属杏坛医院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外侧入路保留梨状肌防止早期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THA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THA后外侧入路切断梨状肌治疗,观察组给予THA后外侧入路不切断梨状肌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置换后6个月发生的脱位情况.结果 98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7~10 cm,平均长度(8.75±0.63)cm;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手术时间(71.67±20.82)min;出血量125~196 ml,平均出血量(158.65±35.89)ml.优71例(72.45%)、良22例(22.45%)、中5例(5.10%),差0例,优良率为94.90%.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发生髋关节后脱位1例(2.04%),对照组发生髋关节后脱位6例(12.24%);观察组术后早期后脱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后外侧入路保留梨状肌能够降低早期后脱位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了患者住院费用和康复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减少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其他文献
患者,男,68岁,因确诊为胃窦癌于2010年8月20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大小约7 cm×6 cm,侵透浆膜,向后侵及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向左侵及脾上极,胃左动脉周围探及多枚肿大淋巴结,较大者直径约1.5 cm.手术切除全胃、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脾脏,十二指肠残端闭合器闭合并间断浆肌层缝合包埋加同;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见图1。
急性腹膜炎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生和发展受病因的种类、性质以及原发病灶的部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及宿主防御能力等影响.随着人们对腹膜炎发生、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将腹膜炎分为3类,即原发性腹膜炎(primary peritonitis)、继发性腹膜炎(secondary peritonitis)和近年提出的第三腹膜炎(tertiary peritonitis)[1].原发性腹膜炎在腹腔内无
补体系统由大约30种水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通过不同的补体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凝集素途径和新近发现的第4途径),补体蛋白被相继活化,形成一系列生物效应分子,如C3a、C5a,C5b-9等,在血浆或病原体中发挥免疫作用[1]。
结直肠癌诊疗过程中存在的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结肠和直肠在解剖学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导致临床病理分期有所不同。结肠癌和直肠癌辅助治疗的适应证存在一定差异。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应接受新辅助治疗,但目前术前治疗方案存在争议。
胃癌仍然是我国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复发。因此,深入研究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归纳胃癌复发的模式,探索复发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胃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胃癌术后复发的模式众多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对胃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和综合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1-5]。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术后复发率为1.5%~13.8%[6-7]。